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诟病的银行

不合规的理财,不得已的揽储……银行问题频发,这其中,批评者有之,讳莫如深者有之,甚至因此得利者也有之……

“五一”刚过,着急房款的文娇终于等到了银行方面的确切答复:要想贷款,先买理财。

每年买5万元的理财产品,连续买3年,年收益率为6%6年之后归还本金。

“如此操作,你们不仅可以贷款,还能获得贷款利率打8.8折的优惠。”专业且通情理的银行客户经理把理财合同交给了文娇。

“听到这个消息,说实话,我是有些窃喜的。”72日,文娇对民主与法制社记者分享自己的“喜悦”。

文娇眨了眨眼睛告诉记者:“个人征信报告显示14次逾期,银行能给我批贷就不错了……”

“不合规”带来“真便利”?

文娇称自己的故事是“买房遇上的银行理财案”。

文娇和丈夫结婚2年,在北京租房居住,趁着今年房价稳定,夫妇俩决定买房。

全北京城搜索比对后,最终看上了南三环外一间价值180万元的小户型。二人很快就和业主签订了购房合同,并交付定金10万元,双方约定任何一方如有违约,以定金的双倍进行赔偿。

此后,夫妻俩只要顺利贷款100万元,“在北京就算有家了”。就在一切顺利开展之时,一份个人征信报告,却让他们如临大敌。报告显示,二人总共有10多次的信用逾期。

银行业分析师朱孔政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借款人两年内连续超过6次逾期还款,将会产生借款人个人征信不良记录,情况严重的将进入银行“黑名单”,肯定会影响个人贷款。

文娇的个人征信显然是出了问题,如果不能贷款,房子不能买不说,还将赔付业主20万元违约金。这让小两口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之中。

“出现贷款还款逾期,如果是偶然为之,银行还是会酌情处理。”按照朱孔政的分析,文娇二人逾期若是“非恶意”,还是有批贷的可能。

“我们绝非恶意。”文娇和丈夫在大学期间分别办理了助学贷款,毕业后,两人将贷款归还,但他们都没意识到归还贷款所产生的利息问题。而恰恰因为这部分未还利息,两人出现了信用危机。

为了弥补“无知所产生的错误”,两人跑到各自大学开出证明交付银行表示自己非恶意欠款。事后,两人接触了多家银行,有的银行明确表示不能批贷,其他一些银行尽管可以批贷,但是绝对不提供利率折扣。

几经努力之下,一家银行的客户经理给文娇带来了好消息——“可以贷款,也可以打折,但必须买本行的理财产品。”

此后,尽管文娇如愿批贷并获得了利率优惠,但依然认为理财合同“有霸王条款的嫌疑”。

她介绍,这份合同签订后,必须连续交满3年,才能有理财收益,6年之后方可收回自己的本金。如果不到约定年限,不管是只理财1个月还是差1个月满3年,消费者都将没有理财收益,并要赔偿银行违约金。

  “这是不合规的。”某国有银行客户经理韩硕认为,该银行以银行利率优惠为由捆绑销售理财产品不符合银行业“七不准、四公开”的相关规定。

  他介绍,2012年,中国银监会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认真遵守信贷管理各项规定和业务流程,按照国家利率管理相关规定进行贷款定价,设立了“七不准、四公开”的规定。其中,金融机构“七不准”显示:不得以贷转存;不得存贷挂钩;不得以贷收费;不得浮利分费;不得一浮到顶;不得转嫁成本。

  “‘不得借贷搭售’明确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在发放贷款或以其他方式提供融资时强制捆绑、搭售理财、保险、基金等金融产品。”韩硕表示,以理财换贷款的方式不仅存在违规,还会引发潜在风险。“用购买理财产品来消解不良信用,谁能担保不良信用借款人以后能按时还款?”

  文娇对此倒不以为然,她认为自己肯定会按时还款,毕竟“不合规”理财给自己带来了“真便利”,自己还是要讲信誉的。

“不合规”遭遇“不得已”

  “上述不合规事件,在很多银行中,都是司空见惯的‘正常’现象。”朱孔政表示无奈。

  他向记者讲了一个“市面上”常见的不合规案例。

  某企业急需用钱,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综合评价之后,以附加条件的方式提供贷款。提出,银行给企业批贷5亿元人民币,但必须让企业将其中的1亿元存在自家银行,否则不予批贷。

  最后,企业实际拿到手里的钱是4亿元,但却必须以5亿元总额来缴纳贷款利息。

  “哪怕是不对等条约,也只能忍了,如若不然,企业发展资金将受限制。”朱孔政分析,就算企业有“气节”,不走银行渠道筹钱而转向信托等金融机构融资,也将付出更多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银行以贷转存的“店大欺客”行为,让很多企业敢怒不敢言。但银行方面也很“委屈”,觉得自己有“不得已而为之”的理由。

  李志强是我国某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客户经理,评价自己的职能是“流动银行”,他可以办理吸储、放贷、理财等多项任务。

  在刚工作的头3年里,他办理最多的业务便是“拉存款”,也就是吸储。这项任务由总行到支行层层下派,连底层柜员都有每月1000万的吸储指标。如果完不成,将有被罚款的危险。

  李志强介绍,自2013720日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以来,利率开始市场化,金融机构可以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很多中小银行的存款增速减缓,“但是银行仍有存款提速要求,这就给员工造成很大压力。”

