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剧《钢的琴》登陆上海
6月21日至6月28日,根据同名电影改编的话剧《钢的琴》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艺术剧院上演。该剧由国家一级编剧喻荣军改编,国家一级导演周小倩执导,资深舞美设计黄楷夫设计,音乐制作人孟军及音乐人廖隽嘉任作曲,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老中青三代优秀演员联合主演。
该剧讲述了一位潦倒的钢厂下岗工人陈桂林,为了和前妻争夺女儿的抚养权,竭尽所能地要买一架钢琴,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身边朋友的帮助用钢铁为女儿打造出一架“钢的琴”的故事。
旧烟囱粗管道、老厂房破扶梯、横陈的废铁轨……当熟悉的前苏联音乐《三套车》响起,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东北重工业时代的气息铺面而来,这是一段抹不去的往事记忆。
对于改编,编剧喻荣军表示:“在电影《钢的琴》拍摄之前我就拿到了电影剧本,我很喜欢原作的质感,它真实地再现了生活的本质,幽默风趣,痛并快乐着,这是无奈的年代里深情的告白……从电影剧本到舞台剧本,并不是简单的艺术形式不同,改编作品一定要找出打动我的地方,从这里去挖掘,再去生根发芽,从而长出大树。相比较电影里着重父女关系的表达,我更乐意去挖掘一个群体的形象,我除了保有原作的幽默、固执和感伤之外,这次更加突出了生活的戏谑和人们的自嘲,着重于对一个逝去的时代以及几代工人的缅怀和集体追忆。我试着把喜剧风格强化,节奏加快,把陈桂林的责任和陈父的痴呆作为一个意象与象征贯穿全剧,那架钢的琴是做给女儿的,也是做他自己的,更是做给他们一代人,甚至是几代人的。”
导演周小倩也感叹:“《钢的琴》的视角是真实生活中真实的人面临的情境——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男主角陈桂林下岗之后,妻子要离婚、父亲瘫痪、女儿要被前妻带走——烦心事一箩筐,但这个可爱的普通男人在关键时候用幽默、热情和想象力做武器,对生活发起了反攻,在梦想与现实的挣扎过程中,在生活的压力下找到了生命的尊严。其实到最后钢琴到底做不做得出来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那些年的那些人,能够迈出情感的那一小步,迈出大时代的那一大步。我就是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现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展,但人们之间的情感却没有留住。希望话剧《钢的琴》能让大家看到同样的感动,看到中国男人的可爱之处——包括骨子里的善良、爱面子的自尊心、一无所有也要两肋插刀的兄弟情,大爱无私的父女情、父子情。”
3年前《钢的琴》首轮演出由首次出演舞台剧的影视明星郭晓东领衔主演,配合扎实的故事与精妙的舞台,赢得了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3年后再上演,本轮“陈桂林”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实力演员韩秀一挑起大梁,他曾获“第十二届佐临话剧艺术奖最具潜质新人奖”“第十三届佐临话剧艺术奖最佳男主角奖”以及“第十五届佐临话剧艺术奖契约奖”。此前在《商鞅》中饰演的虔公子、《无人生还》中饰演的隆巴德等角色都大获好评,出生于辽宁的他,对《钢的琴》所展现的时代非常有共鸣,期待他的演绎。
《钢的琴》是一部群戏,除主角“陈桂林”外,还塑造了一群有血有肉的人物。本轮《钢的琴》除“季哥”一角改由赵磊饰演外,基本保留了原班人马。曾有观众评价:“张璐扮演的淑娴,贤惠、能干、多才多艺,她把同情陈桂林,爱陈桂林,渴望陈桂林的爱都表现得非常到位。但是,她也不是没有脾气的,不是没有主见的,她敢和拿不定主意爱她的陈桂林翻脸,但是,因为爱,她又心胸坦荡地回到陈桂林身边。张璐把这样一个下岗女工,表现得敢爱敢恨,敢作敢为,为全戏增色不少。”
饰演陈桂林前妻小菊的徐漫蔓、老父亲的孙毓才、女儿小元的刘苡辰,角色把握得都非常准确。剧中饰演陈桂林工友们的演员准确把握到男子汉的可爱,这出满台工人的戏由不同性格的人组合在一起,演奏出了和谐的交响曲。
(作者就职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本版组图为《钢的琴》剧照,由剧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