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法官“王一百”

现年42岁的王洪波,是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执行三庭的法官,自1994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执行庭工作。他年纪不大,却是名副其实的“老执行”了。在20多年的执行生涯中,他忠实履行法律使命,以高度的热情和责任感投入到执行工作中,多次受到法院表彰和当事人的好评。

爱岗敬业20余载

王洪波1994年来到房山区法院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没有离开过执行庭。他21岁到执行庭,经过几年书记员岗位的锻炼之后,从2002年开始独立办案,至2008年调整工作岗位前,共办结执行案2000余件。

2009年开始,王洪波在执行三庭保全查询组工作,办理面向全院各审判庭移送来的财产保全和查询工作。办理保全案件时间紧、任务重,无论保全财产位于哪个省份,都要在审判庭下达裁定书48小时内迅速行动。为工作需要,他每年平均出差3个多月,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2012年开始,他从事终本恢复执行案件的办理工作。终本恢复执行案件是指因被执行人没有执行能力,暂时终结本次执行,在被执行人具有执行能力后,申请人申请恢复执行的案件。

按照法院“简繁分流”的要求,执行案件先由执行一庭和执行二庭办理,如果在6个月内没有办结,案件会由执行三庭的终本恢复组法官继续办理。所以执行三庭办理的案件都是属于疑难、复杂案件,每办结一件都需要承办法官付出更多的汗水和努力。

据统计,王洪波在2013年共办结终本恢复执行案件107件,案件标的400余万元。为了办理好这些疑难、复杂案件,他多次出差外地,远赴四川、内蒙古、山东、河北等省多地办案。

王洪波说:“我个人理解的执行难,是由于被执行人不具备执行能力导致的,所以应该改为申请人的权利实现难。”对于执行庭的工作,他认为就是一个责任心的问题,多想点方法可能就迎刃而解了,拓宽思路想办法,运用一些辅助手段,比如利用网络信息。2008年他在执行一个案件时,在网上查询这个人的信息,甚至查到了他2005年同学聚会的名单。

斗智斗勇斗“老赖”

王洪波曾经办理被执行人是四川省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的两起案件,该公司从事建筑工程业务,因欠多家供货商的货款,资金链紧张,又因建筑行业的特殊性,发包商也拖欠该公司巨额工程款。所以涉及建筑公司的案件往往较难执行。

这两起案件,申请人都是为建筑公司提供建筑材料的供货商,也都是小本经营,如果遇到几单无法拿到货款的情况,就可能导致经营不善,甚至破产的情况。因此申请人非常焦急,在经历了漫长的审判终于拿到生效判决,却发现货款无法执行到位,这种现状使他们容易情绪失控。王洪波在接待这两个当事人时就曾经多次遭到申请人发泄情绪,王洪波一边安抚他们,一边想办法如何走出执行困境,执结这个案子。

对于拓宽思路寻找执行方法,王洪波举例道:“去年8月,我承办了一起申请人与被执行人因合同纠纷导致了100多万欠款的案子,被执行人是一个民办学校,实际上这个案子已经执行了11年,到我手中时还有38万本金和几十万的迟延履行金未执行。”

因为这是一个学校,学生们还要上学,所以不能把学校的校车、教室查封,但是学校校长不露面,下面的人又做不了主,查到学校的一个账户却已经被注销,这种情况下,王洪波就开始寻找其他途径。

“恰逢暑假结束,到了学生返校交学费的时间,现在学生家长们交学费基本都是刷卡,那学校必定有账户。我在网上搜到了学校的办公电话,打通之后,表示自己是一个学生家长,交费的银行卡给丢了,想询问学校的账户是哪个银行的,自己去补办一张同银行的卡。得到回复后,我就去该行查询,然后银行反馈说这个单位有两个账户,其中一个就是之前查到的已经注销的账户,而另一个账户里有200多万元存款,这样才把这个案件执行完毕。” 王洪波说。

团结同事促执行

王洪波总是说干执行的和搞审判的情况不一样,搞审判要依据事实作出自己独立的判断,干执行就需要团结互助,尤其是遇到大案、要案的时候,更要依靠同事们配合才能顺利开展执行工作。

有的法官休假期间,恰遇承办案件急需处理,王洪波接到同事的求助电话后,马上代其办理,帮其解除燃眉之急。有的法官从其他部门调入,刚刚办理执行案件,他总是热情解答问题,并将自己的办案心得和提高办案效率的小方法全部传授出来。庭里助理少,王洪波总是会帮着助理们做诸如查账、开票等工作,减少助理的工作量。

执行法官的工作压力是非常大的,一方是急于兑现判决的申请人,另一方是或无执行能力或千方百计逃避执行的被申请人,如何做到案结事了是非常考验执行法官智慧的。作为终本恢复执行案件的承办法官,面对的都是多年未实际执结的“骨头案”,办案压力之大是超乎想象的。

就是这样的骨头案,每位法官都同时承办几百件,要面对数以千计的当事人,每天接到的当事人来电不断。王洪波曾被同事们称为“王一百”,跟他出去办案的同事总结出他每天要接到至少100个电话。

有的当事人由于案件多年未执结,情绪容易激动,经常会把对被执行人的怨气,对法院审判工作、执行工作的不满意全部一股脑儿发在王洪波头上,而他总是不急不恼地安抚当事人的情绪。同事们会问,不是你的过错,当事人冲你发火,你不生气吗?他总是笑着回答说,生气有什么用,帮当事人解决问题,把案件执结才是最重要的。看到有的同事在接待当事人时脾气有些急躁,他会安慰同事:“咱们干的就是这个工作,把案件办好,对得起咱佩戴的法徽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