  于是,银行员工发动亲戚、同学等一切可以发动的人,“呼吁打算存款的人,存到我所在的营业点,哪怕是存了之后没两天再取出也行,因为我要的只是‘存款数字’……”李志强想起拉存款的日子仍然觉得“好心酸”。

  一提起揽储,和李志强一样“感觉不好”的银行员工还大有人在。

  “为完成任务冲时点存款,我是煞费苦心。”王莎是个开朗的妹子,刚从一家商业银行跳槽到信托机构,她对民主与法制社记者如是“吐槽”。

  银行圈内人士都很清楚,“冲时点”这说法,就是指的银行为完成央行“存贷比”考核而进行的揽储行为。 

  “那只能疯狂揽储,增加存款总额,就可以把存贷比控制在75%以内了。”王莎说,每年6月为了“存贷比”数据正常,那就只能“沖时点”啦。

  王莎说,自己在银行工作时为了完成冲时任务,经常以“贴息的方式”吸引“一日游存款”。尽管大额资金储户只需“本月末存入,下月初取走”便能收到比平时利息更多的钱,但很多储户也不愿意“帮忙”。

  一位不愿具名的银行业分析师表示,“冲时点”容易产生操作风险和利益输送,同时妨碍监管层获得真实有效的数据信息。

  王莎显然没有机会思考分析师的预警,因为自己一旦完不成“冲时点”任务,罚款将成定局。到那时,她只能寄希望于其他同事也未完成指标,还可以捡一个“法不责众”的好处。

  “压力山大”的日子里,王莎不时期待国家取消“存贷比”,以减轻自己的“冲时点”压力。当今年6月,听到国务院终于宣布取消商业银行75%存贷比限制的消息后,王莎“突然不那么乐观了”,她说,存贷比虽然取消了,但银行的其他考核指标仍然存在,吸储、理财、放贷照样计入考核,考核不停止,压力不消失……

  “好在我已经跳槽到信托行业了。”王莎庆幸地说。

呼吁现代金融

  不合规的理财,不得已的揽储,批评者有之,讳莫如深者有之,甚至因此得利者也有,就像文娇还能钻个不合规的空子成功贷款,并享受了利率折扣,其他大额储户也能在银行“冲时点”时,享受贴息带来的收益。

  对上述银行弊病,民众显得莫衷一是,当一宗宗存款丢失案发生之后,人们对银行安全性的批评之声渐趋统一。

  2014年初,浙江杭州某城市商业银行的储户张先生查询账户时发现,自己户头上的200余万元存款竟然剩下个位数。他随即向银行方面投诉,并报警。随着杭州市西湖区警方的调查,张先生才知道还有41位储户和他一样,总计9505万元存款“不翼而飞”。

  不仅杭州一地,全国多地均出现存款丢失的报道:2013年,浙江义乌的刘先生把250万元存到了中国农业银行宁波奉化城东支行后,钱神奇消失;2014年,泸州老窖等知名企业存款也出现“异常”,近3个月就有存在农业银行、工商银行的5亿元不知去向。

  “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会优先应用于金融机构,因为技术原因导致存款消失的情况,我个人觉得不会出现。”韩硕对民主与法制社记者分析,从制度来讲,银行业已经比较完备,银行自身不能主动导致存款丢失,最大的原因,可能就是银行某些员工的私自行为。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国际金融系主任张碧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内外合作”盗取存款的方式,目前来说是最多的。

  杭州42名储户存款丢失案证明了张碧琼的这一说法。警察发现该案正是犯罪团伙和银行内部人员勾结的方式得手。犯罪嫌疑人以高息名义欺骗储户,在储户存款后,经由内鬼掩护轻松冒领存款。

  “这并不是一个新鲜事。”71日,上海国年律师事务所卞兴玉主任律师对民主与法制社记者表示,储户在银行存款,钱却不翼而飞,这暴露出银行内部管理的问题。

  卞律师说,储户有存单、存折以及银行卡记录等为证,完全可以起诉银行。像“酒鬼酒”存款被银行挪用一案,毫无疑问,银行是要负责任的,哪怕是从合同的角度来讲,银行都要承担违约责任。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曾撰文称,如果完全要相关银行内部人员承担责任,那么我们的损失很可能难以挽回。最可行的方法是让银行因为自己内部控制制度失效而承担全部责任。

  杨志勇表示,在欧美以及其他发达地区,金融消费者保护制度注意突出金融机构对金融消费者风险教育的责任。在金融消费中,个人与金融机构地位与信息均不对称,一旦造成损失,金融机构可能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这时,对于金融机构来说,要减少损失,最好的办法是积极主动地防范风险。

  目前,银行所暴露出的存款丢失、理财不合规、以贷转存等问题多为社会所诟病。杨志勇认为,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实践来看,健全有利于金融消费者保护的制度最为重要,并以此为契机,督促金融机构,做好内部控制工作,增强服务保障能力,形成良好的金融生态,促进现代金融业的发展。

  小女子文娇并不关心何为现代金融,如何建立金融生态,她在意的是“能成功贷出100万元,真是多亏了银行”。

73日,文娇成功拿到了房产证,当天晚上她给民主与法制社记者发短信说:“房产证终于到手了,我明天便去取消理财合同,估计要赔给银行违约金8000多块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