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着中纪委去读书
“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当下,“读书”“荐书”已经成为本届中纪委一个特色,引起了外界的广泛关注。
“中央纪委监察部官方网站2015年首推书!”
在各大网络售书平台上,这已成为《历史的教训》一书最好的广告词。
有了中纪委的推荐,这些书籍一时间成了畅销书。据媒体报道,《历史的教训》至今已印45万册,甚至要提前预定。
2012年11月,王岐山就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次年中纪委网站上线。网站开通之时,就开设了读书栏目,虽历经几次改版,该栏目都得以保留,并且做出了名气。
实际上,早在2009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在中央党校的一次讲话中就提出,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中纪委书记王岐山也在多个场合推荐了书目。
当下,“读书”“荐书”已经成为本届中纪委一个特色,引起了外界的广泛关注。
“推荐书目”
截至2015年4月,中纪委网站已通过“本月推荐”和“推荐书目”两个栏目,推荐了120余本书。其中,“本月推荐”则是新增的栏目,每期推荐一本书,已推荐了26本。
从中纪委荐书目录来看,中外政治、文学、历史、哲学、经济、法律种类繁多,并不局限于反腐题材,看似显得没有规律,但实际上能看出背后寓意。
当下,考核一个党员干部,中央非常强调“德才兼备”。已推荐的《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启示录》《中国古今官德研究丛书》等书,体现了这方面的要求,与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的社会治理观念遥相呼应。
中纪委网站推荐的《焦裕禄》《之江新语》《古诗文里的廉政大智慧》等书,则从领导勤政与廉政角度,给党员干部提供了为官之道的参考。
与此同时,中纪委网站还推荐了《史记精讲》《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中国哲学简史》《平凡的世界》等书,旨在提高党员干部的人文素养。
在26本“本月推荐”的书目中,绝大多数的书目都与中国共产党发展、执政、治国、会议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及其讲话等有关,比如《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邓小平传(1904—1974)》《我所知道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等书。
而“推荐书目”中的《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国梦:根植历史与现实·对接世界与未来》《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这一类书,则是介绍中国经济、社会的制度,对党员干部了解国情有很大的帮助。
正如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毛寿龙所言,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领导干部所面临的问题越发多元,对干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要特别加强对经济体制、社会制度的理解。
针对媒体的各种分析和解读,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络中心“读书”栏目编辑表示,目前中纪委网站并没有专设一个部门做选书、发布推荐的工作,每次推荐的书目是编辑初步选定,然后要经过三级审定,由网络中心的领导审批后才能发布。
显然,三级审定过程中,对推荐书目的总体方向有一个精准的定位,即围绕执政能力、勤政、廉政、道德修养、人文素养等角度,全方位地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
“图书简介”
理解中纪委网站这个看似没有规律和限制的推荐书目,“图书简介”是一个重要窗口。
在每期推荐书目,几乎都会有“图书简介”,这些图书简介或说明书的重要价值,或阐明推荐该书的目的。
在最近推荐的《习近平用典》一书的图书简介中,明确指出推荐的目的,旨在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引用典故的现实意义进行解读,对典故的背景义理进行解释,以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文章)精神,准确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精髓。
此前推荐的《双重悖论》一书,是美国学者魏德安研究中国政治和腐败问题的重要文献。中纪委网站推荐时直接在标题中加上“一位外国专家探讨中国腐败问题的独到之作”,表明推荐目的。
推荐时,网上还刊登了几个专家观点。比如,香港城市大学公共政策学系教授公婷指出,关注中国政治和社会发展的读者可能对该书中有关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和令人堪忧的腐败状况之间关系的分析感兴趣,而更多的读者则会被书中关于如何理解和解决中国腐败问题的论述所吸引。
《双重悖论》译者蒋宗强则直接表明:“但愿本书能为中国的反腐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启发。”这一推荐语出现在了推荐书的页面中。
对于那些看似与执政、反腐关系不大的书,中纪委网站在推荐书时也以“图书简介”的方式说明了意义。
比如,《历史的教训》一书的简介说明,该书通过提纲挈领的线条,勾勒了历史与人类生活各方面的关系,体现了他们对人类历史的宏观总体思考。
中纪委及其网站虽然没有明确表示“荐书”目的,但“图书简介”的内容其实已暗含了“荐书”寓意。
此外,为了让读者更细致了解所推荐的书,编辑还将书的目录或书中精彩部分作为文章选摘刊登在网站上。
“读书感悟”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除“本期推荐”和“推荐书目”外,在“论坛”栏目的“读书”板块下,还有“读书感悟”一栏,至今已转载98篇文章。
实际上,“读后感”也是中纪委读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2012年,中纪委就在内部搞了一个读书大赛,有60多位干部参加,每人都要写读后感,交给专家打分,最后中纪委根据专家打分评出一二三等奖。
曾参与打分的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表示:“这次读书比赛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中纪委内部领导对读书的重视,以及干部中盛行的读书风气。”
在中纪委的带动下,地方纪委对读书也愈发重视,写“读后感”成为各地纪委推进读书的主要方式。
从已发表的文章看,该栏目主要是转登各报刊中的读书心得和创作谈,其中多数文章来自《中国纪检监察报》,也有不少来自经典书籍的序言或后记。
“读书感悟”中的书,有的是推荐书目中的书,比如《感悟路遥〈平凡的世界〉》《感悟习近平的语言魅力》《不仅“照着讲”还能“接着讲”——读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等文章,这些文章实际上从侧面强调并阐释了推荐书的意义。
但“读书感悟”谈到的书,有的是网站推荐书目中未提到的书,如《一部被忽视的经典——读雨果〈九三年〉》等文章;有的是一些书的序言,如《〈读懂中国改革〉代序:转型国家需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法律的故事〉序言》等文章,通过这种序言推荐的方式,实际上是对推荐书目进行了丰富和补充。
还有一类“读书感悟”,比如《让全民阅读“任性”起来》《读书是福》等文章,实际上是在倡导读书风气。
从内容上看,“读书感悟”中的文章与推荐书目类似,多数与反腐、改革、思想教育、执政能力建设等话题有关。
比如,《〈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后记》《只有改革才能遏制腐败》等文章,都是精选的与改革和廉政建设等有关的文章。
这种以读书的方式进行党政干部思想教育、廉政建设的方式,在多个省市已得到推广。据公开报道,在广东、上海、北京等多地,“读书思廉”“廉洁读书”等活动已开展得有声有色。
针对中纪委提倡的读书风气,毛寿龙认为,中纪委荐书与王岐山爱读书的风格相关,而“中外领导人读书与荐书都是领导风格的组成部分”。
“王岐山担任中纪委书记后,中纪委的读书风气更浓了。”庄德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