
记录剧场《观·众》演绎真实生活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二十周年系列演出——记录剧场《观·众》于2015年10月11日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戏剧沙龙结束了首轮演出。该剧由上海文广演艺集团副总裁喻荣军、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副总经理田水担任总策划,何念任总导演,并由三位青年编剧陈梦华、季鋆、蒋儒枫及三位青年导演王萌悦、江帆、谢帅等组成创作团队。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优秀演员马青利、新入选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合作演员的蔡佩池、许棕哲、朱晔、赵青怡、严雯联合主演记录剧场《观·众》,他们将故事原型牛田博子(日本)、虞宙、张思安、高煦喨、孔南玲的故事在舞台上呈现,并和故事原型共同进行戏剧创作、或与故事原型共同演出。这一次,观众成为真正的主角:他们贡献自己的故事,他们与戏剧人一起配合,他们走上舞台。戏剧人将退居二线,成为衬托观众的一员。
这样的尝试前所未有。记录剧场是一种新型的剧场演出模式,它颠覆以往话剧传统创作和演出的经验,试图打破舞台与坐席的界限,让观众成为完全意义上的舞台主角。“记录剧场”就是将大量的真实叙事和现实文本,尽可能不经修饰地融入作品当中,好比剧场中的纪录片。它不像大部分观众所熟知的作品一样去“表演”或是“模仿”,更试图让戏剧与现实发生联系,从而激发整个剧场参与者的内在感受。
《观·众》总策划之一喻荣军表示:“记录剧场在国外其实已经做过很多年,尤其是在欧洲和美国,他们做的那些根据真实的事件,然后进行演出的一些戏。包括在美国,关于同性恋,关于冤案等多法律的东西等,就是这一类的案例,他们都通过记录剧场来做。记录剧场更多需要去收集很多资料,然后用舞台的方式进行呈现,较少涉及改编,更多的是比较原汁原味地去呈现一个真实事件。这样的剧场就是一个讨论的空间,我觉得这个形式很有意思。除了记录剧场的概念外,我们还有一个概念,是为了让观众知道,其实在过去的20年,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一切都是为了观众服务的!”
《观·众》是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推出的首部记录剧场,剧组从5月13日起向上海所有的戏剧爱好者征集其与戏剧、与安福路、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之间不得不说的故事,故事征集令发出后,得到了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各位新老观众的积极响应。7月31日截稿日,总共征集有效稿件71篇。8月至9月,创作团队从来稿的故事中精选9个故事,并对故事原型进行采访和排练的前期准备。
10月8日首演当晚,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戏剧沙龙里原本的观众坐席全部被移除,剧场空间的四条边上各有小舞台,而舞台之间将由通道连接。原本与舞台对立的观众区域本次将全部置于演区之中,观众是整个空间中的聚焦点。观众表示:“坐在这样置身于演出空间中的观众席是第一次尝试,能够近距离感受演员的表演。并且还有故事原型参演,将观众的故事搬上舞台,真的非常新鲜!”
(作者就职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本版图片为《观·众》剧照,由剧组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