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垃圾”狙击战
■策划人语
一节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土地失去利用价值;一粒纽扣电池可污染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一个硒鼓能产生100克有害粉尘进入空气中……
人们通常把这些使用周期已结束或不能继续使用的废弃电子信息产品、家用电器统称为“电子垃圾”。这些电子垃圾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如果被当作普通垃圾运送到垃圾填埋场填埋,其含有的重金属、二恶英、其他污染元素及致癌混合物都会释放出来。如果回收处理程序不规范,它不但会破坏生态环境,而且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和伤害。
有关专家对从事电子垃圾处置的广东汕头贵屿镇、广东清远龙塘镇、浙江台州等地调查研究发现,电子垃圾产生小颗粒物污染进入空气后,会导致人身炎症反应、DNA损害等。河北石家庄小石家庄村40多户家庭,从事电子垃圾回收及拆解生意,在获得财富的同时,使得当地地表水无法饮用,废水横流,空气污浊。
为有效规制电子垃圾污染问题,我国先后多次修订、出台相关法律法规。7月6日,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组织开展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工作的通知》,期望从源头解决我国电子垃圾回收问题。
但在规范电子垃圾回收与处理问题上,政府机构、制造商、消费者之间达成一致仍十分困难。因此,让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真正协调发展,我们要走的路依然很远。
策划人:薛应军 执行:薛应军 李晓健 邵春雷 汤瑜 李张光 侍宝军 韩梦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