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胡云腾转型之路

  对于巡回法庭这一“需要坚持探索实践、不断总结经验”的新生事物,正需要胡云腾这样一位“研究水平高深、协调能力高超、涉猎视线高远的高精尖人才”。

    “过两天我也是东北人了,希望代表、委员们能到沈阳来视察指导工作。”安徽人胡云腾在会议尾声的邀请,让现场充满了愉悦。

    18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胡云腾在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全国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会。

    胡云腾简要通报了最高人民法院2014年工作。现场的代表、委员给予了充分肯定,尤其是“设立的巡回法庭、知识产权法院等重大举措,是历史性突破”。

    10天前,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任命胡云腾为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庭长。该法庭办公地点设置于沈阳,管辖东北三省。

“我是一个学者”

    在即将履新前,胡云腾作为最高法院研究室主任,依然在马不停蹄地工作。

    113日上午,胡云腾代表最高法院会见了台湾地区法务主管部门两岸司司长陈文琪。陈率领的两岸司法互助工作团一行,应最高人民检察院邀请来访。

    按照《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双方业务主管部门人员进行定期工作会晤。

    2014127日至12日,胡云腾以协议顾问身份,率大陆法院司法互助交流团一行赴台开展业务交流。

    被公认为“学者型官员”的胡云腾,显然是参与该类型项目的佼佼之选。

    在与同行的交流中,胡云腾也总是称“我是一个学者”。

    1994年,他获得中国人民大学刑法博士学位。毕业后,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工作,逐步成为刑法学科学术带头人。

    他被多所知名大学聘为兼职教授、博导。他对刑法、刑事诉讼法、人权和司法制度有较深入的研究。1985年以来,在《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1987年以来,出版个人专著、译著、教材、合著等近40部。

    其中,胡云腾的代表作《死刑通论》和《存与废——死刑基本理论研究》是国内引用率最高的死刑研究著作之一,并在国际刑法学界产生一定影响。

    1998年,胡云腾曾与法学家邱兴隆、张金龙三人进行死刑问题研讨,平时稍显沉默的胡云腾,谈起死刑问题时滔滔不绝。

    胡云腾对死刑问题的持续关注,曾被法学界称为“胡死刑”——他多次公开支持废除死刑。他的理由是:公正、人道、人权保障,因为“无论司法程序设计得多么严密,适用死刑都可能错杀无辜”。

    因此,他参与了我国1997年刑法的修改研究、刑法修正案和刑法立法解释的研究与讨论。

    此外,胡云腾作为研究者,还参加了包括“2010年初步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研究”等在内的10多项国家和社科院重点课题的研究。当时,党的十五大提出,到2010年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他所制作的“关于人权两公约与我国现行法律比较研究的报告”,以及提出的“重视用法律手段反对台独的建议”等研究成果,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被认为在我国进行有关问题的决策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不服输的韧劲

    胡云腾1955年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市。1979年参加高考,他因资料填报不足,在政审这一关被拦了下来,“在命运的始发站,就跌了一个大跟头”。

    4年时间,他在安徽师大政教系坚持自学法律,考上西南政法学院。因此,胡云腾身上有一股子“不服输的韧劲”。

    他习惯在法律研究工作中埋头苦干,但同时胡云腾也认为,“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法学家应当到司法实务部门去工作一段时期。”

    于是20027月,胡云腾调到最高人民法院工作,任研究室副主任。

    到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后,胡云腾负责刑事司法解释的起草工作和司法改革的研究工作,并参与起草了最高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和最高人民法院近年来的刑事司法解释等。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闭幕,20141215日,胡云腾在《红旗文稿》上发表了长文《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保证独立公正司法》。

    两天后,他以四中全会文件起草工作人员的身份,在第二期全国检察机关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培训班上,为全体学员做了题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公正司法重要部署解读》专题辅导报告。报告近3个小时。胡云腾说,公正是法治的生命,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何兵教授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称,胡云腾“一直很稳妥,可靠”。

    在最高法院研究室主任的职务上,胡云腾从科研院所的法学研究者转型为司法实务部门的研究者。

    他此后又提出,我国正在进行司法体制改革实践,“法学家应当积极参与其中”。

    培训结束后不久,在2014年岁末,胡云腾被任命为最高法院第二巡回法庭的庭长。他“参与司法改革实践”的愿望达成,其工作也将在2015年翻开新的一章。

    《民主与法制》杂志社总编辑刘桂明认为,对于巡回法庭这一“需要坚持探索实践、不断总结经验”的新生事物,正需要胡云腾这样一位“研究水平高深、协调能力高超、涉猎视线高远的高精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