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下“和事佬” 普法有妙招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望着院内的大树,赵俊英由衷地开心。在她的心里,真心希望这棵“平安”的大树能茁壮成长,也希望永安社区四季平安。

 

    茶余饭后,灯火阑珊。左邻右舍聚在一起乘凉,聊聊家长里短、大事小情,不时还传出阵阵欢笑……在一棵高大的杨树下,居民们凑近社区知名的“和事佬”,一边听她“讲经说道”,一边你一言我一语地说道说道,这样的情景成了北京市延庆县儒林街道永安社区6号楼前经常出现的温馨一幕。

  没有横幅,没有麦克风,甚至连一个像样的桌子也没有,一切都是就地取材,利用简易的公园座椅,偶尔邻居还会自带茶水、水果,边听边聊。

  想解决社区里的矛盾事儿,遇上解不开的思想疙瘩,到树下找找社区里的“和事佬”给掰扯掰扯。1年来,社区的大树就成了“和事佬”说事儿的见证人。

  “谁说普法、调解啥的都是‘高、大、上’,这种简易调解、法律宣传、服务活动走的就是亲民路线,这种法律服务形式经常举行,居民也都很认可,虽然很‘草根’,但只要为老百姓办实事‘走心’,就能这么‘任性’。”儒林司法所所长张振宇说。

“姊妹和事佬”里的一把手

  “大娘,您家和楼下烟道堵塞的事,都别较真儿,我给大伙磨叨磨叨。”“王姐,隔壁老李家的宠物扰民,已经和他说了,他说挺对不住的,以后多注意,街坊邻居多担待。”……一阵爽朗的笑声引起了树下邻居们的注意。

  “赵儿,坐这儿,尝尝我自家炒的瓜子,前两天你给我们问的安装有限电视的事咋样了?能和他们说通吗?”“咱们楼前的商铺电子显示屏太刺眼,你能替我们说说吗?不行我们就去告他们扰民!”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赵儿”还没坐稳,大家就七嘴八舌地围了过来,她正是树下“姊妹和事佬”的掌门人——延庆永安社区居委会主任,同时又是调委会主任的赵俊英。

  说起“和事佬”,人们自然想到的要么是身着正装的专业法律人,要么是深谙世事的长者。可赵俊英却与众不同。高高的个子,精干爽朗,而且还是巾帼“女将”。

  赵俊英说,永安社区过去是80年代单位盖的家属楼,物业不健全,公共设施老化,烟道、上下水、改水改电、装修各种矛盾层出不穷。居民三天两头找社区调委会,而调委会离居民楼隔好几条马路,很不方便。

  “我是调委会的主任,我想着不如把调委会搬到居民家门口,小区树荫下就当成办公桌,听听居民的心声,办点儿实在事儿。”赵俊英说,正是调委会的搬家,让居民和“和事佬”的心更近了。

  之所以大伙都戏称赵俊英是“和事佬”的掌门人,一来她是社区“姊妹和事佬”调解队的一把手,二来她为老百姓办的事大家都看在眼里,“掌门人”名不虚传。

  “安装闭路电视的事,我和那边的公司协调了,有合同在,咱们就受法律保护,只是目前还涉及前期改装电路的事,我再跑跑电力公司能给咱们提前进行电路改造不。大伙放心吧,耐心等待,有啥事找找法律依据,别盲目。”说着,“赵儿”就事论事讲起了《合同法》。

  看似轻松的背对背调解,其实“赵儿”带领她的团队做了不止一次的功课。

  “调解调解,要的就是一股子韧劲,居民群众白天上班不在家,‘姊妹和事佬’的队员就利用晚上和休息日入户,熟悉情况,了解他们的意愿,才能找到突破口,化干戈为玉帛。”赵俊英说。

有担当的铁娘子

  “居民棘手问题咱们和事佬得冲得上去,拿得出手,压得住阵,软协调用得上,也得敢硬碰硬。”赵俊英骨子里还有股倔劲儿,不怕碰钉子,敢于碰硬茬儿。

  永安社区曾经有一条防潮渠,多年“三不管”成了隔壁村和本社区的居民垃圾场。渠边生长着大树,按理来说是个夏日乘凉的好去处。可一到夏天,臭气熏天,看着清凉的树荫,居民望荫生叹,甭说树下乘凉,连开窗都不敢开,怨声载道。

