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位盲人芭蕾舞者

重度视力残疾的舞者

“芭蕾对我就像阳光、空气和水一样,是我生命中永不可缺的一部分。尽管我没有为舞而生的先天条件,我宁愿用后天的信念坚持,直到为舞而死。”如果这段话来自一个视力正常的人,那再普通不过了,但是,赵蕴辉是个重度视力残疾者,没有人会相信她可以用优美的舞姿展示自己在艺术方面的才华,更想象不到她可以在绚丽的舞台上翩翩起舞。赵蕴辉不但做到了,而且还顽强地把小盲女的形体美展示到了极致。

赵蕴辉的家境条件不好,父亲常年生病在家,母亲是个盲人。1995年的冬天,3岁的赵蕴辉持续发烧,造成视神经萎缩,错过最佳治疗期。赵蕴辉现在视力只有0.03,按世界卫生组织对于盲人的定义,矫正视力在0.05(不包括)以下至无光感,已经可以算作医学上的盲人了。

19991121日,一位好心的少儿舞蹈老师免费收下了赵蕴辉,她的心中从此埋下一颗舞蹈梦的种子。13岁那年,通过个人努力,赵蕴辉幸运地获得了全国少儿舞蹈比赛的金奖,被媒体称为“中国首位盲人芭蕾舞者”,这些荣誉,给她幼小的内心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从此,赵蕴辉的舞蹈梦开始茁壮成长,她终于考取了天津音乐学院舞蹈专业。

2015年初,赵蕴辉把自己的求职简历放到网上,北京一家芭蕾舞培训中心的负责人一眼就相中了她。赵蕴辉很珍惜这份工作。赵蕴辉一直想申请美国的舞蹈专业硕士,她想吸收更丰富的知识,创造更多种可能,让身边的事物因为她的存在而变得更美好。

赵蕴辉的一天

清晨的北京,23岁的赵蕴辉离开借宿的舅舅家,8点整,她准时出现在永定门以南沙子口一座临时早餐车前,花两块五买了一份馅饼。公交车上,赵蕴辉紧紧抓住扶手,她必须仔细倾听车内的报站提示,同时,还要“观察”沿途大型建筑物的轮廓,以免坐过站。

毕业后的赵蕴辉做了一名舞蹈教师。在东城区一座大厦三层的芭蕾舞培训中心,赵蕴辉弯下腰,仔细辨认门上的锁孔密码,摸索着插入钥匙开门。因为视力原因,她经常误入大厦一家超市。

赵蕴辉穿过门外那条长长的走廊,打回来半桶水,用来清洁室内卫生,开始一天的准备工作。半个月前,赵蕴辉把自己的求职简历放到网上,这家芭蕾舞培训中心的负责人一眼就相中了她。虽然只做了两个星期,但赵蕴辉很珍惜这份工作。

以前,赵蕴辉只在芭蕾舞演出时才化妆,找到这份工作后她发现,芭蕾舞培训中心要求所有教师工作前都要化妆,以最佳的形象出现在学员和家长的面前。这对她是一个不小的难题,因为眼睛看不清,化妆时往往脸上会“出状况”,但她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在更衣室,一个芭蕾舞小学员惊奇地看着赵蕴辉手上的动作。因为2014年底练功时的一次意外,赵蕴辉的左脚受了伤,必须缠上护脚的绷带才能上课。赵蕴辉进行授课前的准备,试了几个芭蕾舞的动作,尽量舒展身体,做好准备。

当天上午,有部分学员请假,只有一个芭蕾舞小学员上课,赵蕴辉手把手地教她每一个动作。赵蕴辉的脸上常挂微笑,她不断地鼓励这位小学员。芭蕾舞小学员仔细地学着赵蕴辉的每一个动作,赵蕴辉还向她介绍着芭蕾舞的相关知识。

上午11点,小学员的课程结束,赵蕴辉从舞蹈教室回到办公室,开始撰写这堂课的授课意见反馈表,要记录学员的学习进度和接受程度以及教师的教学情况。因为看不清楚,她把头埋得很低。

中午,赵蕴辉开始给外卖打电话,订了一份中午的盒饭。她怀抱的布玩偶,是一个网友寄给她的。由于媒体对她的报道,其知名度提高很快,经常有不认识的人从全国各地寄给她一些东西。在上大学期间,经常有电视媒体请她去做节目,她通常都谢绝了。

吃盒饭最方便快捷,赵蕴辉很满意,她早已习惯了这种生活。下午2点,赵蕴辉微笑着指导几个小学员。她忘不了自己小时候遭受的歧视,因此,自己成为老师后,更愿意耐心细致地指导学员。当天的课程结束后,已经到了下午5点,因为要拍摄宣传照,这家芭蕾舞培训中心的负责人亲自给赵蕴辉化妆。

赵蕴辉在网上结识的一群朋友在北京双井某酒楼举办“年会”,几次打来电话邀请她。晚上6点,到达目的地后,赵蕴辉的几十位朋友已经等在饭桌前,一位赵蕴辉的男粉丝还向她献上了鲜花,众人一直在起哄:“拥抱一下嘛!”

年会结束后,赵蕴辉的朋友把她送到能直接到家的公交站,依依不舍地跟她告别,临走前,还送她一个礼物,希望她多保重。公交车上没什么人,赵蕴辉拿出手机,打开学英语的APP,抓紧每一分钟学习,希望能尽早拿到赴美留学的相关资格证书。她每天都是忙碌的,但她觉得过得很充实,也希望自己的留学梦能够早日实现。

本版图片摄影:本社记者 詹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