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走私利益链

    新政出台,红木原产国严控木材原料出口。暴利驱使之下,中国红木走私犯罪现象加剧。一年多来大案频发,在海关等部门严厉打击下,红木走私现象得到遏制。

 

    20138月,广州黄埔海关公布:成功开展代号为“利斧”的专项行动,打掉12个走私高档木材的团伙,案值合计约31.6亿元。

    201311月,福州海关与福建省海警联手,查获一起海上偷运走私红木案,案值近8000万元。

    20147月,厦门海关连续侦破三起红木走私案件,案值2800余万元。

    20148月,广州海关对外披露:成功破获一起走私名贵红木案,案值约10.5亿元。

    数字触目惊心。杨俊(化名)从事红木行业多年,他说:“最近一年多,走私红木现象加剧,《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重新修订是导火索。”

    据了解,中国已在19801225日加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又称《华盛顿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成为缔约国。

    2013612日,新修订的《公约》生效。其中,交趾黄檀、中美洲黄檀、微凹黄檀、伯利兹黄檀和卢氏黑黄檀由三类保护植物上升为二类,加上原有的二类檀香紫檀(小叶紫檀)和一类巴西黑黄檀,目前共计有7种重要红木树种进入了一、二级保护植物目录,禁止进行国际贸易。

    此后,红木材料原产国开始严禁红木砍伐并控制出口贸易。当年10月中旬,越南、老挝、缅甸等国陆续停止原木出口。而这些国家,均是中国红木产业用材的主要来源地。

    新政策出台,大量无法办理合法手续的红木货物,积压在物流环节。而价格暴利,则直接驱动了走私红木的犯罪行为。

    据民主与法制社记者在黄埔海关、广州海关采访得知,走私红木现象一经冒头,便受到海关缉私部门的严厉打击。

“利斧”行动

    2012年年底,黄埔海关缉私部门联合地方公安机关,成功开展“利斧”打击木材走私专项行动。

    随着案件的深入,至20138月案件公布,12个走私高档木材的团伙覆灭,案值合计31.6亿元。行动之后,相关部门调研,当地高档木材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该海关是广东省内七个直属海关之一,是华南地区重要的海上对外贸易口岸,也是我国加工贸易开展最早、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

    对高档木材进出口贸易进行监管,是黄埔海关的重点工作之一。

    “红木走私进来主要有两条渠道:一是通过大船运进广州港口。二是从广西边贸走私进来,主要靠小型车船运输。”杨俊告诉记者。

    统计显示,黄埔关区进口木种包括交趾黄檀、大果紫檀、微凹黄檀、柚木等。其中,具有大叶紫檀之称的卢氏黑黄檀、交趾黄檀等极高端红木,进口量在全国排名第一。

    高档木材一直是该关区进口的重点商品,品种繁多、数量庞大、规格复杂。

    虽然实际监管难度较大,但黄埔海关对高档木材进口动态一直保持高度关注。

    据黄埔海关缉私局一名办案民警介绍,通过调研,他们发现关区内的某木材市场进口高档木材销售价格与进口报关价格相差悬殊,存在较高的偷税走私风险。同时,在市场上还发现了小叶紫檀等国家禁止进出口的濒危木种也在出售。

    “市场销售情况与进口情况倒挂,是否有高档红木通过非正常渠道进入市场?我们怀疑相关企业可能存在走私行为。”上述海关办案民警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

    随后,谢某坚等国内货主进入黄埔海关缉私局的侦查视野,开启了“利斧”行动的序幕。

    新修订的《公约》生效后,宏观政策的变化同样引起了广州海关的警觉。

    “新政策的出台会不会导致大量无证管制红木货物积压在物流环节,使得走私风险陡增?”广州海关缉私部门加强对市场信息的监控,从而破获了一起走私名贵红木案,案值约10.5亿元。

    20131225日,在佛山一货柜码头,广州海关缉私民警打开了刚刚到岸的7个货柜。

    据广州海关介绍,这些货物的报关单显示,该7柜货物被申报为“安哥拉紫檀”。当柜门缓缓打开时,柜内一阵阵淡淡的异香扑鼻而来。

    鉴定人员进行了初步检测发现,实际到货中隐藏有大量小叶紫檀、交趾黄檀、微凹黄檀等濒危植物和花梨木、花枝木等名贵原木。

    广州海关缉私局认为,该公司涉嫌以伪报品名、低报价格的方式走私濒危动植物和普通货物,案值约为10.5亿元。

职业包税团伙

    “低报价格”是该类走私的惯用手法。“价格低了30%60%,一些走私分子会少报数量或夹藏走私。”一名黄埔海关的缉私局官员介绍说。

    在广州海关侦查的上述案件中,2013917日至案发,该公司从佛山某码头以“安哥拉紫檀”的货物名称申报进口小叶紫檀、交趾黄檀、微凹黄檀、花梨、花枝等名贵木材,申报价格1000/吨,与市场价格相差甚远。

    据了解,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红木酸枝约为4万元/吨,花梨约为3万元/吨,边角及非优质木材视材质价格也在每吨1万至2万元不等。

