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光司法传递司法为民正能量
近年来,阳朔县人民法院积极适应全媒体环境,以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持续推进阳光法院建设,把司法活动晒在阳光下,“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建设三大平台 提升办案质量
“打开阳朔法院阳光司法网,点击公众服务平台‘预立案’,可以网上咨询立案,还有‘文书样式’‘诉讼须知’,免得亲自跑路……”人大代表石戊友看了阳朔县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在给前来参加法院“公众开放日”活动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演示法院“三大公开平台”后,高兴地说:“以后可以网上咨询立案、查询案件进展、执行情况,真是太方便了,可以讲一机在手、诉讼无忧。”
近年来,阳朔县人民法院在开展阳光司法活动中,把大力推行司法公开,接受社会各界广泛监督作为提升法院审判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推进。一是继续坚持借助重大案件庭审、特殊节日等条件开展“公众开放日”等活动,坚持走出去与迎进来的方式,积极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各界代表以及社会群众走进法院参与庭审、参观法院建设,对法院各项工作进行面对面的监督;二是扎实推进“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建设,确保符合条件的生效裁判文书全部上网,案件重要流程节点信息及时报送、审务信息全面有效公开,运用官网、官方微博等手段及时向社会直播庭审、发布动态信息。同时按照上级法院技术标准,阳朔人民法院已于2015年7月底完成了全部人民法庭、法院本部3个法庭科技法庭装修、装备配备建设工作,所有开庭案件全程录音录像即将得以实现。群众足不出户也可参与审判监督,切实发挥司法公开的倒逼作用,以此为契机,大力提升办案质量。
探索调解新形式 积极促进社会和谐
最近,阳朔县人民法院通过精细调解,了结了一起标的达400多万的民间借贷案件。原告小韵走出法庭,轻轻地舒了口气,那压在她心头的乌云也就此消散了。
司法调解是实现“案结事了人和”的重要手段。阳朔法院在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原则的前提下,不断探索新的调解形式,积极促进社会和谐。
坚持审判与服务并举,阳朔县人民法院将调解贯穿于立案、审判、执行全过程,采取巡回办案、到田间地头调解、利用网络视频、电话、短信等多种方式开展调解,提高案件调解率;加强与各乡镇维稳中心、派出所、司法所等基层组织的联系,探索诉讼与非诉讼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衔接,实现司法调解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有效对接,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减少信访。
阳朔作为中国旅游强县,年接待游客总人数突破一千万人次,每年与旅游相关的纠纷日渐增多。然而,游客受旅游时间限制,深感异地司法诉讼维权麻烦。为能给游客提供更好的维权环境,县人民法院与县旅游局联合设立了广西首个旅游纠纷调解室,为及时处理旅游纠纷,化解游客与旅游企业、导游人员的矛盾提供了一个快捷、便利的平台。旅游纠纷调解室的成立,实现了法院对旅游纠纷提前介入,诉前联动调解,对旅游纠纷进行迅速及时的处理,为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提供了法律保障。
减少群众诉累 打造透明便捷司法服务
2014年6月10日,阳朔县人民法院白沙法庭巡回法庭来到白沙镇都林村,对一件赡养纠纷案件进行了开庭。一大早,工作人员在村里的空地开始布置庭审现场,大批村民们得到消息,纷纷赶来旁听。阳光普照下,法庭干警支起了两把太阳伞,随着当事人双方落座,“阳光下的庭审”开始了。
通过巡回法庭,到村上进行“阳光庭审”,就相当于给群众上了一次公开的法律课堂,不仅方便了当事人,更能对群众面对面地进行法律宣传和教育,引导群众建立合法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唤醒群众的法律意识,让群众近距离感受法律的公平正义。
减轻诉累,便民利民,是一切司法活动的出发点。
在推行阳光审判过程中,阳朔法院积极开展巡回审判,传承“马锡五审判方式”, 继续坚持圩日法庭、巡回审判、午间法庭等便民举措,开展巡回审判、预约立案等便民诉讼服务,通过进一步完善“庭、站、点、员”便民诉讼网络,构建起多位一体的便民诉讼网络,在非人民法庭所在地偏远乡镇建立兴坪巡回法庭、杨堤巡回办案点,实现了司法进乡村、入农家、到田间,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接受开庭判案,减少了群众诉累。
在自治区高院统一部署下,阳朔县法院以“网上法院”为基调,于2014年4月份建成可供网上立案、查询、咨询、浏览、旁听、观摩及运用为一体的综合服务系统“阳光司法网”,群众参与诉讼更便捷;网站还专设了公众服务平台和沟通互动平台,当事人对案件有疑问,或者认为法官在审理过程中有不当行为,都可以通过该平台进行反映,法院在接收信息后,会在线进行答复。公众可以通过一个界面、多个窗口,尽享阳光透明、周全便捷的司法服务。
借力信息化 破解“执行难”难题
2014年10月28日,阳朔县城汽车站广场附近一面巨大的电子屏幕滚动播放着阳朔县人民法院公布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吸引了路过市民驻足围观。
此次公布的“老赖”共42名,公布的信息内容包括:执行案号、被执行人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立案时间、执行法院、执行依据的制作单位和文号、法律生效文书确定的义务、被执行人的履行情况等。
当前被执行人难找,执行财产难查已成为制约执行工作发展的两大瓶颈。为破解“执行难”难题,阳朔法院积极按照上级法院建设执行指挥中心的工作要求,以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逐步建立了包括远程视频监控、被执行人信息查询、被执行人信息发布与控制、执行要情、远程电子签章、执行案件数据库等六大系统的执行指挥中心。并以“边建设、边使用、边完善”的方式,发挥执行指挥中心反应迅速、行动快捷、联动执法的优势,实现了网上“点对点”查控被执行人银行存款、车辆、户籍、出入境、婚姻登记、房地产的执行新机制,对拒不执行生效判决的“老赖”实施身份信息曝光并予以信用惩戒新机制。2015年上半年,阳朔法院便借助执行指挥中心深化查询被执行人存款18754件次,反馈信息14699条,涉及案件441件617人,利用反馈信息有效执结案件35件,借助本县电视台、户外电子显示屏、法院门户网站等方式,将13名“老赖”身份信息予以曝光。
“正义不仅应当得到实现,而且应当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得到实现。”阳光司法让正义看得见,让便民措施摸得见,法院信息化建设使阳光司法工作更加科学、规范,为努力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提供了有力保障,为践行司法为民创造了有利条件。阳朔法院以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推行阳光司法正是传递了公开透明、司法公正、司法为民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