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百工程”推进乡村普法
近年来,柳城县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工作重点,积极探索创新法制宣传新思路,不断拓宽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广度和深度,结合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平安柳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法律进万家”等活动,充分利用民间文艺资源,以村戏搭台,开展了以“百村百戏、百村百课、百案百例”为载体的普法“三百工程”活动,构筑了立体全方位的普法网。
以文艺活动为载体开展“百村百戏”普法活动。利用县文工团、各乡镇群众的业余文艺队伍为主体开展法制宣传,让群众在娱乐之中增长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文艺队结合社会实际,围绕民主与法制、防毒禁毒、计划生育,婚姻家庭等发生在百姓身边的事例,通过自编、自导、自演相声、小品、歌舞及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让群众看得真切,听得舒心,寓教于乐,既感受到了农村文艺氛围,又受到相应法律知识教育。自“百村百戏”活动开展以来,文艺宣传队每到一处,都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呈现出百村演百戏、百戏火百村的火爆场面。县里也抓住这一时机,有计划、有组织、有意识地协调一些有矛盾村屯进行联欢,创造条件,让这些村屯相互沟通,增进友谊,从而把纠纷和矛盾达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由柳城县依法治县办公室统一组织实施,以普及法律知识为重点开展“百村百课”活动,将法制教育和发展经济相结合,这样的普法教育模式一经实施就很受群众欢迎。由县讲师团成员、法制副校长和公检法司等部门干警组成的普法宣讲队,分别划片包干到全县137个村(社区)和矛盾纠纷较突出的村屯上法制课,并在宣传的内容和形式上与以往有所突破。一是在内容上针对不同的普法对象,因人施教。对一些矛盾纠纷较突出、治安差的村,在上法治课时,主要结合本村的实际,侧重于讲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教育村民要遵纪守法;对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侧重于经济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涉及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以提高村民的法律素质和依法经营的水平;对一些经济较落后的村,上课时结合本县自编的《柳城县农村普法读本》《公民常用法律知识问答及案例精选》《青少年法制教育读本》着重宣传土地法、森林法、土地承包法、刑法等常用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以提高村民依法办事的能力。二是在形式上,不单纯地进行法律知识宣传,还结合农村生产的实际,根据农民的需要,请农业专家到场共同上课和指导。这样不仅改变单一枯燥教学模式,还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群众学法的积极性。三是建立普法联系卡制度。把一些常用的法律知识用问答、单项或多项选择等形式制成问答卷,连同普法联系卡由各中、小学在校学生带回家与父母共同学习,家长要在联系卡上签名,再由学校收回交乡镇司法所保存,对没有子女在校读书的,则由村委干部负责发卡、收卡。实践证明,这种普法形式较适合广大农村村屯分散、住户偏远的特点,是加强农村普法的一种新尝试,效果很好。
以典型案件的特殊教育开展“百案百例”活动。由县依法治县办公室、县司法局组织律师、法律工作者选取100个近年来发生在该县群众身边的典型案例编写了一本《柳城县农村普法读本》,进行以案说法。这本教材具有典型性、适用性、生动性,很受群众欢迎。很多农民朋友说:看了这本书,我们不用出门,就能了解很多案例和学到很多法律知识。
自“三百工程”实施以来,全县165支业余文艺队共为群众演出了2000余场,普法宣讲队共为群众上法制课5000余场,下发《柳城县农村普法读本》《公民常用法律知识问答及案例精选》《青少年法制教育读本》共15万本,发放各种宣传资料10万份,受教育群众达25万人次。随着普法活动的深入,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明显提升,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和化解各种现实矛盾、纠纷的能力得到增强,村干部工作作风和依法办事的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村干部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化解各种矛盾,把大量的民间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目前,柳城县拥有“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1个,自治区级“全区民主法制示范村”1个,市级“民主法制示范村”17个,县级“民主法制示范村”56个,全县“民主法制村”的创建率达100%,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