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愿天下无拐”
总是在两地遥遥相望,却不知亲人身在何处,这恐怕是被拐家庭最为心酸的写照。
我是谁?可还有爸妈?家在哪?
男孩毛亭贺回答不出这些问题。
2009年,小家伙被解救时尚在襁褓,新生儿黄疸似乎还未消退,身高也才50厘米,“衣服一身、小被一床”是他仅有的“家当”。而他的身份,记录在临沂市兰山区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的资料里——“被拐儿童”。
“因不符合收养规定,在过去的6年里,小亭贺一直生活在儿童福利院中。”10月13日,山东省临沂市儿童福利院副院长李宪花对民主与法制社记者介绍了男孩的情况。
孩子已经被解救,且长时间找不到亲生父母,为什么不能被其他家庭收养呢?
原来,我国收养法规定,只有丧失父母的孤儿、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以及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才能被收养。既不能被认定为孤儿,也不是弃婴和弃儿,打拐解救的儿童往往只能送交民政部门,寄养在当地儿童福利机构或其他家庭,无法通过正规渠道办理收养手续。
“全国打拐解救儿童寻亲公告平台上线后,难题将迎刃而解。”李宪花言语中颇为兴奋。
破解收养难题
“这个平台是民政部设立的。”
公安部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办公室(下称: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对李宪花口中的“平台”很了解。个中缘由,他对民主与法制社记者娓娓道来。
“拐卖儿童的来源有两类。”有些孩子是因人贩子拐骗而被迫离开了家庭,但也存在父母因为某种原因不愿意抚养孩子,致使孩子落到了人贩子手里的特殊情况。
“违背亲生父母意志的孩子被解救后,送还给亲人,一般都能做到。但后者,往往找不到亲生父母。”常年从事反拐工作,陈士渠见过太多“有家不能回”的孩子。“以前,没有收养政策,这些孩子均被送到福利院里生活,但福利院的环境显然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鉴于这一现实情况,今年8月20日,民政部、公安部联合发出了《关于开展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打拐解救儿童收养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表示被拐解救儿童被送交社会福利机构或者救助保护机构后,未能查找到生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可办理收养手续。社会福利机构或者救助保护机构在接收打拐解救儿童后,要在报纸和全国打拐解救儿童寻亲公告平台上发布儿童寻亲公告。
“这为推动打拐解救儿童回归家庭、维护打拐解救儿童权益提供了政策依据。”陈士渠乐见其成。
9月19日,民政部根据《通知》要求所创建的全国打拐解救儿童寻亲公告平台正式上线。不到一个月,截至10月15日7时,平台访问量突破540万人次。
“这个平台起到了公示的作用,是办理收养的一个程序,也是查找亲生父母的渠道和平台。”陈士渠如是分析。
宝贝回家寻亲网站的创始人张宝艳对此亦深以为然,她说:“没有这个平台的时候,光说解救了,但孩子被送到了各地的福利院里,公众也看不见他们。如今孩子信息一律上网,孩子多大、在哪被解救等情况一目了然,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寻亲渠道,如果实在寻找不着的话,还可以给这些孩子创造一个收养的条件。”
目前,全国已有284名打拐解救儿童信息录入该平台,在首批公布的打拐解救儿童中,有85个像毛亭贺一样被拐卖地为临沂的孩子录入其中。
“不管是找到父母还是被收养,孩子们终于能有个家了。”李宪花喃喃低语。
反拐主任的愿望
总是在两地遥遥相望,却不知亲人身在何处,这恐怕是被拐家庭最为心酸的写照。
“孩子被拐是家庭不可承受之痛,做不好反拐工作,对不起被拐孩子的家长!”自从2007年陈士渠被任命为公安部打拐办主任后,他就不止一次这样提醒自己。
陈士渠最大的愿望就是天下无拐。
2014年8月,陈士渠做客中央电视台《开讲了》所提供的一组数据很能提振国人打拐的信心:8年督办,公安机关共抓获犯罪嫌疑人5万余名,解救被拐儿童和妇女10万多人。
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4月,公安部建立了全世界唯一一个用于打拐的“全国打拐DNA数据库”,把被拐儿童父母的血样检测之后输入到库里便能自动比对。如今,通过这种比对方式,全国共找回3800多名被拐多年的儿童。
2010年12月12日,陈士渠实名认证微博,开始借力微博进行打拐。粉丝现已突破700万,其中不乏赵薇、徐静蕾、舒淇等“明星粉”。一条条诸如“我们希望凡是丢了孩子的一定要联系当地警方去采血入库”;“记得自己幼时被拐的也要采血入库,采血这些费用都由公安机关承担”等信息迅速传播。
微博给陈士渠的打拐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式。“孩子丢了要@陈士渠”已经成为网民的共识。
“现在我们离天下无拐已经越来越近了。”10月12日,陈士渠在和民主与法制社记者的交谈中明确表示,“我们通过这么多年来坚持不懈的打击和整治,现在拐卖妇女儿童的新发案件很少,破案率在大幅提高。”
怎样才能实现天下无拐?
