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庄:破碎的田园梦
非法采沙致生活环境生态系统恶化
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资源日益被掏空令人焦虑。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偏远村庄,如何塑造新田园梦想?新生代乡贤愿意站起,可是村民们的自我救赎却苍白无比,绊倒在采沙维权之上……
2015年5月20日,周庄村的卞家庄使用了15年的老井拆掉了钢管,彻底废弃,因为不出水了。
10余年来,“水荒”与周庄村如影随形。
周庄村位于河北省易县狼牙山南麓5公里处。入村必经的河道干涸,像一个沙盘推演的战场,布满了壕沟,不断被大型挖掘机开膛破肚。横跨河道的漫水桥已经倾斜,几乎断裂坠落。
河岸边茂密的果林与采沙遗留的深坑毗邻,在高高耸立的沙砾堆和两条沙石料生产线边缘,残留的野生芦苇在夕阳中摇曳。
“小时候漕河清澈见底,里面的河虾鲜美无比。”卞家庄村民卞道旺介绍,周庄村土地非常稀缺,人均仅有两三分可耕地。他一家四口,只有半亩水浇地,平时以打工为生,农忙时节才回到家乡。
为了补贴家用,他承包了几十亩地荒山,栽上了杏树和柿子树。“原来通过机井提灌,坡头上果园可以浇水,现在由于水位下降,完全不行了。”卞道旺说,“以前的井水带着丝丝甘甜,可是从2012年8月开始,打出来的水是乳白色浑水,用铁壶烧水,没多久就长满了水垢,开水也难以下咽。”他表示,4月份易县环保局的人亲自到村里就水质变化进行过调查。
“老井的水清冽甘甜,以前回老家,总是跑到老井上喝个饱。”离开家乡20多年的卞庚新对老井充满了怀念。
卞庚新也是周庄村卞家庄人,他很喜欢读书,对故乡还保留着诗性记忆。他16岁到外地打拼,小有成就,时常关注家乡的发展。
“河水清且涟漪”的记忆没了,取而代之的是采沙带来的污浊和混乱。“看到村子就心疼。”卞庚新表示,而最让他揪心的就是整个生态系统遭到了破坏。
祸起采沙
这一切,都与采沙有关。
周庄村所在的河道从2004年开始就有人采沙,起初是一个叫“盛水”的建筑材料公司,断断续续持续到2010年。
随着市场发展,河沙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资源,价格不断攀升。近几年,河沙维持在每立方米60到80元。2009年,周庄村换届,连继发当选为村主任。
“开发开发,就是挖沙。”据村民介绍,连继发上任就开始瞄准采沙行业。
村民卞振鹏介绍,连继发租用了村民在河岸上的土地,每亩支付村民租金8000元。“仅仅第十生产组就有20多亩。”卞道旺说,土地上采沙一般挖到四五米深左右,一亩地采沙的毛收入接近20万元。
暴利之下,村民们发现,不仅村集体没有获得任何收益,而且土地还遭到了破坏。按照原来和村民的约定,采沙之后,要在采沙地块上回复土层,重建交通和灌溉设施。
事实上,这些最后都成为一句空话。
没有兑现承诺,招致了村民的不满。据村民介绍,2013年,连继发将周庄村所属三公里河道卖给了保定诚明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诚明公司)。
这家来自保定的公司,在河道上开设了两条沙石料生产线,采沙昼夜作业,挖掘机和大车进进出出,僻静的小山村开始变得喧嚣。
车来车往,每天都有数不清的沙石从河道运出,运到易县或者保定市区。
乡村在归乡者的眼中开始变得陌生,噪声和粉尘让安居的村民不胜其扰,吃水和灌溉开始变得更加困难。
原来平整舒缓的河道开始沟堑密布,一个个小山一样的石料横亘在河道中央,行洪的压力和未知的危险逼近。有的沙坑蓄水后成为一个小小的湖泊,如伏兵一样威胁着村里那些在小河边戏耍的孩童。
