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首都法学家论坛”召开
张鸣起出席并讲话
本报讯(记者王涵) 9月22日,第十届“首都法学家论坛”在北京举行。
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建设法治中国首善之区”。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张鸣起,北京市委政法委副书记贾沫微等出席论坛。
来自清华大学、政法大学等高校的法学工作者和首都政法部门的法律工作者200余人参加论坛。会议由北京市法学会党组书记苗林主持。
张鸣起、贾沫微对举办第十届“首都法学家论坛”给予了充分肯定,对进一步开好论坛和组织好法学研究提出了要求。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慕平以“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及北京法院的实践”为题作主报告。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王振民,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办公室主任李小娟,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蒋立山分别以“依法治国的三个关键词”“北京市地方立法相关情况”“两次跨越:法治中国的路线图问题”为题作专题发言。
与会代表认为,这是一次高水平、高层次的研讨活动。一是主题明确。论坛紧紧围绕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法治中国首善之区的重大目标等一系列全局性、前瞻性问题开展研讨,内容充实,针对性强。二是嘉宾水平高。受邀领导、专家以主题报告、专题发言等形式,进行了高效而富有成果的研讨,对策建议富有建设性,促进了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的紧密结合。三是指导性强。论坛立足北京、研究北京、服务北京,为服务首都工作大局建言献策,发挥了法学会作为智囊团和思想库的作用。
据悉,北京法学会以“繁荣法学研究,推进依法治国”为宗旨,以服务首都工作大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为己任,坚持首善标准,充分发挥学会联系面广、学术性强、人才荟萃、工作方式灵活等优势,努力在推进法学研究、加强研究组织建设、开展法治宣传、服务社会建设和提高机关自身建设等方面推动新举措、打造新品牌、取得了新进步。
今年以来,北京法学会确立了市级法学研究课题35个,法学会系统39家研究组织先后举办各类学术研讨会100余场次,申报政府购买社会组织项目44项。通过高级人才库中推荐50余名专家,参与法治宣传、法律咨询和法治培训,直接受众干部群众达到近10万人。
北京法学会以打造首都法学核心智库为目标,充分利用首都法学人才资源优势,积极围绕立法咨询建言献策。围绕北京市委常委会确定的立法协商议题,学会组织召开了《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条例》立法咨询论证会,并将专家意见进行整理,向市政协领导进行汇报。围绕“十三五重大规划”,学会应市人大法制办邀请推荐专家召开了“应急体系发展专项规划座谈会”,提出了规划撰写的相关意见和建议。围绕重大体制改革,学会受市委政法委委托组织召开北京市司法体制改革方案研讨会,听取法学法律专家意见建议。围绕城市治理的热点难点问题,根据安顺市长在学会研究工作动态上的批示,与市交通委召开缓解交通拥堵工作座谈会,邀请专家学者出谋划策。围绕严峻的国家安全形势,学会整理的《关于中美网络安全对话的建议》,被中国法学会编发要报并作为特刊报送中央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