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蓝,叫“APEC蓝”

201411月,APEC会议期间,北京强力治霾,绽放蓝色天空。市民不约而同地在微信朋友圈中“晒”出蓝天的照片。网民便把这个时期的蓝天,称为“APEC蓝”。诞生于微信朋友圈的“APEC蓝”,一经面世,便被疯狂传播,成为热词。但由于此“蓝”出现在APEC会议期间,人们认为“过了这一阵就没了”,又戏称其为美好而短暂的事物。目前,我国正通过低碳减排、转方式调结构等努力,让“APEC蓝”能保持下去。

 

 

“猴哥”戴着防毒面具,“超人”头裹红色斗篷,还有遮掩口鼻的八戒、仙女们在腾云驾雾……

2014年,1019日,北京国际马拉松赛“遭遇”雾霾天气。热心环保的北京市民朱孔政,参赛时仔细辨认了一番身边队友后,感慨:八面“霾”伏,难见蓝天,出来活动的都是“非人类”。下个月的“APEC”,不会一“霾”到底吧?

朱孔政的担忧,并没有出现。111日至12日,北京AQI(空气质量指数)均为优良级别,堪称“洗肺水平”,仅114日为轻度污染。雾霾尽去,蓝天亮眼。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期间(英语缩写APEC),漂亮的蓝天——“APEC蓝”,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蓝天激发了市民热情,微信朋友圈被各种景别的蓝天照片“刷屏”。无“霾”的北京,让朱孔政既惊又喜,邀请朋友“快来北京看APEC蓝”。

“人努力天帮忙”

到底是谁最先发明了“APEC蓝”这个词,恐怕无处考证,这只能归结为网民的智慧。20141110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各国政要说出这个词后,“APEC蓝”则变成了一个国家的“担当”。

说起人们把“APEC”蓝形容成“美好而短暂的事物,过了这一阵就没了”,习近平希望并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APEC蓝能保持下去。

两周后,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北京在APEC期间能够出现这种天气,说明只要采取措施,空气质量是能够改善的。

111日到12日,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省市,实行紧急污染控制措施,4154家工地被停产或者限产;机动车单双号上路,近千万车辆限行;11712日,在京事业单位放假6天……

不仅如此,连续几日的34级风也加速了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人努力天帮忙”,“APEC蓝”最终亮相北京。

“治霾没有局外人”

北京为APEC蓝所做的努力,全世界有目共睹。瑞士信贷银行甚至还对此进行了“数字量化”:这些措施影响到了中国四分之一的钢铁产量、13%的水泥产量以及3%的工业产量。

解振华也承认,APEC期间的治污措施可能对经济发展有一些影响。

外媒对中国的“控污措施是否可持续”提出了疑问。认为,中国的蓝天是短暂的,在监管者放松了为迎接APEC会议而实行的严格控制污染措施后,严重的雾霾将又回到北京。

“北京的空气有股烟味。午后,微尘浓度达到了每立方米221微克。”1125日,德国世界报网站如此描述。

同一天,美国《福布斯》双周刊网站说:眼下,在人们纷纷对临时的治霾措施表示不满的情况下,中国政府承诺让每个人都享受更多的蓝天。

要“APEC蓝”还是要经济增长,国内某些媒体开始表现得“不淡定”,认为“代价太大”。

“什么是代价?”杜少中随即反问。作为前北京市环保局新闻发言人,他保持着一贯的直言作风。

他说:“就环境质量而言,我们GDP当中有相当部分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所以,有人说能不能少要一点GDP,换环境质量,作为一个环保工作者,我认为这种说法是理智的。但让我不理解的是,APEC会议期间牺牲一些GDP换来了空气质量,又有人说不能以这个为代价。那依着列位的意思,到底该怎么办呢?”

杜少中的观点很明确:大气污染多少事,治霾没有局外人。他认为,污染防治的一个原则是污染者付费,谁污染谁治理,治污不能都是政府出钱。为什么越治越脏,就是治赶不上排。依法治环境就得让违法排污者人人唾弃……“这话是我说的。同意的点赞,不同意的拍砖,拿不定主意的请围观。”杜少中说。

如何让蓝天存续

APEC离去的日子里,雾霾再次造访北京。朋友调侃朱孔政:“有一种蓝,叫‘APEC蓝’,‘蓝’得快,去得也快。”

朱孔政思考:APEC会议期间,北京强力治霾,换来了蓝天白云,以后的“蓝天”不能按此方抓药吗?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APEC蓝”社会成本非常高昂,所采取的措施也并非长效可持续的。

如何让蓝天存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给出了答案。

1114日,在2014APEC会议服务保障工作总结大会上,郭金龙说:收获了“APEC蓝”,让我们找到了全社会治理“城市病”的最大公约数。会议保障中的一些严格措施虽然是超常规的,但加大减排力度应该是今后工作的方向。

1125日,解振华说,北京现在准备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在较长时间内治理空气污染并启动低碳发展。到2020年,使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降低45%左右。

“你选择了什么样的发展方式,就选择了什么样的天空。”杜少中对民主与法制社记者表示,空气质量是副产品,发展方式是主要产品,改善空气的根本出路是经济和能源的转型。

“治污虽不是一日之功,但我们等得到。”从媒体中读到总书记上述致辞,朱孔政憧憬,到那时,有一种蓝,叫“APEC蓝”,将不再是笑谈。

■专家点评: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郝吉明对媒体说,这次APEC会议期间,北京的污染物排放较去年同期减少约40%,预测PM2.5浓度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约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