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清丰县公安局3年变身“人民满意公安局”
从连续多年在濮阳市公安系统排名中垫底,到全县行风评议中排名第一,继而被评选为河南省优秀公安局,河南省清丰县公安局用3年时间,打了漂亮的翻身仗,也使清丰县从一个“爱告状”的信访问题突出县,成为一个信访工作先进县。
“老百姓有冤,要申冤”“老百姓有气,公安局就是撒气的地方。”这是河南省清丰县公安局局长张志民的口头禅,也是他开展公安工作的“法宝”。
公安局的院门没有森严的戒备,也没有人盘问,办公楼大门敞开,没有常见的门禁。2015年2月10日,记者进入张志民局长的办公室,一路畅通。
“局长办公室的大门永远是敞开的,老百姓有事随时可以找他。实际上,现在十天半月也碰不上一个上访的人。”张志民说。
局长亲自接访
清县古称顿丘,三国时曹操曾任顿丘令,唐大历年间以隋朝时大孝子张清丰命名,始更名为清丰县。
更名充满教化期待。戏剧性的是,“好告状”也成为清丰县人的标签,清丰县志上都写着百姓“善诉讼”。
有真冤屈的,也有告“黑状”的,甚至不乏“告状专业户”。
而清丰县公安局早年的领导班子曾经以“烂”出名:班子成员相互告状;交警队长、刑警队长和派出所长都有落马,多年来在濮阳市五县一区的公安排名中“垫底”。
从张志民任清丰县公安局长后,开始改变。
2011年底,张志民走马上任,各地来上访的群众站满了走廊,有的老百姓甚至开口就“卷”(方言,骂)。
“老百姓有冤屈,心中不平,找到公安局‘卷人’(方言,骂人)也能够理解。”张志民对民警说,“上访户大部分有冤情,你越不理他,矛盾越大;你越热情,老百姓越给你说实话,有冤申冤,就好了。”
张志民总是将“卷人”的上访者请进办公室,听完倾诉后,当场拍板调查或者解决,局长还带着他们到食堂吃饭。
消息不胫而走,很多陈年积怨都来公安局找局长,一来二去,案结了,事了了,气顺了。
一把手责任
上任伊始,张志民将2012年定位为“作风队伍建设年”,关键是推行一把手责任制。
“敢于面对,敢于担当。”张志民表示,“一把手亲自办案,法制室主任参与把关。”
“上世纪80年代初,清丰县公安局还出现过凭群众投票确定嫌犯的荒唐做法。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办案要求非常规范,不能刑讯逼供。”
清丰县公安局政委蒋志奇认为,如今公安办案处于两难境地:以前老百姓敢作证,敢负责;现在有的案子没有人围观,没有证据,容易出现冤假错案。
“如果应该取证的没有及时取证,也会成为新的疑难案件,造成新的信访案件,一把手就地免职。”张志民说。
据了解,推出一把手责任制以来,最近3年,没有民警因为执法不严、执法不公被处理过。
通过明确一把手责任,清丰县公安局党委班子成员戮力同心,从班子到中层,以至于基层民警,做到了风清气正。
“在整个队伍中,树立了正气,队伍中都在想事、谋事、干事。”蒋志奇介绍,2012年清丰县公安局获得“河南省优秀公安局”“全市人民满意的政法单位”等系列荣誉。
与之相应,群众的满意度、行风评议名次也大幅度提升。2012年底,由河南省政府发起“行风评议”活动,清丰县公安局在该县排名第一。
基层建设“四个百”
面对骄人业绩,清丰县公安局并没有松懈,而是继续深耕细作。2013年被确定为“基层队伍建设年”,以此为总抓手,加强基层建设,深入基层,走访群众,解决困难。
清丰县公安局对基层建设提出了四个百:“进百家门,认百家人,知百家事,解百家忧”。
“每一个班子成员,都要求深入村庄、社区,与老百姓面对面,达到警察与包片老百姓百分之百的熟识。”蒋志奇表示。
除了“熟识率”,还要在村里提高“见警率”,要求“白天见警车,晚上见警灯。”
“通过基层队伍建设,解决了一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了群众的满意、支持、答应和认可。”蒋志奇说,这是一个总的出发点。
为了响应河南省公安厅提出的“一村一警”警务模式,清丰县公安局加强了对农村警务室建设,在距离派出所较远的行政村,将很多业务直接放在警务室办理。在河南省公安厅提出的22条便民、利民措施基础上,又增加到28条,受到群众欢迎。
张志民养成一个习惯,除了会议之外,他很少呆在机关,不是去联络点,就是到基层派出所“溜达”。
“几乎不到一个月就下去看一圈,一年之内,派出所容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清丰县公安局办公室主任李建伟说。
