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安市“六五”普法获表彰
本报讯(记者冯雷 □孙金虎)2011年“六五”普法启动实施以来,延安市认真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和《决议》,创新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完善了普法依法治理“五项制度”,落实了每年100万元普法经费,市县区都配备了法治办专职主任或副主任,从制度、经费、人员三个方面全力保障普法依法治理工作。5年来,全市公民法律素养明显提高,法治化管理水平明显提升,法治文化氛围明显增强,依法治市进程明显加快,有力促进了“圣地延安、生态延安、幸福延安”及“法治延安”建设。2014年延安市被全国普法办表彰为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城市。
实行四推进,形成全覆盖的新格局。推进法律进机关、单位,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市、县区两级均建立了党委(党组)中心学习组定期学法制度,全市普遍实行了领导干部年度法律知识考试和干部任前廉政法规知识考试等制度。严格实行《关于加强公务员学法用法工作的实施办法》,全市机关单位干部职工学法用法活动开展形成制度化、规范化;推进法律进学校,增强青少年法治观念。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开展法制报告会、模拟法庭、法制课堂等方式,“六五”普法期间,全市319所中小学校配备了专(兼)职法治副校长323人,开展法制教育课1237次,受教育学生累计达35万人次。推进法律进企业,助力依法诚信经营。先后举办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制培训班、法律顾问法制辅导、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案例分析会等多种方式,使“法律进企业”活动扎实推进。推进法律进乡村、社区,提高群众依法维权意识。各级普法机构通过培训村组社区干部、组建法制宣讲团、编排陕北说书、快板、小品等法制文艺演出等形式,巡回社区、乡村发放普法宣传纸杯、雨伞、围裙、手提袋等普法宣传品,大力开展送法进村、送法进户活动,农村普法工作呈现出了良好局面。
丰富载体,有效提升法制宣传教育的新水平。法治文化建设多点开花。5年间,延安市共建设法治文化公园(广场)33个,建设法治文化街78条,法治文化墙390面,高速公路沿线大型广告牌20块。70面法治文化墙、30个宣传橱窗遍布市区繁华地段,展示了地方特色法治文化,拓宽了法制宣传领域和渠道。法制宣传形式与时俱进。在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的基础上,该市先后通过拍摄播放普法公益广告,开展漫画普法案列巡展活动,实施普法手机短信宣传活动等形式,探索普法教育的新途径,将法律知识送到群众身边。目前,延安市县两级已经全部建立普法网站,构建了以腾讯、新浪法治官方政务微博为主的政务微博群,网络媒体的信息报送数量和采用量在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名列前茅。
创建为先,法治延安建设扎实推进。重点在执法示范窗口单位、企业、学校、村组、社区开展开展了100个法治建设示范点创建,有力促进了法治延安建设。“六五”普法以来,全市有5个村(社区)被司法部、民政部表彰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1个包联创建村(社区)被命名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家企业被命名为依法治企示范单位,共创建市级法治示范点100个。
依法行政工作有序开展。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健全依法行政各项制度,坚持依法决策、依法办事。各级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部门积极推行行政执法承诺制、公示制、评议制,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依法治理呈现良好态势。市县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行业围绕征地拆迁、食品安全、环境污染、校园周边环境、娱乐场所、市场经营秩序等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和油区矿区、城乡结合部等社会管理薄弱环节,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项治理活动,规范了行业行为,有力地推动了部门和行业的依法行政、依法管理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