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华民警“下派上挂”的“鲶鱼效应”
在浙江省金华市公安局,年轻民警争相报名“下派上挂”。这项警务机制改革完善了用人机制,激活了民警的敬业精神,也带动和促进了基层整体工作水平,实现了派出单位、接受单位、民警“三赢”的局面。
4月20日,陈哲安回到离别两年的浙江省金华市公安局办公室副主任岗位。依然是原来的电脑、原来的办公桌和办公环境,依然是忙碌的工作,但陈哲安觉得每一天都是崭新的。两年的下派锻炼,充实了他的人生,他的目光更多了一份坚毅和从容。
从2006年开始,金华市公安局实行选派优秀年轻民警“下派上挂”的警务机制改革,并形成制度,规定机关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民警下派到基层所队锻炼。中层干部一年到派出所挂副职,一年到县(市)区局(分局)挂副职,基层民警则上挂到市局机关,时间为1-2年。至今已有103名民警下派,其中中层干部22名,民警上挂30多名。
这种“造血机制”带来了“鲶鱼效应”,激活了民警的敬业精神,优秀人才不断涌现,并带动提升了全局民警整体素质。该局自2008年以来,连续7年在全省公安系统岗位比武中夺冠。在2011年至2014年,该局有139名民警通过司法考试,居全省之首。该局在市政府年度考核中连续7年获得优秀单位。
不仅如此,民警下派的警力下沉,增加了一线警力,缓解了派出所的压力,释放了基层的活力,使打击防范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辖区实现社会治安平稳可控、安全指数稳步上升,连续9年金华被评上“平安市”,捧得“平安银鼎”。
金华市委常委、公安局长毛善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机制,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实践证明,‘下派上挂’警务机制改革是一个派出单位、接受单位、民警‘三赢’过程,这对完善用人机制,培养优秀年轻干部,激活民警敬业精神,带动和促进基层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改善公安机关干部队伍整体结构、建立多途径培养选拔干部渠道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人往基层走,干部从基层出”
2013年4月,陈哲安下派到金华市江南公安分局三江派出所,挂职副所长。之前,他在金华市公安局办公室副主任岗位4年。1999年大学毕业选调到金华公安机关工作后,陈哲安一直在机关做文秘、综合协调等工作。
像陈哲安这样没有在基层公安工作过的机关民警在金华市公安局约占三成,其中有许多是部队转业或复员而来,基层工作经验缺乏。早在2001年,金华市公安局就开始组织机关民警下派锻炼,2006年后建立了民警下派的长效机制。
“就是把这项工作常态化,通过‘人往基层走、干部从基层出’的用人导向,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实现警力下沉,警务前移。”金华市公安局干部处处长陈德旺告诉记者,优秀基层民警上挂市局机关锻炼是从2010年开始。近几年“下派上挂”的力度在加大。
按照该局“下派上挂”的实施意见,“下派上挂”锻炼对象重点是优秀、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包括新民警、缺乏基层公安工作经历的民警等。
“下派上挂”人选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2013年3月,当金华市公安局的通知下发后,陈哲安马上报了名。
“自己去基层工作过但时间不长,到机关工作后平常都是通过看材料了解基层,不接地气,而且在机关待久了,缺乏工作激情。自己还年轻,需要到基层磨炼。”陈哲安说。
有20多名民警报了名,经过该局干部处审核、党委研究决定,陈哲安等7名中层干部和11名民警被确定为下派人员。
“下派民警尤其是下派的中层干部,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比如,有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开拓进取精神,具备与岗位相适应的组织能力、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等。”陈德旺表示,对选拔的“下派上挂”干部有严格的操作流程,都要与市委组织部以及下派的地方组织部门沟通协调。
在下派之前,该局政治部主任对下派民警谈了话,约法三章。“虚心,不能有骄气和傲气,摆正位置,认真学习,严格自律,不能讲待遇,坚持原则,守住底线。”金华市公安局人口服务管理支队信息中心副主任吕品山回忆道。
推动基层警务改革
名单宣布的第二天,陈哲安就到三江派出所报到了,他担任副所长,协助分管治安工作。一年期满后,陈哲安到江南公安分局挂职党委委员、副局长,也是协助分管治安、维稳工作。
下派锻炼只转组织关系,其他行政关系、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接收单位管理和考核。挂职担任领导职务的,不占挂职单位领导班子职数,原职务保持不变。
陈哲安首先感到的是累,6天要轮到一个24小时全天候值班,每周有三个晚上学习和清查,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接处警和民间纠纷调处。
“以前在机关里也认为自己很忙,很累,但跟基层一对比,幸福感增强了,这才深刻了解了基层民警的疾苦。”陈哲安说。
