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弱光下的守夜人
2014年12月30日晚上9时45分,河北省石家庄建设北路,51岁的赵文杰(化名)还在盯着他的烤红薯摊儿,一只瓦数不大的白炽灯挂在烤炉右侧,暗淡的白光洒满了他整个脸庞,尽管生意不好,但赵文杰还没有回出租屋的打算。
22时30分,赵文杰拿起一块红薯吃了起来,对于他来说,这已是比较奢侈的食物。
赵文杰来自河南,儿子在武汉一所高校读信息工程专业,因为儿子从小体弱多病,所以赵不允许他在大学期间打任何零工。“他的手是用来搞科技的,挣钱这事儿还得我来。”赵文杰说。
为了让儿子平时有足够的生活费,赵文杰已经3个春节没有回老家了。接近晚上12点时,儿子给他打电话说:“快要放假了,能不能去看你?”他故意装出一副刚睡醒的样子:“我都睡了一觉了,什么都好,你不要老乱跑了,省些路费吧。”
事实上,赵文杰一晚上都守在烤红薯摊儿,没有生意的时候,他就盯着某商场LED屏不断重复的房产广告。
看着街上行人越来越少以及周边的万家灯火,赵文杰说特别羡慕,他指着白炽灯称:“没事,有光的地方,就还有希望。”
此时此刻,位于石家庄银座商城一侧,白日的喧嚣早已散去,夜幕下几个上年纪的女清洁工,吃力地打扫着路面。“每到这个时候,工作量就特别大,但我们必须做好,要让这座城市的街道,以全新的面貌迎接第一缕曙光。”曾经当过民办老师的刘大姐说。
“老公也做保洁工作,他是白班,我们能在一起的时间几乎没有。”另一清洁工说,“我们的想法很简单,在能得到一份收入的同时,不能让外人说石家庄真脏。”
深夜,路上行人越来越少,但是夜店门口的保安、酒店厨房的垃圾清理工、兼职打工的大学生以及开摩的的师傅,都还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坚守着,或许只有他们能读懂自己的寂寞。
时钟过了24点,整个石家庄静得让人窒息,这个时候大多数人已进入梦乡,但石家庄街头的110个综合警务服务站灯光彻夜明亮,站内三三两两的民警不敢有任何困意,他们要为自己城市的安宁负责。
在街头巡逻的一名民警告诉记者:“其实很想家,但小家终归于大家。”所以他们执著坚守着。很快,警务站民警得到消息,说一名中年男子站在一座天桥上几个小时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挂完电话,警灯闪烁起来,车子迅速消失在冰冷的夜中。
而这时,已是第二天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