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岁抗战老兵亲历抗战故事
铭记革命历史 传承红色精神
本报讯(记者汤瑜) 7月6日下午,七七事变78周年之际,北京市海淀区以“铭记革命历史 传承红色精神 建设文明海淀”为主题,在万寿路街道复兴路24号社区举办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故事会。现场,《义勇军进行曲》作曲人聂耳的侄女聂春华、将军后代高凌以及91岁的抗战老兵张资义分享了他们经历的抗战故事。
抗战时期,聂耳创作了很多鼓舞人心的歌曲。在其短暂的24年人生中,他为公众留下了《义勇军进行曲》《开路先锋》《码头工人》《新女性》《毕业歌》等37首耳熟能详的作品,其中反映工人阶级生活和斗争的歌曲占有较大比重。“这些歌曲作为后人宝贵的精神遗产,那就是‘爱祖国,爱人民,为社会而生’,我一生都在向他学习。”白发苍苍的聂春华充满激情地分享了国歌创作背后的故事。
“聂耳在短暂的生命中总是孜孜以求,创作不止,他留下的不仅仅是音乐作品,更有精神和灵魂的升华,一个人对社会做出了贡献,就会被历史铭记,他的生命将是永恒!”聂春华说。
今年91岁的抗战老兵张资义是山东人,13岁参军,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回忆亲历抗战场景老人手舞足蹈,一脸的兴奋,记忆似乎不曾远去。“1942年8月10日,鬼子在山东沂水县阳家空大扫荡,残酷大屠杀。3个鬼子离我有十几米远,我拽了一个手榴弹,炸死两个,一个负伤,阵地上一个班最后就剩两个人。”张资义说,那根救命的手榴弹弦,他已经珍藏了70多年。张资义说:“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没有烈士们的牺牲,哪有我们今天,不能忘记。”
此外,将军后代高凌还分享了父母的抗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