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产电影别被高票房冲昏头脑
国产片“趋热”
今年以来,我国电影票房一直处于持续上升的态势,第一季度就超过了96亿元,上半年过后内地票房已经突破了200亿元。截至9月7日中午12时,今年全国城市影院总票房已突破30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46.78%,其中国产片占比60.6%。
国家电影资金办提供数据显示,6月到8月,3个月的暑期档创造了高达124.31亿元的票房,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38%。暑期档也见证了一系列票房纪录的诞生。单片方面,《煎饼侠》刷新了华语2D电影首日票房纪录及单日纪录;《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打破了由好莱坞《功夫熊猫2》保持了4年的票房纪录,成为内地动画电影冠军;影片《捉妖记》也不断打破国产片票房纪录,目前票房已达24.15亿元。
对于近年来整体票房的走高,对国产片的“趋热”,专家认为应该理性看待。虽说,如火如荼的中国电影市场似乎从来不缺少资金的支持,在流动性泛滥的今天,许多热钱涌入使得中国电影近几年有了猛进的发展,如《失恋33天》以800万的成本创造了三个亿的票房,而《泰囧》更是造就了中国电影票房的一个神话。然而,在面临以“好莱坞”为首的国外电影的接连冲击时,国产电影会不会是昙花一现?细心的人不难发现,每年的6月到7月在电影排片上基本都是以国产片为主,这一段时间就是所谓的“国产保护月”。虽然这一说法没有得到官方的认可,但是已成为业界不争的事实。
“几部高票房让人觉得国产片似乎在飞速崛起,估计还会有更多的怀旧、青春跟风而上。但观众会吃腻了好莱坞的‘爆米花’,一样也会吃腻国产片的‘小清新’,如果仅仅是把一个题材炒热,并不能说国产片就崛起了,只有把所有题材炒热,市场才能真的发展。”此前,业内人士如是说,的确,一两部电影的成功是难以预期且无法全然复制的,以几部电影的票房成功来预判行业繁荣的将至与否更无疑带有明显的武断性。然而,新晋导演的票房异军突起占据优势,但最终要看他们能否长期保持这一态势,而不是昙花一现,脆弱的中国电影市场同样也经不起折腾。
与好莱坞电影差距不小
中国电影如今不断创造票房奇迹,让世界影坛惊艳不已。然而,在电影市场一路高歌猛进之时,国产电影作品质量离精品力作甚远。就其电影的品格、电影的境界、电影的思想力量和艺术力量而言,可概述为轻电影、小电影大行其道。称其轻,是指时代质量过轻;称其小,是指思想力量过小。现在的国产电影因一切围绕市场而失衡。重迎合,轻引领,迎合市场,淡化责任,唯利是图,疏离理想。
目前国产电影无论是在发展时间、制作水平、运作手段上都无法与好莱坞电影相提并论,国家政策适当的予以保护能够帮助中国电影取得长远的发展机会,毕竟自家的孩子只有自己疼。但与好莱坞等相比,国产电影除了于工业化程度、专业化运作模式等方面不可与其同日而语外,电影制作与发行的相关法制体系缺失、电影题材类型选取的均衡度以及电影分级等方面也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一方面,从长远来看,要想国产电影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一味生存于政策的“襁褓”之中是不可行的。这种对于国产电影的保护只是为了维护产业链中的制片企业,不能从实质上解决国产电影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国产电影要想抵抗进口片的冲击,根本上还需解决自身的问题。健全国内电影的制片环境,大力扶植国内优秀的编剧,加强与国外电影行业的交流,重视国内观众的需求。
应该看到,国产电影昙花的暂现不能说明问题,为了达到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在主要短板方面的切实前行才是目前中国国产电影发展的重中之重。假若把国内电影市场放开,国产影片在与国外电影的竞争中一旦输得一败涂地,则是人们所不愿看到的。电影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部分,要靠自强不息而不是自我保护,在竞争和碰撞中逐渐成长,才能在全球电影市场中分得属于自己的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