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之年演变法之戏

大型历史话剧《商鞅》再亮相

 

    201549日—419日,上海话剧艺术中心20周年系列演出“不止经典”之大型历史话剧《商鞅》日前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艺术剧院上演。该剧由国家一级编剧姚远创作、著名戏剧导演陈薪伊执导,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老中青三代实力演员联合主演。

    大型历史话剧《商鞅》曾在国内外巡演百余场,足迹遍及上海、北京、广州、南京、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地,获得了如潮的赞誉与好评,观众数量超过十万人次,并获宝钢高雅艺术奖、第七届文华奖、’97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第四届上海文学艺术成果奖等。2003年更荣获首批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

    值得一提的是,凭借“商鞅”一角囊括所有话剧专业表演奖项的尹铸胜将回归舞台演出5场,而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总经理杨绍林与艺术总监吕凉也共同出演“20周年版《商鞅》”。

    1996年,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创排的大型历史话剧《商鞅》轰动了上海,它以恢弘的气势、深邃的主题和各具个性的人物撼动了观众,成为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一大金字招牌。话剧《商鞅》描写了战国时期大改革家商鞅的故事,全剧从他呱呱坠地一直写到他被万箭穿心,集中展示了他在短短19年时间里创下的使秦国日新月异的奇迹,刻画了一位不是君王,但有着像君王一样威严果敢性格,丰富复杂内心的改革家形象。

    然而许多观众不知道的是,“这是一个酝酿了7年(1982-1988)方才写成的剧本,这也是一个被搁置了8年(1989-1996)才能付诸演出的剧本。为了让它能够登上舞台。它几乎走遍了中国的知名剧院,最后才在上海粉墨登场。”编剧姚远写道。

    在1995年,刚成立的上海话剧中心准备推出《商鞅》时也受到了一些阻力。当时正值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深化的时期,此时推出这台戏,会在观众中引起共鸣,然而也有不同的声音存在,一些人认为改革之年怎么能演出这样的戏,也有另一种看法认为改革就是要付出血的代价。最终第二种看法取代了前者,《商鞅》终于面世。编剧姚远在首演后动情写下:“我始终相信《商鞅》不会过时,尽管它已经被搁置了7年,因为它写的是历史,写的是人生,写的是中国千百年来一直凝固着的一块文化。”

    1996年岁末,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在北京首都剧场观看了此剧,为剧情所动而潸然泪下,并评价“看此剧,壮志豪情油然而生!”

    19年后再上演,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总经理杨绍林表示:“我们这个时代能走过来是很不容易的,当下国家在进行又一轮利益格局的调整,做这件事情是很不容易的,既要推动时代历史往前走,又要在其中把握自己。《商鞅》反映了一个大时代中人性的较量,有很多内容在今天依然有现实的关照,对我们灵魂的拷问。这是我喜欢这部戏的原因,这部戏的生命力也在于此。”

    本版组图为《商鞅》剧照,由剧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