“最近几年,据媒体报道包括外地大学生在内,在易县很多年轻人和儿童掉进沙坑丧命,数量不低于10人。”周庄村刘某表示,因为采沙造成的安全隐患让周庄的百姓感到不安。
重要的是,这些采沙的好处,与大部分村民无关。不满的村民选择了博弈。
造梦从维权开始
由于没有护坡,河道两边的耕地开始遭到破坏。从2012年开始,周庄村的卞振鹏和部分村民开始向各部门反映村主任采沙毁坏了耕地。
事实是,不管是连继发,还是后来的诚明公司,手中并没有采沙证。
站出来反对的村民越来越多,从最初的几户到后来将近40户村民,100多人联名向不同的部门反映问题。
信访没有任何的效果,挖沙的范围和深度继续不断扩大。
2014年10月10日,原来保护耕地的一段防护堤坝被挖塌。据了解,这段堤坝修建于解放初期,可以有效阻挡分流洪水,防护下游周庄村宝贵的600亩河套良田。
彼时,情绪激愤的村民选择了报警。姗姗来迟的狼牙山镇派出所民警与村民发生了冲突。易县公安局治安大队将报警者卞振鹏带走,后被治安拘留10天,罚款500元。10月14日,易县公安局又分别对卞铁某、卞占某、卞某秋、连喜某行政拘留6天,并处罚款500元。
而村民报警的事项,因这个“小插曲”最后不了了之。据卞道旺介绍,其实村民此前就诚明公司非法采沙已经报警多次。
“诚明公司非法采沙给老百姓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防洪堤坝挖塌甚至危害到老百姓的生命安全。”卞庚新说。
他对5名报警村民被拘留不能理解,“公安在办理拘留手续时,还特别要求穿上拘留所的‘黄马甲’拍照。”卞庚新表示。
5月上旬,民主与法制社记者就村民报警被拘留向易县公安局求证,该局治安大队给出的回复是:“卞某鹏、卞铁某等5人对阻碍执行职务的违法事实均予以承认,未对处罚决定书提出任何异议。”依然对报警事项没有处理不予置评,要求记者到“治沙办”了解。
神秘的采沙者
采沙人到底是谁?为何能够无证采沙如此之久?拥有这么大的能量?这是萦绕在维权者心中的疑问。
记者就此先后致电周庄村村主任连继发和村支书连贵东,问题还没有说完连继发就挂断了电话。而连贵东在问询了记者身份之后,再也没有回复。
据周庄村村民介绍,2011年连继发代表村里将河道租给了保定一家公司,2013年租给诚明公司30年。究竟以什么价格和方式合作,至今没有人见过协议。
2015年初,卞庚新当选为周庄村支部副书记,村委会成员中的大多数形成决议,要求公布村委会与诚明公司签订的关于河道买卖的协议,在审核之前暂停协议执行。
据卞庚新转述,(在找到村主任商议关于河道治理事宜时)村委会主任连继发称该协议由村支书掌握,而村支书则推说“这是县里定下来的事情”。
2014年10月,诚明公司租用部分农民的土地到期,按照原来的约定,诚明公司应无条件腾退占用村民的土地,村民们可以自主决定未来的土地规划。结果是,采沙的动作并没有停止。
2015年5月11日,一个自称叫董天鹰(音)的人打电话称自己是诚明公司的负责人:他的公司很有实力,他有一个宏大的构想,将会在周庄村有巨额投资,至今已经投入1000余万元。他认为自己在周庄村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对村干部的办事方式表示不满。
奇怪的是,通过多种渠道,记者并没有查询到关于诚明公司的公开信息。
村民多次向保定市市长热线投诉,刚开始没有答复,后来易县政府回复称,“经查,该村河段和主要山坡已被易县建达生态旅游开发公司征用,村委会、村民代表都已开会通过,该村防洪大坝被挖塌实为该村护地石碾高一到二米,有大约七到八米损毁,现已责令该企业停止河道治理项目,修复损毁石埝,完善相关手续。”
村民们蒙了,怎么又冒出一个易县建达生态旅游开发公司(简称建达旅游公司)挖沙?挖塌的防洪堤坝怎么变成了“石埝”?
