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黄骅法院把“休渔期”当成办案黄金期
本报讯(记者张君 □回增明) “刘庭长,你们今天上南排河来吗?俺那个案子趁着被告在家快开庭吧!”
“刘庭长,俺闺女离婚的事你们得想法给说和啊,女婿不上船了,这回给好好调解调解吧!”
“刘庭长,我那个案子是礼拜三开庭吗?”
……
7月28日上午一上班,河北省黄骅市法院海堡法庭刘玉明庭长的手机就响个不停,他一边接电话,一边忙着收拾卷宗。
自6月1日渤海湾进入休渔期后,每周的星期二和星期三,黄骅法院海堡法庭法官在庭长刘玉明的带领下要去辖区南排河巡回办案。7月28日是星期二,当然也不例外。一大早,庭里的几个法官就不约而同来到了单位,这已经是庭里的习惯了,每周二、周三都会这样早早集合。夏季渤海湾进入休渔期后,出海的渔民休息了,一些案件当事人都猫在家里,法官们则趁着这段时间送达各种诉讼文书。
就这样,休渔期成了海堡法庭法官们的办案黄金期。
和以往每次送达一样,为了赶时间,法官们总是把该送的文书根据当事人所在渔村的位置进行编号,按着行走的路线提前整理好,走一路送一路,保证一个案子也不落下。
中午饭时间到了,渔民们都吃饭了,法官们却更加忙碌,因为吃饭的时候当事人都在家。一直到下午2点,该送的法律文书终于都送完了,几个人才找了个面馆吃碗面。饭吃完了还得赶紧出发,因为定好下午3点要开个庭。这是一起民间借贷的案子,被告经常出海,开庭的时间定在休渔期内。
下午3时,被告准时到庭,庭审很顺利,庭下双方当事人接受调解,达成了调解协议。调解笔录签字,出具调解书,一切办理完毕。整理卷宗,书记员有条不紊地把案件在网上报结,输入调解、送达、结案等流程信息,因为案件流程即时公开,案件信息网上录入工作不能马虎。最后,庭长刘玉明又把案件信息浏览了一遍,确认无误后上传成功。下午6时,所有的工作结束,几个人相视一笑,今天还算早。
刘玉明喜欢钓鱼,以前不忙的时候,总会在周末约上志同道合的三五钓友,享受垂钓的乐趣。可他已经多半年没有钓过鱼了。从休渔期开始到现在两个月时间,海堡法庭结案56起。“平时光顾忙案子,卷宗还散着呢。”想到这些,刘玉明用电话召集来庭里其他人员,由书记员负责整理装订,刘玉明和其他人检查核对,最后把关。4个人干了一上午,27本卷装订完毕。
看着这些卷宗,刘玉明又想起司法公开的任务来。案件不断增多,现在有时一天要开四五个庭,两个法官同时开庭的话,现有的一个法庭无法满足所有案件庭审直播和录播需要,如何提高案件的直播和录播数量成了他一直思考的问题。
“在简易法庭弄个小型的录像设备行不行?”想到这儿,刘玉明显得有些兴奋,开始在网上搜索起来。下单、购买,周一试录,说干就干。
这种紧张和繁忙的工作状态一直在持续,刘玉明却说,“有时候也感觉疲惫,尤其是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时,也有过痛苦和纠结”,但是他和同事们用生命热爱这份职业,为了比阳光还重要的公平与正义,他们愿意累并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