2014年11月,河南省副省长、河南省公安厅厅长王小洪去清丰县调研,他对清丰县公安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三口合一”
“以前说起清丰的交警,司机们都恨得咬牙切齿。”曾在清丰县交警队工作过的一位民警表示,“清丰县的交警队曾经是全濮阳市最有钱的交警队,扣车多,罚款多,赤裸裸以挣钱为目的。”
这种局面在最近3年得到了有效改善。
2014年10月13日,在张家港举行的“全国文明县城”颁奖大会上,清丰县获得殊荣,而清丰县的交通管理居功至伟。
如此“逆袭”的诀窍在于,清丰县公安系统在接受财政转移支付后,不再依靠交警罚款;以前是现场执法,现在是非现场执法,通过电子眼实时监控。
不仅如此,清丰县公安局还将治安卡口、交警卡口的视频监控合在一起,建立了一个综合性平台,实现了不同警种之间的信息共享。
2014年1月27日,在县城某处发生了一起人命案。通过调取监控视频,确定了犯罪嫌疑人所乘坐的车辆,又通过卡口发现车牌号码,顺藤摸瓜,当天即将所有犯罪嫌疑人捉拿归案。
在周边河北、山东等多个省份和地市作过案的,最后在清丰栽了跟头。
原因很简单,清丰县在濮阳市的五县一区,乃至河南豫北地区,建成了最为完善的网络监控平台,几乎每一个村口,大街小巷都能够有效覆盖。
全县装了5000多个摄像头,每个村庄都有,与县局指挥中心联网,村庄、社区、医院、幼儿园都有,而且每个乡镇都有平台。
“通过技防,真正实现了前面是探头站岗,后边是鼠标巡逻,将网格化管理落在了实处。”李建伟说,在周边省市作案之后,在逃窜过程中,一进入清丰县地界,就被“天眼锁定”。
除了“天罗”,还有“地网”配合:清丰县公安局巡逻防控工作,从周一到周四,机关工作人员也参与巡逻。
连年来,清丰县公安局在濮阳市五县一区刑事发案率最低。
2013年4月30日,河南省公安厅预防工作现场会在清丰县召开,清丰县公安局治安卡口数据是第一家与河南省公安厅情报中心实现联网和数据交换的市县。此后江苏、山东参观团到清丰县学习。
看到清丰县公安局网络监控平台的强大实力之后,经清丰县领导协商,将该县的城管执法探头建设也交给清丰县公安局,实现了交警、治安和城管执法的“三口合一”。
第二种忠诚
“清丰县公安工作围绕打击、管理、防范、巡逻等主体业务一体化,实现均衡推进。”蒋志奇表示,清丰县公安局党委围绕县里发展大局,重点服务好经济发展。
清丰县公安局要求班子成员到企业中去,每个班子成员,都有一个站区,每一个投资项目都有责任人,施行项目警官制。
对于群众上访,封门堵路,由包项目的班子成员直接与县委政府联系。
“投资环境变好了。”清丰县家具产业聚集区一位投资商表示,“环境好,有安全感。”
张志民介绍,2014年,清丰县公安局继续巩固队伍建设成果,继续深入基层建设,大力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以此为总抓手,队伍没有出现违法违纪现象,双基建设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
“其实对于执法的规范化建设一直都没有放松。即使在队伍建设中,也时常规范法制化建设。”张志民说。
2014年6月12日,清丰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打掉一个抢劫团伙,将3名犯罪嫌疑人从许昌市、长葛市抓获归案。
这样的案子竟然也有人为嫌犯打招呼,而且来人打着濮阳市主要领导亲属的名义。张志民的回复是:“请放心,一定会严格依法公正处理。”
“领导可能不懂法,没有法治思维,但是我们要有法治思维。”张志民说。
有人会说他“滑”,有些案件,你给领导说清楚了,其实领导也能理解。“如果领导说咋办就咋办,你就可能犯错误了。”
忠诚于谁?除了忠诚于上级,还要忠诚于法律,这是张志民的第二种忠诚。
一来二去,“二民”(张志民的外号)局长名声在外,知道找了他也没有用,没有人找他了。
也许,他的个性也影响了他的仕途。从28岁开始担任濮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副支队长,38岁当上副政委,还是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进入副县级,10年之后,到地方公安局担任一把手。
“干了13年的副县级,‘二民’真的问心无愧。”濮阳市公安局一位知情人士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