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扎实推进基层司法所建设再上新台阶
抢抓机遇 创新发展
北京市西城区扎实推进基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工作纪实(一)
北京市西城区是首都功能核心区,是国家政治中心的主要载体,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区位功能,对全区的司法行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西城区司法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北京市司法局的指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中央政法工作会议精神,紧紧结合《北京市司法行政基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区域特点,明确目标,理清思路,统筹协调,科学规范,狠抓落实,使全区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为维护首都社会稳定保障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基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有效落实
摸清底数,积极沟通,做好规划。2013年5月13日,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北京市司法行政基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北京市司法局出台了《关于在全市开展规范化司法所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等文件。为扎实推进《北京市司法行政基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有效落实,首先,区司法局深入走访15个街道和司法所共计60余次,实地了解现状和需求,争取街道对司法所办公用房达标的重视和支持。其次,西城区司法局先后8次召开局长专题办公会,就西城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工作进行分析研究并及时向区委、区政府汇报,争取区委区政府的支持。2014年1月,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北京市西城区司法行政基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区司法局下发了《关于在全区开展规范化司法所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
各级重视,凝心聚力,很抓落实。在西城区推进司法行政基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过程中,得到了部、市、区领导的高度关注。2013年6月26日,司法部吴爱英部长视察了什刹海司法所。2014年10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到西长安街司法所调研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市司法局局长于泓源多次到西城指导工作。区委、区政府领导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区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区司法行政基层建设工作议题。各街道结合辖区实际,积极协调解决司法所办公用房。大栅栏、新街口、陶然亭、展览路、月坛、金融街、牛街、天桥、广内等街道为司法所选择了新址。广外、白纸坊街道为改善司法所的办公环境,对原司法所办公用业务房进行了改扩建。德胜、椿树街道在办公用房资源紧张的情况下,积极调整,增加办公业务用房数量。
抓好典型,做好引领,稳步推进。2013年,什刹海司法所作为全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试点之一,在区司法局和街道的共同努力下,使什刹海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效果明显。2013年5月31日,全市司法所规范化创建及外观标识推广现场会在什刹海司法所召开。2013年6月13日,区司法局在什刹海街道组织召开了 “司法所规范化创建”工作现场会。2014年1月15日,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杜灵欣、区政府主管副区长姜立光,在西长安街街道司法所召开了有各街道主管书记、司法所长参加的西城区司法所规范化创建工作推进会,进一步明确了司法行政基层建设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
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整体水平得到加强
加强业务培训,提升整体素质。为进一步提高司法行政干警队伍的综合素质,西城区司法局每年分层次集中组织对司法行政干警进行业务培训,通过培训,每名基层司法行政人员的业务和法律知识水平得到了提升,服务大局、依法行政、服务群众、组织协调、开拓创新和业务工作的“六种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完善工作制度,严格档案管理。进一步完善了司法所工作例会、首问负责、政治业务学习制度、岗位目标责任、廉政勤政制度等各项制度。对档案实行了规范管理,各项业务工作实现分类、专人、专柜管理,做到格式统一、装订规范,各项业务报表数据统计准确、规范,上报及时。
加强业务考核,全面提升职能。为加强全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西城区司法局制定了《司法所司法行政工作考核办法》,《规范化司法所建设考核验收实施方案》,通过考核全面提高司法所整体工作效能和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司法所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职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