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赴美生子的家庭

    飞机落地那一瞬间的震动,又惊醒了十几名刚刚睡下的婴儿。婴儿大声地啼哭着,毫不理会母亲们轻声的哄劝,以及周围乘客饱含疲惫和无奈的目光。

    尽管航班并没有晚点,尽管客舱座位相比国内普通航班要宽敞一些,但是对于经济舱中抱着孩子的妈妈们,从洛杉矶到北京这13个小时的空中飞行却并不轻松。此起彼伏的孩子哭闹,更是给旅途增添了一丝煎熬的味道。

    琳达是这十几位妈妈中的一员,经历了半年多的海外漂泊,此刻,她终于赶在了春节之前踏上了生养她的故土——北京。

    作为“海外生子母亲团”的一员,她怀中的孩子如愿拥有了美国护照。为了今天的归来,琳达夫妇已经筹备了将近两年的时间。

经济因素与二胎罚款

    北京的超生罚款甚至高于出国生子的全部费用,所以琳达果断选择到美国生下孩子。

    琳达与丈夫已经结婚8年,这次回国带来的,是琳达的第二个孩子。

    “生二胎更多的是老人的要求,因为老大是个闺女,老人希望再有个儿子,这回如愿了。”琳达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今年回家的时候,老人看到新出生的一个孙子和已经上小学的孙女,乐得合不拢嘴。

    琳达与丈夫都来自江南同一个沿海城市,那里的老人都有着“多子多福”的传统思想。而且夫妻双方也愿意再要一个孩子,享受儿女绕膝的天伦之乐。但由于琳达夫妇都不是独生子女,所以无法在国内合法生育二胎。

    “我和爱人都在北京工作,生育二胎的罚款至少要20万元,这个罚款足够我们到国外去顺利生下这个孩子。”琳达曾经咨询过专业律师,并且与外出生子的费用做了比较。

    她发现,北京的超生罚款甚至高于了出国生子的全部费用,所以琳达果断选择到美国生下孩子。

    “最初提出这个想法的人是我,家里老人还有些想不通。后来通过做工作,算算账,他们也明白了。外出生孩子的20万元,包含了机票、住宿、优质的伙食和医疗条件。而国内20多万的罚款,并不会带来任何的优惠,吃住行都要再花钱,而且超生要想住好的医院生孩子还得走关系,非常麻烦。”琳达告诉记者。

    对于赴外生子的经历,琳达表示很满意:“美国的医疗条件与环境相比国内的普通医院还是有优势的。我自己住一个房间,从待产到生产,都是住的单间。房间非常干净,临盆也是在那个房间,医生与护士都非常友好。出国之前我自认为英语还不错,结果到了那边由于语言文化差异,还闹了很多误会。有一次,我以为他们还要多收钱,闹了脾气,但是月子中心的工作人员始终对我很好,找懂中文的工作人员给我详细解释,我才明白是自己误会了。”

    相比于第一次的生育经历,琳达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美国医生在接生领域非常尊重科学和人性。在美国待产的半年时间里,她几乎没有听到身边有剖腹产的案例,也没有听说美国医生会对孕妇在生产过程中进行侧切辅助生育。

    美国医生告诉她,尽管剖腹产的手术时间快,收费可以很高,但是不利母亲与胎儿的健康,会延长住院时间和康复周期。除非母亲或者胎儿出现重大问题,绝大部分的孕妇都可以顺产生育。

政策之外的无奈之选

    腹中的孩子是打掉还是保留?这对一个即将迈入母亲角色的女孩来说,就是一场“生死抉择”。

    小马与小杨是一对年轻的夫妻,几天前,小杨刚刚过了24岁生日。

    在同龄人还处在恋爱甚至单身的年纪里,小杨已经是一名5岁孩子的母亲了,而且,她的孩子还是一名美籍华人。

    7年前,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小杨结识了同系师兄小马,一起学习生活的校园中,二人擦出了爱情的火花,经过一段时间的恋爱,小杨意外发现自己已经有了爱情的结晶。

    那个时候,小马20岁,小杨19岁,作为在校大学生,且都没有达到法定的结婚年龄,双方无法结婚,更不可能取得在京生子最重要的行政依据——准生证。

    腹中的孩子是打掉还是保留?这对一个即将迈入母亲角色的女孩来说,就是一场“生死抉择”。

    纸包不住火,事情还是让双方父母知道了。在见面商议之后,4位家长决定成全这段姻缘,为小杨办理了一年休学,送她到美国将孩子生下来,待到双方达到法定年龄再领证结婚。

    负责为小杨办理出国手续的中介销售人员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由于北京实行严格的准生政策,没有“准生证”,各大医院就不会接收孕妇进行生育,同时也关系到孩子户口、身份等诸多因素。

