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计委回应女孩疑输血染艾事件

本报讯(记者张晓娜) 112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毛群安回应“福建小女孩疑似因输血感染艾滋病”事件时指出,当地正在进行积极的调查处理。

对于最近媒体报道的福建小女孩可能因为手术过程输血造成感染艾滋病,毛群安回应称,这件事对这个小孩儿和家庭来说是灾难性的事件,他感到很痛心。

毛群安指出,对于此事福建正在进行积极的调查处理。这件事情有几点提示:一是临床用血有风险。要求在临床上应该科学合理地使用血液。同时要求血液的管理机构和医疗机构在临床用血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规范操作,避免由于输血带来的感染疾病的风险。

二是根据现在福建调查的情况来看,她是在窗口期感染的可能性比较大。这就提出来一个问题,窗口期怎样降低感染的风险?应该说输血窗口期感染还确实是一个难题。国内国际都非常关注,虽然发生的几率很低,但是这个风险又的的确确存在。

根据掌握的情况,艾滋病窗口期大概有20天左右,供血的人感染了艾滋病,但是在20天之内,在血液中检测不到抗体成分,血液在使用过程中就可能给受血者感染上艾滋病,这就是通常说的窗口期。中国的科研人员一直在致力于研究怎样减少窗口期感染风险,研发了核酸检测的方法来降低包括艾滋病、肝炎等通过输血可能感染这些疾病的风险。国家也为血液的核酸检测投入了专项经费,这几年一直在进行试点推广。

2015年年内中国要基本实现血站核酸检测全覆盖,全国所有的血站都要采取核酸检测的方法来缩短窗口期感染的风险。

毛群安表示,对于输血感染疾病,这在医疗上是一种意外,属于一种无过错的意外事件,但是它又实实在在对患者造成了健康上的损害。为此,他呼吁通过保险和基金的方式建立医疗意外补偿机制,给患者进行合理的补偿,也希望相关方面能够妥善处理好这起感染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