    另一个方式是“造假”——这在黄埔海关开展的“利斧”专项行动中清晰可见。 

    “利斧”行动涉及广州、东莞、深圳、中山多地。黄埔海关缉私局一名侦查人员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行动规模十分罕见。”

    20135月,黄埔海关掌握了谢某坚、何某通、陈某芳等9个犯罪团伙的走私证据,锁定了各团伙主要成员及其落脚点,摸清了涉案企业办公场所和仓库所在地。

    2013520日凌晨436分,行动开始。截至当日11时,共抓获嫌疑人30名。在组织抓捕行动的同时,黄埔海关缉私局对黄埔关区的进口木材及相关木材进口、加工企业进行重点稽查,共发现7家企业涉嫌瞒报海运费、伪报进口小叶紫檀及低报交趾黄檀等木材进口价格的相关证据。

    “职业包税团伙则会制作一些虚假的单证,向海关申报。”一名黄埔海关缉私民警称,当时,侦查人员对61处涉案场所进行了搜查,现场查获了一大批涉案高档木材和其他相关物证、单证。

    一名侦查人员回忆说:“有一个物流公司伪造了印章,藏在天花板上的暗格内。这里面有伪造的海关的章,还有银行的章。而他们将真实的单据,放在了空调主机的地下暗格里。” 

境内外勾结走私

    海关缉私部门在侦查中发现,红木走私手法日益隐蔽且种类愈发多样。

    据介绍,目前走私分子境内外勾结较多。

    其表现为,走私分子常常将木材运至香港,在境外换单、换柜,将珍稀濒危木种伪报为普通木材或者在普通木材中夹藏小叶紫檀等珍稀木种走私进境。

    广州海关破获的10.5亿元红木走私案中,国内收货人罗某等人的供货商便是香港的骆某。侦查人员随后将其抓捕归案。

    据骆某等人交代,20139月至案发,以唐某、佘某为首的通关走私团伙开始在佛山口岸从事木材走私进口活动,并通过同案人金某对外招揽“包税进口”业务,根据唐、佘嘱托拉拢同案人罗某、温某,并通过罗、温拉拢香港某物流公司老板骆某合伙,层层转包进行木材走私进口活动。

    案发时,该案一号嫌疑人唐某潜逃,藏匿半年之久。2014624日凌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的一所乡间小房,该案一号嫌疑人唐某在酣睡中,被海关侦查人员抓获。

    此地已到中俄边境,距离案发地3700公里。据广州海关相关人员介绍,办案人员在云南西双版纳、福建莆田、上海、深圳、黑龙江等地,开展取证和追逃工作,行程万里。

    至此,这起大型红木走私案的犯罪嫌疑人全部到案。

    据民主与法制社记者从广州市检察院了解到,目前该院正在对该案审查起诉。涉案走私分子将涉及两个罪名,一是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另一个是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货物、物品罪。

策划走私通道

    随着黄埔海关“利斧”行动的延续,12个涉案团伙共有48名犯罪嫌疑人被抓获。

    这些人中,包括对外招揽“包税进口”业务的人员。“这些人从事进出口贸易,专门‘揽货’,有通道帮人走私进来。”一名黄埔海关的缉私民警说,“一个货柜收取数万元不等的佣金。”

    据其透露,其中还有一些人身处木材贸易行当,掌握着一些走私渠道,“或者自己去策划组织一些通道,将红木走私进来。”

    杨俊称,这些木材主要来源于马达加斯加、印度、缅甸、越南等国。

    2013118日,福州海关与福建省海警一支队联手出击,在福建莆田海域当场查获走私红木350余吨,案值近8000万元。

    9名水手奉命驾驶一艘船前往印尼装运低价“杂木”,被一个神秘的幕后人通过卫星电话指引,穿过太平洋横跨印度洋至非洲马达加斯加海域,历时4个月满载珍贵原木返回中国。

    据船长邱某交待,涉案红木全部来自非洲马达加斯加。

    “一些有实力的货主,直接在非洲、东南亚承包山林,掌握了生产渠道。从源头的经销商开始,策划走私行为。”上述缉私民警说。

    当红木成功走私进来后,不愁买家。

    受新修订的《公约》影响,国际红木木材货源急剧减少。据黄埔海关缉私局上述官员介绍,当海关查获走私高档红木后,“可以流通的普通木材就拍卖,不能流通的那些珍贵木材则交给林业部门保存起来。”

    实际上,从越南、印度等国家进口的高档红木早已有订货的买家。杨俊告诉记者,木材进口后,“货主凭进货单提货,很多人也不愿意打听货物来源”。

    在广东,这些红木会销售给广州及周边东莞、佛山、中山发达的家具加工厂。在福建,这些木材则会集中于莆田市仙游县,那里也是我国著名的红木加工集散地。

    当走私进来的红木被加工成家具后,再拿到市场销售。“这时候,一套家具卖到上千万元,不过谁也不知道这是不是非法走私而来。”杨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