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层基础 筑牢来宾和谐稳定根基

核心速读

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政法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准确把握新形势、新情况、新特点,坚持法治引领,主动作为,夯实基层基础,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

目前,全市社会大局稳定,基层基础不断加强,社会矛盾纠纷及时排查化解,突出问题得到管控,公众安全感进一步提高。今年第一季度,来宾市社会公众安全感综合排名全区第4位,第二季度,来宾市社会公众安全感再上新高,综合排名全区第2位。各县(市、区)在全区综合排名都有所上升,其中合山排第3位、忻城排第8位、象州排第9位、武宣排第16位,取得历年最好成绩,兴宾区更是首次突破80分。

有效防控各类风险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今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坚持底线思维和问题导向,更加注重依法治理、综合治理,落实“八个进一步强化”措施,即进一步强化维稳工作的认识、进一步强化信息收集研判、进一步强化社会矛盾排查化解、进一步强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进一步强化社会面防控、进一步强化网络舆情导控、进一步强化应急处置和进一步强化维稳责任落实,有效防控各类风险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来宾市区新华路开发建设范围内29户市民违法占地建房由来已久,属历史遗留问题。根据来宾市委、市政府打击违法建筑的工作部署,来宾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欲依法拆除29户违法占地违法建筑。2015828日,该局对拆违工作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但得出的风险等级为一级。来宾市委维稳办接到风险评估报告后,认为立即实施拆除行动,会对社会稳定造成较大影响,建议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化解矛盾、降低风险后实施。经过多部门联合化解矛盾,降低了社会稳定风险。98日,该市执法部门终于依法拆除了新华路开发建设范围内29户违法占地违法建筑。

正是有了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才化解了一桩桩由项目的实施可能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才使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今年以来,该市对48件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影响面广、容易引发不稳定问题的重大决策事项进行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群众拥护并顺利实施36件,暂缓(包括整改后)实施11件,有重大风险不准实施1件。全市没有发生因未按规定评估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经评估后实施的重大决策事项没有出现较大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

实施警务机制改革 构建新型防控体系

为加大对城区抢劫、抢夺犯罪的打击力度,遏制案件高发势头,有效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来宾市结合实际,决定推行城区警务改革,并将其放到创新社会管理、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促进经济发展的大局来谋划、来推动。

2011125日,来宾市公安局全力推进集刑侦、治安、巡警、特警、交警等警种职能为一体的合成化复合型警务为主导的新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成立了城区警务警察支队。该支队以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为目标,履行刑事、行政和道路交通管理执法职责,实现打防控管功能综合,重点打击街面“两抢一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迅速、有效追击拦截、布控围堵现行违法犯罪分子,盘查嫌疑人,加强社会面管控,以打促防,以管固防,以长效机制保长治久安。

按照“统一指挥、警种联动、快速反应、维护治安”的方针,充分考虑新城区、老城区、工业集中区等要素,在城区重点路段、重要部位布局了7个警务工作站。投放街面巡逻的警力由过去的6%左右,升至现在的60%。依托街面警务站,实施功能综合、整体联动、一警多能和全天候防范机制,变原来的110接警多级移交制变为城区警务一级接警制,治安防控新模式变传统的8小时工作制为24小时全天候防范机制,最大限度地增强有限警力的复合型效能。在城区街道24小时不间断巡逻防控、指挥交通,提高见警率,提高与犯罪分子的碰撞率,第一时间处置突发事件。在巡防重点上,侧重于复杂地段、繁华路段、重点部位、学校路口的巡逻防控,重点打击街面“两抢一盗”等各类现行犯罪,压缩犯罪的时间和空间,减少案件发生。接处警时间由过去的510分钟压缩到3分钟以内,彻底解决“猫鼠”同步问题,破解了长期以来城区社会治安未能得到根本改善的突出问题。在服务群众上,打破常规,创新服务,实行“阳光警务”,开门评警,对群众的求助,热情周到,文明规范,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多措并举齐抓共管 严打传销违法活动

来宾市曾经一度被称为“传销者的天堂”,许多外地传销分子在此从事传销违法犯罪活动,严重扰乱了来宾市的经济和社会秩序。

为严厉打击传销违法犯罪活动,来宾市成立了书记、市长亲自担任打击传销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分管的常委、政法委书记,副市长、公安局长担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和打击组、宣传组、流动人口管理组、出租房屋管理组、公共场所管理组、行业监管组、法律法规研究组、应急处置组、督查问责组等9个专项工作组,每一工作组落实一个职能部门作为牵头单位,指定一名领导作为责任人,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工商主体、公安主力、部门配合、各方协调、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打击传销工作新格局。

