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照“三严三实”要求大力推进司法行政改革成效明显
陕西司法厅
本报讯(记者冯雷 □华文胜) 陕西省司法厅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司法行政工作批示精神,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围绕深化司法改革,集中力量抓好改革中难事、大事,及时制定出了《全省司法行政系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和省委〈实施意见〉重要举措分工方案》《2015年法治陕西建设重点改革任务分工方案》及《司法体制改革分工方案》,进一步细化分解,强化工作落实抓到位,已取得了明显成效。日前,一些司法改革的工作受到国家司法部、省委政法委、省委改革办领导的充分肯定。
实现狱务公开方式多元化和实时便捷化。华山监狱被司法部确定为西北五省区唯一一所深化狱务公开工作试点单位。接受任务后,他们坚持以“三实三严”的要求,积极开展好狱务公开试点工作。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周密安排部署,积极探索狱务公开新路径,深化狱务公开新方式,确保试点工作有序开展、稳步推进。为实现狱务公开方式多元化和实时便捷化,依托移动互联网和微信平台,开设“华山监狱微信官方网”,创建狱务公开新平台。设置《阳光监狱》《智能查询》《服务指南》《法律法规》《会见须知》《管教动态》等6个板块,面向全体罪犯亲属和社会公众开放。对于在社会上有重大影响或社会关注度较高的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件,邀请监狱执法监督员、执法联络员旁听监狱评审会议。建立完善门户网站和内部执法信息平台工作制度。目前试点工作基本结束。
大力推行“谁执法谁普法”的法治理念。针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用法,在全省深入开展了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含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无纸化考试,全省约60万名领导干部、公职人员参加了考试,覆盖面达90%以上;针对青少年学法用法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开展了秋季开学第一周“法律进学校”和“法制教育第一课”活动,组织开展校园法制报告会、法制教育课、法制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的校园法治宣传活动,编排法制教育小节目,印发法制宣传页等,营造丰富的校园法治文化氛围;针对企事业单位人员学法用法深入开展“法律进企业,推荐评选依法治企示范单位”活动,全省48家企业被推荐为依法治企示范单位;针对农民学法用法大力推行送法下乡、送法进工地、法律赶大集等形式,取得明显效果。编印《陕西省地方涉农法律法规汇编》免费发放5000册到全省各基层农村;开展法治动漫大赛,拍摄了我国首部司法题材电影《司法所长老秦》在全国公映;大力推行“五五”普法典型经验,下发大力推进板块式普法的意见,意见明确了板块式普法牵头单位的责任,各级各类人员“谁执法谁普法”的法治理念初步形成;利用近两年时间,组织协同省委政法委、省委政研室、西北政法大学等有关专家教授,完成《法治陕西建设纲要》的撰写工作,为省委制定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实施意见,提供了依据;起草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全省普法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已经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十次会议审定通过,即将以省委、省政府两办文件下发执行。
法律服务工作推陈出新。根据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律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律师队伍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见》,结合全省律师队伍实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律师职业道德建设和律师队伍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律师执业保障体系。积极配合省人大做好律师执业立法调研工作,力争在2-3年内完成《陕西省律师执业条例》的立法工作。督促落实与省高院联合制定的《建立沟通协调机制规范法官与律师关系的意见》,积极开展律师事务所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督促检查工作,确保有关文件精神得到不折不扣的落实;将律师事务所党的工作规划作为律师事务所设立的必备条件,在行政许可时严格把关,继续保持律师行业党的工作全覆盖成果。举办多期支部书记、党员律师和律所主任政治理论和职业道德、执业纪律培训班;加大对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工作的宣传力度,简化审批流程,尤其对尚未开展公职律师、公司律师的地区优先审批。
法律援助范围不断扩大。着眼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局,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扩大法律援助范围”的指示精神为主线,大力推进法律援助制度改革,切实维护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探索建立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启动了规范化法律援助服务窗口创建活动,大力推进了法律援助信息平台建设,加强12348法律援助专线建设,实现了117部座席网上实时督察。
社区矫正工作水平大幅上升。为全面提升社区矫正工作水平,为社区矫正立法提供有益探索,着力推动构建社区矫正队伍专职化、场所标准化、执法规范化、帮扶社会化、督察常态化和落实社区矫正工作经费保障标准的“五化一保障”工作体系。会同省级公检法联合制定了《陕西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全省9个市、87个县(区)成立了社区矫正工作机构,配备了专职人员,已建成社区矫正中心74个,在建12个。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