    双方父母选择了将小杨送出国生育,实则是因为计划生育政策限制带来的万般无奈。

    “我记得当时小杨的母亲来签协议时,说着说着就哭起来了。在父母眼里,小杨还是个孩子,马上离开去生孩子,她一时间有些接受不了。男方父母要给我们额外付费用,求我们给小杨最好的照顾,别让她受委屈。”销售对这件事印象深刻,“这个情况是比较特殊的,领导拒绝了套餐以外的所有费用,并亲自联系美国‘月子中心’进行接待安排,生育过程非常顺利,我们跟她们现在还有联系。”

    5年过去了,如今的小马与小杨已经回到国内,成为合法夫妻。

     

特殊的“客户”

    在女方怀孕之后,绝大部分的“情侣”选择低调处理这个喜讯,于是出国生育就是不二的选择。

    除了未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的未婚妈妈,赴美产子曾经还有过一个主力群体,这是一类无法获得合法婚姻的年轻母亲,他们有着一个并不好听的代称——“小三”。

   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拜金女“文佳佳”,因为无法与已成家的“男友”结婚,无奈到西雅图待产生子的故事。

    电影源于生活,这样的故事并不仅仅出现在电影之中。据某赴外产子中介公司的销售人员向记者透露,3年以前,“小三”群体是赴外产子的重要生力军。她们大部分都来自于二线或三线城市,家庭条件不好,结交“高帅富”男友后生活发生了改变,然而却不能成为“男友”明媒正娶的合法夫妻。

    在女方怀孕之后,绝大部分的“情侣”选择低调处理这个喜讯,于是出国生育就是不二的选择。

    然而,近两年来,由于美国大使馆的签证政策与审查逐步完善,对于年轻未婚妈妈的外出产子审查极为苛刻,也就大大降低了“小三”出国生产的可能性。

    销售人员向民主与法制社记者透露,由于“小三”基本没有固定资产、没有固定工作,没有合法的婚姻和经济发达城市的户口身份,所以很容易被签证官识破其海外移民的真实目的,导致拒签。

    从3年前开始,出国生子的“小三”群体数量开始下降,直至今天,很多中介机构已经不再接受这样的客户合约。

移民投资与外籍福利

    “她拥有美国护照,所以不用考GRE等考试,我们可以供她申请到最好的大学。”

    除了政策法规无法允许的生育情况,也有一些具有较高前瞻性眼光的父母将赴外产子当作了一种长线投资行为。

    大卫夫妇可以说是最早进行海外移民投资的夫妻之一,今年,他们的孩子已经在北京某国际私立中学高一年级就读了。谈到赴美生子的原因,大卫告诉记者,是为了孩子的教育与未来的移民。

    “2000年的时候,我就听说了有到美国生孩子的代理机构,跟爱人商量之后,我们决定到美国旅居一年,并在那里生下了我们的孩子。”大卫回忆说。

    新世纪之初,中国将要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已成定局。在国内从事垄断性材料经营的大卫夫妇,知晓中国入世后,将有大量国外优质廉价的原料突破了贸易壁垒涌入国内,自己的垄断性经营优势将不复存在,于是决定趁财力允许,出国生育培养下一代。

    2001年,大卫夫妇旅行来到美国并申请了延长签证,得以在美国诞下千金。之后,大卫独自回国工作,妻子以留学和工作的身份留在了美国照顾女儿。

    经过了漫长的7年异地分居,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妻子带着女儿回到北京。大卫告诉记者,等到女儿高三的时候,将再次带她回到美国,就读大学。

    “她拥有美国护照,所以不用考GRE等考试,我们可以供她申请到最好的大学。”在大卫看来,拥有美国护照的最核心目的,在于孩子的教育与未来的国籍福利。“而且等她21岁的时候,我们可以全家移民美国。那里的医疗条件比国内好,以我们现在的财力也可以购置商业保险,福利、生活条件应该比国内要好。”

    大卫夫妇有一个梦想,就是能够在年老的时候进行环球旅行。他们计划着,等拿到美国护照,孩子顺利嫁人,就去实现这个梦想。拥有166个免签国家的美国护照,将成为大卫夫妇环球旅行的通行证。 

    (为保护当事人隐私,文中人物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