建立和完善了党委牵头、政府负责、部门配合、各方协调、齐抓共管的打传工作运行主导机制,工商、公安部门打击传销的联合办案机制,工商、公安、商务部门规范市场行为的监管机制,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协作机制,建立健全了举报奖励制度,完善打传工作责任机制,启动问责机制,完善打传工作保障机制等。率先在全区第一个成立市、区两级打传专业队、第一个建立打击传销长效工作机制、第一个开展创建无传销社区活动,总结并不断完善“五个结合”打传方法。延伸打击范围和领域,不仅市区打,各县(市)和周边农村地区也同时打,不仅打击传销违法犯罪活动,更打击为传销活动提供场所和便利的单位和个人,在全市掀起一场铲除传销活动的人民战争。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打击传销高压态势和强大舆论攻势,使“传销有害、抵制传销”成为共识。

构建群防群治工作网络,从源头上堵塞和挤压传销活动空间。大力开展创建“无传销社区、无传销村镇、无传销学校”和打击传销宣传教育“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进车站、进市场”的“三无五进”活动,发动群众防范和抵制传销活动。通过层层签订和落实《责任状》的形式,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联防、联控、联管、联打、联治群防群治网络,将触角延伸至各个层面,减少传销生存的土壤。

通过一系列的整治,现在的来宾,再也见不到聚集性传销的影子,来宾也不再是传销者的“天堂”。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打造法治建设品牌

来宾市所辖6个县(市、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面临的社会治理问题也不尽相同。但各地深入贯彻群众路线,创新实践“枫桥经验”,形成了构建基层信息渠道、强化基层自治力度、营造基层和谐氛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层治理体系的“来宾做法”。  

象州:实施“五大员”机制

象州县创新实施“五大员”(即“驻村警务员、法制宣传员、人民调解员、维稳信息员、抢险救灾员”)工作机制,从政法部门选派300多名干警下到自然村挂点担任驻村警务员,同时在各个自然村群众中选任了3200多名法制宣传员、人民调解员、维稳信息员、抢险救灾员,由驻村警务员统筹带领,直接对应服务当地群众。

“五大员”工作机制开辟了面向群众做工作、听取群众诉求、办理群众事务的直接途径,积极发挥着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纽带作用,成为党委政府伸延到基层和农村的最敏感的“触角”,使党委政府和各级职能部门更加“耳清目明”,对发展的情形、群众的诉求、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和掌握,及时处置、维护和谐稳定、促进发展。

目前,全县812个自然村(屯)均设置了“五大员”。“五大员”在联系服务人民群众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充分发挥了前沿能动作用,努力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武宣:创建“三会”组织

武宣县建立了屯级党支部委员会、村民理事会、监督委员会的“三会”基层组织,把村屯中群众威信高、工作能力强、热心公益的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党员示范户、致富能手、农村“五老”人员选到“三会”组织中,构建起屯级议事、理事和监事“三位一体”的组织体系。解决了由于村干部人手较少、力量薄弱导致的“管不到、管不全、管不了”的常态问题,而且还搭建了及时迅速掌握民情、直接到位服务群众的工作载体,实现了服务群众“零距离”。在村“两委”的领导下,通过“三会”推动农村事务“大家议、大家做、大家管”,使村务决策更加民主、公开、透明,进一步激发群众参与发展、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基层自治活力得到有效提高,成为党和政府在农村基层开展工作、服务群众的有力抓手,对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有直接作用。

目前,武宣县544个自然屯均成立了“三会”组织,共选出“三会”组织成员12512名。他们积极发挥自身的影响力,及时调处各类矛盾纠纷,动员和组织群众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合山:“示范创建”促平安和谐

