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工”走了,谁来“顶缸”

河北取消8万名“临时工”执法资格

    马年未过,河北就进入了全面告别“临时工”执法时代。

    不久前,河北省政府召开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该省法制办关于《对全省各级各类行政执法人员进行全面清理情况报告》。从理论上讲,此后,“临时工顶缸”事件,将在河北省“绝迹”。

    民主与法制社记者在河北省会石家庄进行街头采访时,当地群众对这一举措也持不同看法。有的认为此举“大快人心”,有的反问“能不能真正执行”,还有的报以“呵呵”回应,更多的群众则担忧“人少了,城市管理能不能跟上”,“被取消执法资格的人以后干什么?会不会带来社会负担?”

    根据河北省法制办提供的数据显示,自201461日起,河北对全省共317742名持行政执法证件的人员进行全面清理,取消了81720名持证人员的执法资格,取消比例占到全省行政执法人员的35%

    河北省法制办宣传与教育处一人士告诉记者:“河北省清理的行政执法人员有三种,一种是合同工、临时工等不具备执法资格的人,一种是本来有行政执法资格证件、却已不执法的人,还有一种是虽持有执法资格证,却没经培训或考试不达标的人。”

    该人士对记者特别强调:“我省只是取消了这些人的‘执法资格’,并不是完全取消他们,至于这部分人后期如何处置,由各单位自行决定。”

    即便如此,在现实中,河北省仍然存在用工矛盾:如果有执法资格人员‘忙不过来’时,合同工、临时工‘协助’执法的现象会不会再出现?需要指出的是,这种矛盾也是全国其他城市取消临时工执法资格后,共同面临的矛盾。

    “一纸禁令似乎并不能一劳永逸!”安徽省法制办法制监督处一官员对此表示。

临时工“废存”争议

    河北省距离现在较近的,因“临时工”引发的舆论事件,都与政法单位有关。

    一次是2013715日,有网友曝光了唐山两名女交警当街厮打的视频。随后,唐山警方通报称:经查,该二人系劳务派遣公司派遣到交警队从事交通协管员工作,因个人原因引发矛盾并当众厮打。

    此事带来的舆论还未平息,731日上午9时左右,河北电台一行3名记者在调查泊头市人民法院制式警车管理混乱、违规使用无牌警车时,与驾驶无牌照警车的工作人员郭某发生肢体冲突,2名记者被殴打住院。

    事发后,泊头市人民法院也回应称:涉事人员郭某为泊头市交河镇法庭临时聘用人员,目前已被警方控制。

    “这两件事,都与政法单位有关,在群众中引起十分恶劣的影响,也彻底让一些领导恼怒,从一定程度上讲,这两次事发生后,有关领导就提过,什么时候能取消临时工执法?”石家庄市住建局一官员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

    不过,公众当时也很疑惑:如果没有了“临时工”,我们的城市将会怎样?河北省元氏县恰恰发生过撤销城管局的事件。

    199810月,石家庄市下辖的元氏县成立了城管监察大队,彼时,也是全国各地集中成立城管局的时期。当年,元氏县城管监察大队隶属于公安局,人员主要从县工商局、公安局、交通局、“爱卫会”等机构抽调。

    但随着城市综合管理的难度增加,大量“临时工”被招进城管监察支队。随之,“临时工”和“正式工”掺杂在一起,争议纷至沓来。

    比如,从20057月起,元氏县城管监察大队对停在该县文化宫广场的“村村通”客车按每车每月30元的标准收取停车费。

    2009522日,城管监察大队大队长张志民擅自将停车收费标准提高到90元,并安排“临时工”在停车场出入口强行收取,此事经过媒体曝光后,20097月,元氏县城管监察大队撤销,自此,该县成了当时全国唯一没有城管的县城。

    很快,元氏县城的县容、环境等陷入瘫痪。无奈,20102月,在经过7个月后,元氏县再次成立了城管大队,隶属当地住建局。

    新成立的元氏城管大队,首批30名队员都是通过公开考试招聘的事业编制人员,但在管理过程中,因人手短缺,经常被县领导与群众“两头骂”。

    面对目前河北省全面取消临时工执法的举措,元氏县一名城管对记者说:“我们从2010年开始就没有‘临时工’,但工作量巨大,有时候真吃不消,更做不到无死角管理。”

担忧:能不能执行到位

    “尽管2013年七八月份,有领导提过取消我省临时工执法,但真正下决心做这工作时,都到2014年了。”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一工作人员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

    而河北省搭的“东风”之一,便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临时工”成为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几大任务所涉及的内容之一。

