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见义勇为考生单独组织高考值得点赞
因见义勇为负伤错过2015年高考的儋州市民族中学高三学生韦智贵,经教育部批准,通过参加海南单独命题考试,现被海南大学录取。海南大学还将为韦智贵同学减免学杂费等。6月3日,韦智贵见义勇为,被持刀歹徒砍成重伤。
无独有偶,去年高考前夕,江西省宜春市的高三学生柳艳兵、易政勇,在公交中巴上见义勇为,奋力夺刀,被歹徒砍成重伤,因此无法参加高考,这一消息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人民日报》也将其事迹刊发在头版的位置。对此,教育部表示:待柳艳兵身体康复之后,教育部门将为他们安排单独的考试。去年7月2日至3日,柳艳兵、易政勇参加了单独高考考试,并分别被南昌大学和江西财经大学录取。
高考是国考,举世瞩目。不难理解,教育部门为见义勇为的考生单独组织考试,主要是考虑到高考的公平性和对见义勇为学生的合理补偿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考试是进入大学最公平和唯一的途径,为了保证这一点,任何人都要参加考试,不得破例;而在急需正能量的现今社会,韦智贵、柳艳兵、易政勇见义勇为的行为理应得到补偿和鼓励,而单独为其组织考试并不为过。
道德考量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是教育机构考量人才的重要指标。如此前有媒体报道,河北女孩放弃高考,被哈佛等9所名校录取。这位女孩在接受采访时,除了介绍自己的数学优异之外,特别强调其做义工、为非洲的穷人做食品和被子的经历。
现在,高考改革的最大阻力在于,不少人认为,如果将道德纳入考量会制造不公,事实上,正是因为道德和素质的考量一直未制度化,才形成了当前教育的种种弊病。需要追问的是,教科书中天天强调“思想美”的高考,为何道德素质的考量长期缺位?
这些年,社会各界不乏对“一考定终身”方式的反思,借此为契机,明确分数之外的,其他需要肯定的人才标准。在这个意义上,就算无条件保送他们,也不能说是损害公平的。一方面,上大学毕竟考核的是文化知识,这是高考不能替代的价值,高考以及因为高考带来的艰苦和紧张,沉浸其中并充分体味,是每个年轻人珍贵的、不该或缺的人生经历。从这个角度上说,教育部门在见义勇为考生伤愈后,进行一次特殊考试,很及时也很合适;另一方面,维护高考公平是庞大的社会工程,中国迄今坚持得不错,即使我们感觉到这种坚持很有必要,人们也没必要和曾冒了生命危险见义勇为制服歹徒的考生较真。也就是说,教育部门单独为他们组织考试这种“特事特办”做法,既兼顾到了德、才两方面,也使舍命与歹徒斗智斗勇的优秀孩子,不会以被奖励的名义,失去一次成长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