近年来,合山市开展文明守法示范村、示范屯、示范户创建活动,为老百姓排忧解难,构筑联防维稳体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打造农村文明守法先进文化,极大促进了该市乡风文明、生态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营造出良好的农村(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通过开展文明守法创建,目前,该市已经构建了“七大网络”:一是矛盾调解网络。在每一个自然屯派驻一名政法干警,把村中有威望的人和联防队员组成调解组,开展辖区内的矛盾排查和纠纷化解工作。2013年以来,政法干警走访群众15000多户,调解大大小小各种纠纷约4300起,查破各种案件近500起。二是构建治安联防网络。在城区、各乡镇、村屯按人口比例组建治安联防队165支达1219人。三是构建法制宣传网络。通过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在全市营造“时时讲法、人人学法”的良好氛围。四是构建维稳信息网络。建立联动常态巡防机制,有效防止群体性事件和突发性事件的发生。五是构建抢险救灾网络。市直和乡级农村工作队、驻村干警进行包村包户,落实包干责任制,避免险情处置时间滞后。六是构建交通运输安全网络。组建护路护线巡防队,加强对辖区铁路、公路沿线的巡逻力度和密度,及时调处涉铁涉路各类矛盾。七是构建惠农益农网络。把新农村建设工作纳入示范创建活动工作中,针对性定点帮扶农户,推动全民致富步伐。

忻城:“星钉联创”结对帮扶

近年来,忻城县以实施“星钉联创”工程为抓手,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使基层党员成为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员”、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的“服务员”、促进社会和谐的“调解员”,成为党群关系良性互动、牢牢拧紧的“螺丝钉”。

“星钉联创”,即每位党员结对帮扶10名困难群众,主要内容为“在生活上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在信息上帮助了解惠农政策,在能力上帮助提高致富本领,在思想上帮助理顺各种情绪”,与困难群众结对子,把造血帮扶与输血帮扶有机结合起来,为群众解决生活难题,实现贫困群众“人人有帮、户户有扶”,让他们掌握生产技术,提高致富本领,一心一意投入到生产致富中去,减少矛盾纠纷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截至目前,该县党员共帮扶13000多户困难户。

此外,忻城县还以党建螺丝钉工程“屯支部+屯务委员会+协会”为载体,在全县2077个自然屯成立以党员为主的治安维稳调解协会,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形成小矛盾不出屯,中矛盾得控制,大矛盾不发生的格局。

金秀:“四方联动”唱响“文明曲”

近年来,金秀瑶族自治县创新社会管理,在全县开展思想道德法制教育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了部门联动、宣传发动、先进带动、社会齐动的“四方联动”机制。

2013年初,该县通过多次调查、论证,确立了整合宣传、法制、教育等资源,以“一个活动”(思想道德法制教育活动)、“两个内容”(法制和道德教育两个内容)、“三个层面”(机关单位干部职工、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为载体,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覆盖机关、农村、企业、学校的思想道德法制教育活动。同时,把这项工作列入考核内容,调动县、乡、村三级干部参与思想道德法制教育的积极性。

在活动中,该县组织196名普法骨干、650名普法志愿者、48支农村普法文艺宣传队,利用山歌擂台赛、农村广场舞比赛、体育竞赛、板报比赛、知识竞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在农村和社区广泛开展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题的农民法制宣传教育,使思想道德法制教育入目、入耳、入心、入脑,扎牢了活动开展的思想基础。

兴宾:小社区构建大和谐

去年6月,兴宾区作为广西16个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综合试点之一,结合兴宾区委、区人民政府提出的建立一个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组建一张立体服务管理网格、打造一支全方位服务队伍和建立健全一套机制工作思路,把城区三个街道的7个社区和1个村委重新划分为30个社区、175个网格,每个网格300500户。从兴宾公安分局选派30名民警到社区挂任第一副书记、担任社区民警,选派175名公安防暴大队队员担任网格员,从组织、人社、民政、司法、计生、住建、卫生、安监等8个部门挑选742名干部进驻社区网格,与防暴队员一起开展工作,形成了“九大员”的工作机制,具备了政府的基本功能,成为一个“微型政府”。“微型政府”虽小,却“五脏俱全”,能满足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常需的政府服务。

除此之外,来宾市公安局在广西率先建立来宾市公安局合成作战指挥中心、进一步加大对“天网”工程的建设,构筑了一套集“人防、物防、技防”于一体的“天网”防控体系。同时,还根据城区治安出现新的变化,及时出台《来宾市公安局关于进一步创新来宾市城区治安打防管控工作的意见》,明确各警种分工,对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更加“快准狠”,城区“两抢”案件大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