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安哥”

——记福建省厦门市公安局鹭江派出所民警王团安

  福建省厦门市公安局鹭江派出所民警王团安长期扎根基层一线,爱岗敬业、积极摸索工作新方法,以硬朗的工作作风、务实负责的工作态度、厚道亲切的人格魅力赢得了群众的认可和信任,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安哥”,称赞他是营平老城区的守护神。

敢啃硬骨头

  王团安2013年接手营平社区,面临警情压不下、案件破不了、纠纷断不了的“三不”困境,从警前期的刑侦工作经历造就了他对视频监控的敏锐性和前瞻性。他决定建立起监控视频网络,但随之而来的是“没有财政投入,没有单位支持,没有摄像头硬件”的“零基础”。他迎难而上,思路清晰,逐步推进“以点带线触面”的建设步伐,积极走访社区内的大小单位,发动单位安装监控设备,先是与鹭江幼儿园达成共识,由幼儿园出资在开平路前后安装两个摄像头,实现监控视频零的突破。

  从建成之日起,该路段的发案数直线下降。20147228时许,在开平路发生一起抢夺金项链的案件,王团安第一时间调取犯罪嫌疑人视频资料,影印了嫌疑人的头像,分发给治安巡逻队员及市场内的摊贩,发动群众开展布控工作。20147247时许,市场一卖菜的大妈见到一名样貌极似犯罪嫌疑人的男子,于是电话报警,警方在开平路将嫌疑男子韦某抓获并侦破系列抢夺案件5起。

  而到2014年初,针对营平3个农贸市场的不同情况,王团安先是与第八市场的商户和居民积极沟通协调,将这一带居民自装的监控设施组建成一个完整的监控网络。随后,成立“开禾农贸市场自治小组”,与营平市场的管理者——厦商公司开展合作,规范市场管理,促使后者于2015年初投资10余万,在营平市场各角落安装了20余个高清摄像头,使得这一带的监控体系更加完善。

  经过近3年努力,目前,营平社区监控摄像达到120余个,覆盖了全社区范围。通过视频抓获嫌疑人7名,破获案件30余起。

点子多

  成立开禾自治小组,实现调解矛盾纠纷多元化是王团安加大社区管理的第一个新“点子”。针对市场内买卖纠纷、摊贩间占位纠纷等问题发生频率高,工作人员人手有限的现状,王团安于20147月份成立了市场自治管理小组,建立“先期自主调解,中期互相配合,后期共同回访”的多元化纠纷调解机制,摸索出“简单调解、书面调解、法律援助”多元调解模式,依法快速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自治小组成立期间,共调解矛盾纠纷47起,成为民警好帮手,有效弥补警力不足的难点。

  王团安还利用微信创建“营平警务”公众号服务平台,方便警民交流。他自行编写闽南话宣传语,背起小喇叭进到社区宣传,同时还自己设计脚本,组织群众演员表演反扒技巧。形式多样紧贴实际的反扒宣传深入人心,辖区警情呈现逐年下降良好势头。

  针对营平社区内各种客观存在的管理难点,“安哥”认为群众路线是老法宝更是新法宝,他发动群众,成立社区义务消防队、“红袖标”巡逻队、社区“八市和事佬”委员会八市安全公益基金等四个公益组织,开展群防群治工作。市场业主既是经营者,也是巡逻员,既是消防员,也是调解员,在短短3年内,营平社区的案件得到有效控制,并能及时发现各类安全隐患,避免事故发生。3年来,社区刑事警情平均以每年15%的速度直线下降。

  

笨鸟先飞

  营平社区内存在较多二房东,他们承租着七八十年代社区企业厂房,并将厂房改建成外口公寓,公寓内人员密集,流动人口无法实时管理。为破此难题,“安哥”多方协调,建立起外口公寓经营者公益联盟,提升外口公寓自主管理力度。他利用《出租房屋居住人申报系统》,强化公寓管理人员对入住人员实时登记,方便民警对外口公寓的管理,有效提升办证率、实时管控率。同时,他多方争取在社区内设立暂住证办证点,第一个实现了“在家门口办证”。通过流动人口清查,办证宣传,及时发现隐藏在社区内无证旅馆4家,并一一查处取缔。

  营平社区面积0.4平方公里,常住户2902户,常住人口6387人,流动人口3496人。“安哥”一头扎进社区,对全区的6条街、5条巷内住户一一走访,逐户逐人核实身份信息,每家以“四个标准五要素一证”建立台账。这些书面纸质台账叠起来足有半人多高,“安哥”再逐字逐句地敲成电子版,以便随时调阅、修改填充。他用最原始、最传统的“笨鸟”办法,提高了对辖区情况的熟知度,对人员的熟悉度。

  针对巡逻队人员不足,重点人口中部分社区矫正人员素质不错,融入社会公益活动意愿强烈的情况,王团安大胆建立起全省第一支“社区矫正人员反扒巡逻队”。由司法所、派出所按照个人素质好、主观反思好、改造表现好的“三好”标准,筛选出部分社区矫正人员加入巡逻队,增强基层群防群治的治安力量,对违法犯罪活动实现有力震慑。社区矫正人员通过参加反扒巡查,也大大提升了社会责任感和遵纪守法意识,从而达到民警管帮控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