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自拍杆遇到“禁杆令”
“自拍神器”瞬间风靡全球,但是近日,不少国内外景区发出了“禁用令”,理由是长杆可能会危及文物和游客安全,这引起了广泛的热议。
专家:禁止使用合理合法
自拍杆,能够在0.2米到1.2米长度间任意伸缩,使用者只需将手机或者傻瓜相机固定在伸缩杆上,通过遥控器就能实现多角度自拍。自拍杆凭借其方便、轻巧的特性而成为旅行必备品,各大景点都能见到使用自拍杆的游客。
许多明星也都在公开场合使用这种自拍神器与粉丝合影,甚至连美国总统奥巴马和韩国总统朴槿惠也曾在公开场合使用过这个小设备。除此之外,刚刚结束的2015年全国两会上,自拍杆也成了记者们报道的利器。
“自拍神器”瞬间风靡全球,但是近日,不少国内外景区发出了“禁用令”,理由是长杆可能会危及文物和游客安全,这引起了广泛的热议。
多国下达“禁杆令”
近日有媒体报道,法国凡尔赛宫、意大利罗马斗兽场、英国国家美术馆等多家博物馆都发布了禁止使用自拍杆的规定。罗马斗兽场给出的理由是“场地走廊宽度有限,如果伸出胳膊举着自拍杆会阻塞‘交通’”。
韩国政府宣布对这种“自拍神器”加强规范,必须经过测试才能销售。另外,多国出于安全考虑,在人员密集场所禁用自拍杆。除了一些博物馆外,英超也下禁令,禁止携带自拍杆进入球赛现场。因为球队担心,一旦出现骚乱或球迷太兴奋,会带来隐患。
故宫:尽量不要使用自拍杆
国外的博物馆下达禁令的同时,国内的博物馆也开始表态。2015年3月,故宫博物院表示,若发现在狭窄密集区域使用自拍杆,工作人员会予以制止。
相关负责人表示,自拍杆作为拍照辅助工具,是个时髦的新生品,受到年轻一族喜爱。但对于博物馆而言,使用自拍杆拍照存在安全隐患。如果距离玻璃展柜较近,可能会对藏品本身和观众参观带来不安全因素。
为了不影响展厅的文物安全,不影响参观秩序,故宫建议观众参观时尽量不要使用自拍杆,尤其是在人员密集、空间狭窄的展厅和区域。工作人员在空间狭窄区域发现类似现象,也会视情况及时予以制止,保证观众正常参观和文物安全。
对于禁令各方意见不一
对于这一规定,记者做了随机采访,有人赞成也有人反对。赞成禁止使用自拍杆的人认为自拍杆会造成他人的不便,还有可能破坏文物。
王先生表示:“我同意博物馆等地方禁止使用自拍杆,有些不文明的游客如果对文物造成破坏,损失是无法挽回的。”吴庚霖也表示:“我觉得挺好的,现在不都提倡文明出游吗?在博物馆和狭窄的地方确实要注意。”
张女士告诉记者:“说实话,我觉得自拍杆的流行把人的社会属性再一次降低了。我和爸妈出去要合照的时候都是麻烦路人来帮忙拍一下。有的人可能觉得不好意思,但是来来往往一起游行的人本来就是享受这个过程,乐意之人很多。用自拍杆不仅会碰到别人而且不方便,也是一种太过于独立的表现。” 反对这项禁令的人认为出门旅游拍照留念是人之常情,自拍杆解决了找不到人拍照这一问题。
还在读大学的安然表示:“之前我跟一大帮朋友去旅行,大家一起爬到了瀑布对面的最高点,我们想拍照留念,但是隔岸的游客离得远,这个时候自拍杆就发挥了它的用途,把这值得纪念的一刻拍了下来。”
受访者张雅丽认为:“自拍杆有利于改善单身人士出去玩只有风景照的尴尬局面,大家谨慎使用就好,不要禁止吧。”
在采访过程中,也有人认为应该限制使用,在人流密集、危险地带、室内景点应该禁止使用,室外景点可以不禁止。受访者诸嘉薇说:“要是在野外空旷的地方用自拍杆没问题,在古建筑人多的地方还是用别的吧,会给别人带来不方便的。”
受访者龙配城认为:“在历史文化遗迹、空间密集的博物馆之类的场所应该禁,你能保证自己不会拿杆子戳那些文物雕像墙壁,但总有素质低的人隔着围栏拿杆子碰文物,空间那么狭窄,打到别人怎么办?去户外就无所谓。”
专家:景区的规定合理合法
对此,记者采访了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中心研究员、副教授朱巍,他认为,景区的规定是合理的。
“这是因为自拍设备可能会在景区内侵害到他人的人身安全,也可能会因为关注自拍导致自身安全问题。同时,景区既有对游客的安全保障义务,也有对景区内文物、景点等的保护责任。”朱巍说。
他认为,禁止使用自拍杆的规定,来源是安保责任,这符合法律规定,并未侵害到游客权益。为了保护文物,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文物展厅都禁止游客拍照,更何况是自拍杆。
“某些游客可能会将自拍杆探入到禁止游客进入或触摸的区域,这样可能导致文物的破坏,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同时,游客使用自拍杆,势必会支出去相当长距离,这也会引起其他游客的不便和反感,也可能引发侵权事件。”
朱巍表示,文明游览就是要符合景区规定,要尊重他人权益,要文明出行。自拍杆便利,完全可以用在不禁止的景区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