    实际上,在此之前,不管是《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还是《行政强制法》,都对执法主体有明确要求,其中“临时工”等不具备执法权也是认知统一和条文明确的。

    但有学界人士也提出:将“临时工”等不具备执法资格的人员调离执法岗位,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恐怕并不简单。

    “一方面,如前所述,禁止‘临时工’执法,法律早有相关规定,但多年来一直没有执行到位,如今就能真正调离吗?”还有人士提出这样的质疑。

    更多的担忧则是:“一些行政管理和执法部门,在编的、具有执法资格的正式员工并不多,而管理与执法工作任务却不轻,如果将‘临时工’全部完全地撤出,执法工作必然会有影响。”

    尽管有此争议,河北省法制办还是从201461日起,采取部门自查、法制机构审核、分级负责、省法制办统一核准的方式,对全省持行政执法证件人员进行了一次全面清理。

    此后,这项工作进行到近5个月时,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指出:“严格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未经执法资格考试合格,不得授予执法资格,不得从事执法活动。”

    随即,河北省法制办便将清理临时工执法的情况,报告给河北省政府,并获省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可紧接的难题是:被取消执法资格的临时工们该怎么办?下一步城市管理方向要如何走?

    河北省法制办协调监督处官员回应称:“合同工被取消执法资格后,在合同到期之前,会做一些与执法无关的工作,比如被取消资格的城管,可负责有关园林绿化、种植等工作。至于临时工是否会被立马解聘,则由各部门视自身情况处理。”

    对方表示,除取消不合格执法人员的执法资格外,河北省拟下移执法重心,调拨省级执法人员,增加区级、县级等基层的执法力量。同时,河北省还将整合执法机构,强化综合执法、集中执法的力度,减少不必要的人力浪费。

    “听起来不错,关键下一步能不能执行到位?”石家庄市一经营报刊亭的个体户告诉记者。

“摸着石头过河”

    需要指出的是,河北省并不是第一个取消临时工执法的省份。2012年,中国开始实施《行政强制法》就规定:“行政强制措施应当由行政机关具备资格的行政执法人员实施,其他人员不得实施。”

    随即,安徽、广东、江苏等省份的部分城市也相继出台了有关规定,提出要加强行政执法队伍的管理,杜绝合同工、临时工等无执法资格人员上岗执法。

    以安徽省为例,该省在今年年初,发布相关意见,要求全省严格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各地行政执法人员都要持证上岗,不允许存在任何聘用“临时工”“合同工”现象。

    眼下,该政策实施近一年,效果如何呢?安徽省法制办法制监督处官员表示:“应该讲有一些矛盾,有一些特殊的地区,执法的区域比较大,人手比较少,执法这块很难能够完成自己的任务。”

    2014109日,江苏省政府法制办也就《江苏省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条例(草案)》开始征求公众意见,其中明确了协管员不得参与执法。

    可就在该条例还未正式通过时,江苏镇江一名城管人员朱某,1115日在和早点摊贩争执时口出狂言“我就吃共产党喝共产党的,你去告我吧”“我就欺负老百姓”。

    很快,镇江官方再次回应,朱某是正东路街道招聘的临时协管员,已被开除。

    “实际上,无论各省如何制定取消临时工执法的政策,多数情况下,临时工只是一头‘替罪羊’,它背后是‘谁来约束执法者’的困顿。”有学界人士提出这样的无奈。

    另外,不少学界人士认为,取消临时工执法会带来城市综合治理难题,还有一个质疑是:这些规定会否导致另一个极端,如果执法者在面对某些特殊状况束手无策时,会不会明哲保身、有法不为?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对全部取消“临时工”执法资格表示“很难执行”,“因为中国社会的执法需求是在不断增加的。”

    “要解决中国行政执法的困境,还应根据现实情况,适当增加正式执法人员的编制,下放部分权力,对于部分‘非纯粹执法’、与公共管理相关的事项,可交由社会自治。”马怀德并称。

    对方还指出:“中国行政执法的层级较多,各部门的执法权限并不明确,这导致了执法力量的浪费。因此,如何优化行政执法机构的效率,也是政府部门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不过,记者采访发现,取消临时工执法在全国已是“大势”。1127日,河北省的近邻山东省,也通过了《山东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劳动合同制人员、劳务派遣人员、临时借调人员以及其他无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不得从事行政执法工作。

    “至于如何解决取消临时工执法带来的‘缺口’,几乎都摸着石头过河。”山东菏泽市城市管理局一人士对民主与法制社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