高效农田的背后
无论诚明公司还是建达旅游公司,至今纠葛不清,但是多个政府部门似乎都在证实,这家挖沙企业在三年后要转身建设“高标准农田”。
狼牙山镇主管农业的副镇长夏强说:“诚明公司从周庄村承包了河道,从老百姓手里承包了点儿地,准备旅游开发和高效农业的项目。”
“从项目角度,现在没有任何手续,我们督促他去办手续。周庄村支书告诉说诚明公司有项目规划书,我还没见过。”夏强承认,他没见过和村里签的合同,也没有见过诚明公司的法人代表董天鹰。
夏强表示,因为没有手续,易县水利局4月份停了他们的工程之后,他才知道有这个事情。
据易县水利局河道管理办公室主任陈建利介绍,周庄村做了一个规划:整理河套,在河岸两边砌上坝,将山和地一起改造成高标准基本农田。
“项目是以村名义申请,村民根据自愿原则将土地入股,狼牙山镇同意盖了章。”陈建利表示,2014年12月份周庄村村委要求诚明公司投资改造。
2015年3月,诚明公司向易县政府打报告请示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狼牙山镇镇长签字后,副县长赵春生签字要求“水利局拿意见”。
此后不久,赵春生亲赴周庄村,视察诚明公司拟建设1200亩高标准基本农田。
“河道采沙要有采沙许可。”陈建利说,周庄村采沙的确没有手续。 陈建利介绍,今年3月,县水利局去周庄看了现场。处理的意见是公安水利联合执法队要求诚明公司交1万元押金,平整河道。
“由于各个部门的不作为互相推诿,村民不得已自行拉闸断了沙场的电,采沙活动暂时停止,诚明公司是在无奈之下才向县政府打报告求救的。”卞道旺表示。
“诚明公司采沙可以提起申请,水利管理部门颁发采沙许可证。”陈建利表示,县水利局对此已经做了规划,材料还未报给保定市。
陈建利表示,针对河道造成破坏的情况,易县水利局在4月份要求诚明公司停止采沙工作,整改回填,不允许有大坑,要求恢复河道原貌并作出处罚。
“水利部门只针对河道的问题,不对其土地整理等其他项目进行干预。采沙的行政处罚属于水利局管,刑事责任归公安局治沙办管。”陈建利认为,采沙并非水利部门一家的事情。
一位姓邢的副县长告诉卞振鹏,治沙办设在公安局,要盯紧公安局反映问题。而公安方面称,赵春生副县长已经批了这个项目。
非法采沙谁负责
因为有了赵春生的签字,诚明公司的采沙工作几乎在所有的部门畅通无阻。
水利局和公安局都认为,对非法采沙最终负责应该是“治沙办”。
“治沙办”全称是易县治沙指挥部办公室。2014年8月,易县成立了一个治沙指挥部,由县长任总指挥,领导全县的治沙工作。办公室设在易县公安局,专门负责稽查和监督林业、水利和土地领域的采沙执法,归公安局领导,对治沙指挥部和县政府领导负责。
据治沙办队长王新介绍,周庄村的采沙是村里和诚明公司联合搞的河道治理和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
王新表示,治沙办有8名正式干警,昼夜巡逻。2015年已经办理10多起非法采沙的案件,移交刑事司法部门11件,最多的处罚11万元。
针对村民指责连续举报治沙办不作为,治沙办队长王新解释称,这个地方采沙原先有手续。负责周庄村的中队长贾红旗出示采沙证显示,所有人为盛水建材公司,该证在2011年已经过期,而且规定采沙量只有1.1万立方米。
“是否构成刑事案件,要按照采沙面积和司法取证来处理。”王新表示。但是对于周庄村的非法采沙,应该由谁来取证或者委托司法机关,王新回应称:“如果发现问题,移交水利、国土部门办理。”
“真正有问题就得去找水利部门,治沙办也没办法,真正的主管在水利部门。”王新说。
虽然职能部门鲜有作为,村民们举报并没有止步。