  终于有一天,隔壁村的村民和永安社区的居民因为防潮渠的事情闹了起来。村里埋怨社区占了村里的地,居民抱怨村民乱倒垃圾。能不能压得住这阵势对赵俊英来说是个严峻考验。她接到居民电话,二话没说就奔赴“战场”,最终将事情圆满解决。

  “多亏了赵儿,我儿子就拿着家伙要和对面打起来,这是犯法的啊。赵儿一个女的,能喝令双方停下来,几句话把他们双方的气焰按住,真是巾帼豪杰。”当时就在现场的刘沈说起这事儿还不住称赞。

  “其实我也没做啥,遇到问题别怕事,别推事,控制住局面,找得准主要矛盾,慢慢做工作,讲法理,其实好多违法都是意气用事。”赵俊英说。

  事后,赵俊英多次找到双方矛盾的发起人,带着他们到档案局查土地规划图,找建寻求协助,咨询法律工作者追责建筑商责任。最终经过几轮谈判,社区协调市政部门动用钩机、清运车铲除垃圾,建筑商出部分资金。原本多年积怨的村民和居民在赵俊英的撮合下还担当了卫生清洁志愿者,共同清理垃圾。

信得过的第三方

  “我一直琢磨着,如何让社区重新回到家属大院的感觉,让法律走进寻常百姓家,而不是拒人千里之外。”为了实现这个想法,赵俊英没少动脑筋。

  在大杨树下播放《宝贝计划》《新警察故事》等主打亲情、警匪题材的电影;电影放完还经常发放点儿普法扑克、购物袋、印有法治标语的扇子、围裙;顺便就居民关心的法律问题解释解释,让居民在娱乐中受到教育……小院不知不觉又回到了昔日的温馨。

  “要想做通居民工作,就要走进他们的生活,多听、多看,多了解,多办实事,不吃偏饭,这样居民再找你摆平事,才能从心里信得过你。”赵俊英说。

  信任不是一天两天建立的,赵俊英告诉记者,起初做调解工作的时候也被误解过。

  社区张大爷年纪大了,儿女不在身边,希望孩子多回家看看。可是儿女们由于多年积怨,很难凑到一起孝顺老人,老人总是唉声叹气。赵俊英头一次找到老人子女关问情况,就吃了闭门羹。

  “只要心里有杆公平秤,就不怕碰一鼻子灰。”赵俊英采取迂回“战术”,先发动老人周边的邻居成立帮扶队,逢年过节,隔三差五找老人聊天,给老人送可口的饭菜,这么一来二去,儿女们脸上挂不住了,主动找到了她。

  终于,老人的儿女们又坐在一起,把多年鸡毛蒜皮的疙瘩解开了。如今张大爷再也不愁眉苦脸了,常常坐在树下,最爱的还是乐呵呵听赵俊英说起平常人家的法律事。

“姊妹和事佬”调解队

  “树下乘凉总局限在夏天,其他时间居民的事怎么办?”赵俊英找到楼门院长们,成立了“姊妹和事佬”调解队。

  居民家有事就由楼门院长第一时间告诉赵俊英,遇到复杂疑难问题赵俊英再通知街道司法所,聘请司法所法律工作者作为法律顾问。这样一棵无形的信息树开枝散叶,在“赵儿”的策划下长成了。

  2014年,因为社区1号、2号楼居民对楼体抗震加固和节能保温工程是否开工意见很大。“姊妹和事佬”调解队的张姐把情况和赵俊英说后,赵俊英调动调解队的队员们分头行动,入户走访,征求居民意见,最终保障工程于今年年初顺利开工,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社区没有物业,赵俊英征求居民意见,分片制定绿化管理制度和卫生清洁日制度,调解队的姊妹们经常带领居民在社区内捡拾白色垃圾,清理小广告和各种堆积物。通过居民自治和带动作用,社区乱堆乱放、破坏公物的事儿少了,参与社区活动的多了,遇上节日、纪念日,小区的大树下成了欢乐的海洋。

  “姊妹和事佬”调解队在重大节日、重大活动中还义务巡逻,维护社区治安。闲暇时,司法所给大伙做专业的法律培训,学法用法乐在其中。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望着院内的大树,赵俊英由衷地开心。在她的心里,真心希望这棵“平安”的大树能茁壮地成长,也希望永安社区四季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