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西城区司法局召开人民调解工作总结大会
12月18日,北京市西城区司法局召开了人民调解工作总结大会。
会议现场,西城区消费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等30家单位被评为“西城区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西城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柴瑞琴等60名个人当选“西城区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
西城区司法局局长李铁在会议上表示,受到表彰的集体和个人要以荣誉为起点和动力,发挥先进的示范带动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调解为民,矛盾化于无形
西城区是首都功能核心区之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区位功能,决定了全区人民调解工作较一般地区任务重、难度大、敏感性强的特点。
根据西城辖区特点,调解工作制定了“哪里有纠纷,调解组织就应该延伸到哪里”的工作思路。西城区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调解网络,全区实现了调解组织和调解工作的全覆盖,精心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据统计,西城区各类调解组织已达到307个,专、兼职人民调解员总数达到9313名。西城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至今,共接待各类民事咨询5万余人次,调解各类纠纷3万余件,涉及当事人6万余人,80%的调解协议书经法院确认,涉及标的额达9亿多元。
西城区什刹海街道调委会更是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广外街道红莲中里社区等53个调委会也被北京市司法局命名为规范化人民调解委员会。
西城区人民调解员协会会长彭淑媛告诉本社记者,被服务对象评价为“接地气”的人民调解工作给了广大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帮助,让他们感觉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真正实现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广安门外街道办事处司法所的调解员苗刚对记者说:“调解工作虽然繁琐,但‘社区无小事’。老百姓通过调解机制处理纠纷不仅省时省力,更重要的是矛盾不升级,社区平和安定。”
有法可依,调解有序
《人民调解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近5年了,西城区司法局认真贯彻执行法律,严格依法规范人民调解工作。
苗刚对此很有感触,他说:“《调解法》出台之前调解工作捉襟见肘,现在是有法可依,具体基层民事调解有了有利的‘抓手’,而且政府更是各种制度方法配合,调解工作做起来很顺平。”
据了解,西城区不仅制定了《西城区司法局开展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而且建立规范的人民调解办公场所,形成了接待登记、解答咨询、规范调解、诉调对接、卷宗归档、数据统一等一整套严谨的调解程序和制度。
据悉,截止到11月底西城区共调解矛盾纠纷8810件,调解成功8686件,其中司法确认170件,调解成功率达到98.6%。西城区司法局也被中华全国人民调解员协会评为“2014年度人民调解宣传工作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