他们不懈地向易县国土资源局举报,称连继发涉嫌破坏100多亩基本农田。3月25日,村民举报了诚明公司在与村民的土地转包协议中故意将基本农田故意写为沙滩。
“为什么一边毁坏大量农田,又一边高调建设高标准农田?为什么建设高标准农田的事情放到水利局来管?”卞道旺质疑,为什么绕了这么大的弯子来采沙。
易县国土局一位副局长表示,对于诚明公司要进行高效农田改造的事情,他们根本不知情。而对于旱地挖沙破坏耕地问题,国土局曾经派人到现场执法,发现破坏耕地的数量不够立案标准。对于非法采沙的数量是否构成刑事立案,该副局长顾左右而言他。
“水位下降、水污染、井水干涸等生态环境破坏归口水利局管辖。因为采沙造成的水污染问题,属于物理原因。”环保局一位胡主任表示,本来水利那边叫停了采沙和沙石生产线。
环保局介入调查后确认:从2013年9月开始,漕河河道内建有石子加工生产线两条,未办理环评手续。环保局责令其在未办理环评手续之前,不准开工生产。
“4月初水利局叫停了采沙活动,后来我们发现电没有断,所以向县政府提出断电申请,移送给供电局。”环保局工作人员认为,拉闸之后再私自接电,属于偷电行为。
同样,毫无意外,副县长签字的文字材料也出现在环保局的文件中。
据了解,周庄村多个山头上千亩山地已被诚明公司承包,而其承包的资金正是来自3年多来挖沙和生产沙石获得的数千万元的收入。
按照水利局提供的文件显示,周庄村委会要求诚明公司修河堤、建高标准农田,由村委会负责组织施工。诚明公司按照工程进度支付工程款。
事实是,河堤建设并没有开工。陈建利对此解释是规划还没下来,诚明公司正在联系保定设计院。陈建利承认,赵春生签字材料中所附图纸,仅是诚明公司自行打印的项目规划开发图纸。
艰难救赎
“本来这里就是人多地少,每个村民平均只有几分地。采沙的地方以前是种植粮食,还种稻谷,基本上都是一年两熟,亩产1000斤左右。”卞道旺说。
“谁变蝎子谁蜇人。”卞庚新认为,上台之前信誓旦旦要为村民办事的村官,很快发现和村民之间无法站在一个立场。
而周庄村70余名党员竟然选不出一个村支部班子,导致连续两届村支部瘫痪空缺。而没有支部的局面更加糟糕,“因为村主任可以为所欲为”。
2014年底,卞庚新回到周庄参加村支部选举,他下定决心要蹚一蹚浑水。他期望村委和支部能够超越宗族势力和派系斗争,更有民主与法治意识。
结果,卞庚新当选为副支书。
他曾经就周庄村的基层治理现状向保定市某领导提出过一个建言书,要求重建村支部,发展新党员,靠着组织堡垒坚强领导,赢得民心。
卞庚新在他的建言书中阐明了《周庄村规划及发展思路》,提出了村支部的目标管理,选拔优秀的党员,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透明的监督措施等。他认为应该健全村级财务制度,多渠道筹资用于民生建设,设立教育基金、养老基金、建设基金、扶贫基金等,实现乡村的统筹发展。
对于村里的教育、交通、水利、农业、村风整治都提出详细规划。比如对于养老和医疗扶贫,卞庚新提出了建立数据库,分类管理,关注留守儿童,建立农村义工(存储)银行等。
卞庚新很看重传统文化宣传,他期望建立“明道义,懂廉耻,富而好礼,贫而乐道的淳朴民风”。
现实是,他和其他村民要一起跨越“采沙维权”这道山。
“精卫填海,很难。”卞庚新说,他认为比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改变更为迫切的,是基层官场的生态现实。
(文中卞庚新、卞道旺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