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家
北京西站,是北京市最重要的省际间交通枢纽之一。在春运期间,每天都有将近20万人从这里踏上归家的旅程。
这里是北京通往南部和西部省份的最重要运输通道,也是最廉价的解决方案。相比于客运汽车、飞机和高铁,普快和直达列车更能得到低收入人群的青睐。
熙熙攘攘的候车大厅里,不时能够听到全国各个地方的方言,春运的气氛越来越浓。
一位即将踏上返程的农民工告诉记者,他们全家每年都要从北京回到位于成都郊区的老家过年。全家4人近2000元的车票旅费花去了他所有的年终奖金,而20多个小时的旅程对带着两个年少孩子的夫妻也是个不小的挑战。
北京西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天开往河南、山西、四川等劳务输出大省的列车都供不应求。面对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的旅程,很多旅客宁可选择无座票,也没有选择仍有空位的高铁或者动车。
或许,回家的成本,才是这些收入平平的外地务工人员最为关心的。
来京务工已经10年的商丘人王先生表示,这也许是他最后一次从北京西站回家了。随着物价、房价的持续升高,在京生活的成本和每年回家过年的成本也在不断攀升,继续留在北京对他来说已经不再是一个好的选择。在与妻子商量之后,王先生带着自己的全部家当,踏上了归乡的旅程。春节之后,他将在自己的家乡商丘谋业。
在熙熙攘攘的候车大厅,不时能够听到年幼孩子的哭闹声,一位母亲为了防止孩子走失,索性用随身的行李围成一个“堡垒”,两个孩子在其中玩耍。记者上前询问时,母亲委婉拒绝了采访,她说,围成“堡垒”的行李占用了候车厅的通道,但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她怕一旦孩子走失,在这春运大潮中,会出现意外。
记者看到,背着大包小包的来京务工者几乎都排在进站队伍的最前面。他们告诉记者,只有比发车时间早来三四个小时以上,才能排在队伍的前端,才能最先通过检票台,才能在行李架上妥善安置好自己的行李。一位农民工告诉记者,往年赶上春运最后一周的高峰时期,要想排队占在前列,就必须提前半天时间。
在西客站外的北广场上,一位坐在行李上的旅客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他一边抽着烟,一边盯着车票,不由自主地乐了起来。
记者上前询问得知,原来由于车票紧张,旅客邹先生和夫人、孩子分别订到了不同时间的两趟回家车次。而在夫人与孩子车次发车的当天上午,邹先生通过黄牛将手中的票换成了与她们相同的车次。尽管多花了几百元钱,邹先生表示能够跟妻子女儿一起回家,也是值得的。
一个个普通的劳动者,尽管在春运的路上充满了艰辛、困难和劳累,然而也不能抵挡他们对家的向往,也放慢不了他们回家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