陈士渠认为,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的防拐意识是必不可少的,与此同时,公安机关要一直保持高压严打的态势,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现在犯罪分子采取盗窃、抢夺等方式实施的拐卖儿童案件,发案率很少,国内的妇女被拐骗卖为人妻的案件也很少,这两方面,已经接近天下无拐了。”
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陈主任特别强调“要严厉打击买方市场”,今年通过的刑法修正案规定“买拐入刑”,对反拐工作来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遏制买方市场,这能从源头上解决拐卖犯罪,把防拐工作做到前面。”
“以往,我国法律对买主相对比较宽容,只要是不妨碍解救,不虐待孩子,便不追究其法律责任。”张宝艳分析,这对于“周边买家”不能形成足够的威慑力。很多人认为,买一个孩子,被解救,大不了损失点钱,没有什么法律成本在里面。而买拐要担刑责之后,“潜在买家”就要考虑法律成本,“这也起到了一个杀一儆百的作用。”
多渠道打拐
曾有媒体报道,自从陈士渠担任公安部打拐办主任后,加班便是家常便饭。忙的时候一个星期要出差6次,在家的时间很少。
为什么这么拼命?
或许,人们能从一份颁奖词中找到答案。
2011年12月4日,全国普法办、司法部、中央电视台共同主办的年度法治人物评选组委会给陈士渠的颁奖词中写道——
“英雄本色,儿女情怀,为了丢失孩子的父母不再哭泣,为了远在千里的宝贝快点回家,打拐办主任陈士渠,汇聚力量,重拳出击,一场为了亲情的雷霆行动,让我们看到正义的力量所向披靡”。
“干好工作是应该的。”山东汉子陈士渠是一个善于把荣誉放下,轻装上路的人。
10月14日,陈士渠坐上了飞往国外的飞机,与相关国家警方研究开展跨国联合打拐活动。
“周边国家的妇女被拐入我国卖为人妻,我们国家的妇女被以打工的名义骗到国外强迫卖淫这两类犯罪相对突出。”陈士渠认为现在打拐的难点在于“打击跨国犯罪”,这需要不同国家警方的执法机关密切配合。
虽然不同国家对拐卖犯罪的定义不同,但是打击拐卖犯罪却是世界各国的共识。“在此基础上,我们完全可以联手开展打击行动”。
早在2011年,公安部就曾联合安哥拉警方破获了一起特大跨国拐骗强迫卖淫案。最终,19名被拐骗至安哥拉强迫卖淫的受害妇女被解救,16名犯罪嫌疑人被抓获。
和陈士渠一样,民间打拐人张宝艳也是个空中飞人。10月13日晚上,她结束了湖南之行回到家里。
成立宝贝回家寻亲网站8年多时间里,张宝艳和她的团队已经为1220个孩子寻找到了家人,她说,“现在,我们平均每天能找到1个孩子。”
湖南的一家企业为这种打拐精神感动,主动联系张宝艳,提出了可以将寻子信息印在产品包装盒上的设想,并且该企业所有经销商门店都可以为“宝贝回家”做宣传。
张宝艳为此专门飞往湖南。
“这种方式可行吗?”记者问她。
“东北有句俗话说不知道哪块云彩有雨。”张宝艳认为不论是全国打拐解救儿童寻亲公告平台的上线,还是陈士渠主任的微博打拐,不论是全国打拐DNA数据库的技术比对,还是爱心企业、民间力量的自发参与,每多一个渠道,对寻亲家庭来说就会多一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