下派民警在处理一个个具体的案件和事件中,磨炼着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有一天轮到陈哲安值班,半夜里,一名民工在寄居的老板家中不慎坠楼身亡。从接警到现场勘查,到死者亲属闹丧的平息,整整一周,陈哲安都在现场处置,这是他从警以来牵头处置的第一起群体性事件。这期间,有社区民警、村干部、调解人员的共同参与,事情处理得非常圆满。
“一定要站在老百姓的利益上考虑,你可以把这事推给法院,让当事人打官司,也可以依法处理闹丧堵门的死者亲属,但势必增大了当事人维权成本,也使事态激化。虽然我们花了很大精力,但结局非常好,这就是智慧,就是能力。坐在机关里是永远学不到的。”陈哲安感慨道。
在下派兰溪市兰江派出所之前,吕品山在市局机关也有10多年经历,吕曾在上世纪90年代末做过几年派出所民警。这次下派,让他感到了自己对基层的生疏,也真实体会到以往所下的考核指标在基层的不切实际。
“比如,对流动人口的登记率、出租房登记率要求很高,其实下面很难达到,多有水分。”吕品山在兰江派出所挂职期间,专门向市局写了调查报告,提出市局考核宜以指导性、方向性、评估性为主,不宜制定太细的工作目标,更不宜一刀切,应给派出所更多的自主权。
吕品山还发现,搞基层基础工作的民警缺乏,工作呈时断时续状态,不能保证所采集的信息鲜活。他整理了相关文件和资料,编辑了一个基层基础工作的小册子,发给社区民警人手一份,并在所里建立了考核制度。
在兰溪公安局挂职副局长期间,吕品山发挥自己的专长,制订出台了兰溪市公安局城乡社区民警基础工作考核办法,对社区民警基础工作采取积分制考评方式,并针对流动人口管理通过局文件形式制定了长效管理机制,使全局基础工作明显上升。
这也是下派民警所具有的优势,他们发挥专长,因地制宜,推动基层警务改革,为接受单位解决实际问题。比如陈哲安针对派出所工作任务繁重而警力相对短缺的问题,牵头在三江派出所建立“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实现“警情统一掌握,警令统一发布,警力统一调配”的扁平化管理,达到“警力无增长改善”。这一做法在全市公安机关推广。
针对以往派出所工作中经常碰到的矛盾纠纷调解反复拉锯、达成协议后不依照约定履行等问题,陈哲安到江南分局挂职副局长后,与法院、司法等部门沟通后,推行罗埠派出所的“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做法,提高调解协议的履行率。该分局200余起重大、复杂矛盾纠纷的调解协议经司法确认后全部履行完毕。2014年12月,金华市公安局会同市中级法院、市司法局专门到江南分局召开现场会,向全市推广了这一做法。
“鲶鱼效应”
下派锻炼期满,金华市公安局干部处和相关部门组成一个考察组,向接收单位领导、同事以及地方党委组织部门相关领导了解情况,并与每名民警逐一谈话,连同下派锻炼民警的总结,形成材料存入个人档案,作为晋升的参考依据。
“刚到派出所时,面对群众,口都张不开,两年下来,已经能独自处理一些突发事件,甚至是重大案事件了。”陈哲安在总结报告上这样表述。
而吕品山最大的收获是适应全面工作能力有所突破。“以前在机关工作时做好本业务线的工作就行了,担任副局长后,除了自己的分管工作,还要处理各类案件审核审批以及参与各类活动组织、策划、指挥。这要有大局观念、全局意识和统筹本领。”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下派民警普遍感到两年的光阴没有虚度,既丰富了自己的基层工作经验,磨砺了群众工作能力;又锻炼了自己统筹协调、临场决策、处突应变的能力,以及迎难而上、勇于担当的品格。
对上挂的民警来说,经历是一次难得的“充电”过程。“我像海绵一样,不停地汲取水分。”在金华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上挂锻炼的高文进说,站的高度更加高、看的东西更加远。
高文进是金华市公安局婺城分局刑大一名中队长,他现在在市局合成作战指挥室工作,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破案理念,就是刑侦、技侦、网侦合成研判案件。“在基层没人会这样做,也做不了。”
高文进学到了拓宽破案思路和理念,完成了从被动受案向主动进攻的转变,使警力跟着警情走。“有点豁然开朗的感觉。”
对所有“下派上挂”期满的民警来说,重返原岗位工作后,更多了一份自信和成熟,工作变得有激情。
“‘下派上挂’的警务改革打通了基层和机关的通道,有利于年轻干部的培养,有利于消弭市局机关与基层一线距离,能够使市局机关出台的各项工作举措和考核要求更接地气,更易于被基层民警接受。同时带动基层工作,为基层增添了活力。”江南公安分局政委童三才向记者表示,每年该分局都要求市局多安排些下派干部到该分局,派出所都争着要。
陈德旺告诉记者,近几年来,市局党委重视从“下派上挂”民警中任用或重用干部,有19名民警被提拔或重用。像市局办公室副主任傅晓辉下派义乌市公安局期间还上挂省公安厅,回来后被提拔为金融保卫支队政委。
从去年开始,该局还专门拿出两名优秀公务员名额用来表彰表现突出的“下派”民警。陈哲安在2014年获得了这个荣誉。
在该局,能否被“下派上挂”也成为民警判断自己业绩是否被组织认可的一个渠道,“鲶鱼效应”被释放出来。“报名‘下派上挂’的民警越来越多,越来越踊跃。”陈德旺说,为能争取“下派上挂”,青年民警争优创先,钻研业务,学习知识的氛围浓厚。
年轻民警最多的金华市特警支队是要求下派最踊跃的部门,2010年至今已有30多名民警下派。即使是反恐斗争紧张时期,该支队仍然想方设法让年轻民警们如愿。
“回来后都是骨干,有许多被其他部门抢走。”金华市特警支队支队长舒文剑表示,这是培养后备干部非常好的机制,特警支队受益匪浅。
现在,金华市特警支队2名分管业务的副支队长都在基层下派。今年4月,金华市公安局又有一批民警下派到基层。“安排时间是错开的,既不影响机关工作,又能保证机关民警下派锻炼,做到活水源源不断。”陈德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