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购消费纠纷不断 律师支招如何维权
最近几年,人们的购物方式多了一种选择,那就是团购。不论是买什么东西,吃什么东西,很多人都会习惯性地先看看有没有团购。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3年度中国网络团购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2013年全年团购市场交易额累计达532.89亿元,与2012年相比环比大涨52.8%。尽管团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实惠和便利,但是,由于相关制度和监管的缺失,使得近几年因为团购而产生的纠纷越来越多。
团购是否成功谁说了算?
2014年12月24日,李先生通过百度糯米网客户端参加电影票的团购秒杀活动,选座、支付都没有任何问题,系统提示“3分钟后等着短信通知电子票即可”。可过了10分钟后,他却收到通知说“鼎新系统异常”无法出票,让他重选。当李先生再次进入秒杀页面时,活动已终止。
随后,李先生给百度糯米客户端页面上提供的客服电话打了电话。百度地图“电影团购客服”给出的解释是糯米和第三方支付系统之间有几秒的延迟,所以导致购票不成功。
李先生认为,在这次团购中,他进入“选座”页面并绑定了座位,已经等同于抢到了团购的机会,并且,他通过相关支付流程已经成功付款,因此,对于客服人员所说的第三方支付环节的技术问题,李先生并不接受。
最终,团购网站给出的解决方案是:由李先生提供票据证明,百度糯米方面给出差价补偿。
一分价钱一分货?
张小姐在一家团购网上看到有家西餐厅原来卖98元的牛排,团购价只需要38元。她立即团购了500元购物券。但当她去消费时才发现,团购来的牛排跟原先售价98元的牛排不是同一款,味道也没有98元的那款好。张小姐觉得自己上当了,找餐厅理论,但餐厅说,他们参与团购的牛排就是给张小姐吃的那一款。张小姐又给团购网站发去邮件理论,却迟迟没有回音。
在现实生活中,像张小姐这样遇到“说一套做一套”的情况不在少数。王女士与几个朋友一起团购了火锅消费券,网站上介绍说4个人保证能够吃饱。可当他们到店消费时,却发现团购的菜和肉比正价的量少一些,4个人根本没吃饱,于是他们只好再加钱,最后算了算也没便宜多少。
团购活动说没就没?
张先生在一家团购网站看到某烧烤店有美食打折活动,但是规定必须到某商家那里换取等值消费卡才能使用。就在活动开始的前一天,张先生却接到商家短信,说因与某商家利益未达成一致而终止此次团购活动,将会把团购时已经支付的费用在5天内返回给用户。
这让张先生非常气愤,他认为,团购网站在活动开始前单方面取消团购,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表现,甚至怀疑是商家有预谋利用团购为诱饵聚集消费者资金进行其他商业活动,需要给消费者一个说法。
无独有偶,赵女生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她在一家团购网站看到一项东莞某火锅城的自助套餐,网站上写着“原价28元,团购价14元”,于是赵女士便购买了4份该套餐,并用网银成功支付。随后网站将4份套餐的团购码都发到了赵女士手机上。按照程序,赵女士只要拿着这4个团购码便可以去火锅城消费。
随后,赵女士与朋友约好一起去该火锅城吃饭。但就在去吃饭的前一日,赵女士接到了一条团购网站发来的短信,称由于该火锅店经营调整,该团购项目被取消,团购金额将会尽快返还到账户。看到这条短信之后,赵女士非常生气,认为自己“都约好了,没办法跟朋友交代”。
律师提醒保存证据
广东凯邦律师事务所律师王亚春认为,“团购”的兴起已经改变了消费者的购物习惯,但是目前团购市场存在众多诸如团购商品名实不符、商家服务质量打折扣、虚假折扣忽悠消费者、“钓鱼”网站浑水摸鱼等乱象。
对于消费者在团购网站显示团购成功,而到店里消费时店里却告知系统无记录、不能享受团购优惠的情况,王亚春表示,出现这种问题一般是团购网站的系统故障造成的,消费者拿着这些优惠券无法在餐饮店使用,可以要求团购网站退券退款,如果团购网站拒绝退款,消费者可向消费者协会投诉。
对于团购网站承诺的收费与现实商家的收费存在出入,在店铺消费时往往要多交钱的情况,王亚春说:“有些小的团购网站往往承诺团购后进店消费无需支付其他费用,而实际情况则不然,因此消费者在团购时,要选择正规、专业的团购网站,及时通过网站提供的联系方式与商家确认承诺的服务和价格能否兑现,此外还应将商家的承诺条款与消费时产生的账单、票据保存好,以作为12315调解时的有效证据。”
如果遇到商家单方面取消团购,王亚春认为,团购网站与消费者之间虽然没有签订书面合同,但是消费者支付成功且收到团购网站发来的消费密码,这实质上是“以行为方式签订合同”,因此也适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商家单方面取消团购使得消费者不能按照团购价进行消费,团购网站属于违约行为,消费者遭遇这种情况时有权要求赔偿或者要求对方继续履行合同。”王亚春说。他还提醒消费者,在用团购网交易平台交易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有证有照的团购网站。同时,一定要保留、复制该交易团购的商品信息网页、网址,并记录好在网上资金交易的往来信息或保留好相应的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