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消防发挥“半边天”效应

    流动人口多,防隐患大——面对城市治理的难点,北京市昌平公安消防支队在保障辖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通过强化社会联动执法,集中围剿城乡结合部区域火灾隐患,破解瓶颈性消防安全问题,全面提升了广大群众安全感,收效明显。

    

    从接到火警警情到登车出发,你能想到消防员所用的最短时间吗?

    “这个时间,中队有严格的限制,只有一分钟。我们消防员必须24小时待命。”北京市昌平公安消防支队永安消防中队指导员刘付祥这样告诉记者。

    永安消防中队是距离昌平支队最近的中队,负责着辖区内550平方公里,包括两个街道办事处、3个镇的消防工作。截至12月中旬,全年共接到火警700多起,其中火灾警情与抢险救援、社会救助的比例为四比六。

    2009年,抢险救援写入《消防法》中,消防员就承担了社会救援工作。”刘付祥的印象中,现在老百姓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会拨打119求助。“救火、开锁、抓猫、捅马蜂窝这些活儿我们都干过,我初步算了一下,仅2014年我们就捅了100多个马蜂窝。”

    事实上,在昌平消防支队,救火和防火是一线工作的两个最重要部分。众所周知,昌平区是北京市城乡结合部,也是治安、交通、消防乱点地区。昌平消防支队日常负责着56个流动人口密集村、400多家重点单位,包括宾馆、饭店、人员密集易燃易爆场所的防火检查。

    这项工作做得如何?早在20127月,北京昌平区委常委、公安分局局长田运胜在考察昌平公安消防支队工作时曾给予肯定评价,他说: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消防工作撑起了“半边天”。

动态消防隐患

    121013时许,在昌平区的东半壁店村,一条不宽的街道上已经是人来人往,而街道两边是清一色的小商铺。

    据消防支队干部讲,这还不是最热闹的时候,每天晚6点过后,以及周末,一拨拨下班的年轻人走出地铁生命科学园站,10多分钟就会走上用木板铁条临时搭建的楼梯,回到自己的蜗居。那个时间段人多得就像赶集一样,人流和西单、王府井基本没什么两样。

    东半壁店村与定福黄庄、史各庄、西半壁店等4个村连成一片,形成一个大型城中村,又因同位于回龙观以北,而被称为北四村。

    2009年开始,随着海淀区唐家岭改造、沙河大学城拆迁、回龙观村拆迁,北四村就以房租便宜、生活休闲娱乐俱全而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入住,几年间,外来人口开始猛增。一路发展下来,这里已经成了昌平区严重的外来人口倒挂村,本地村民只有6000人左右,而外来人口最多时竟然达到10万人,出租房间有9.2万多间。该地具有人流物流密集、低端产业多、流动人口聚集等特点,属火灾防控的“重灾区”。

    20147月,北四村因成为新蚁族聚居地而被央视曝光,进而受到中央的关注。

    而昌平消防支队对北四村的集中整治也是从这一阶段开始的。事实上,像北四村这样的大型城中村在昌平区共有56个。支队领导经过仔细研究后,决定借此契机,以北四村作为试点村,开展对城乡结合部区域的集中消防整治行动。

部门联动执法

    在东半壁店村,街道两旁楼房多为四五层,违法搭建严重,存在极大的消防隐患。

    面对问题,昌平支队党委直面不回避,他们充分发挥火灾隐患情报信息机制效能,充分研判全区火灾和火灾隐患形势,全面开展消防安全评估工作,并多次向区委区政府报告,得到党委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由区政府斥资500万元为区属重点农村社区购置了50辆小型消防车全面推进城乡结合部区域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在行政执法方面,昌平消防支队紧紧依靠党委政府,与区安监、工商、建委、民防、城管部门建立联动机制,统筹推进打非拆违、消防平安等系列专项行动,先后19次联合部署隐患排查整治,重点整治小饭店、夜宵摊点、出租房等人员密集场所安全出口锁闭、疏散通道堵塞、电线私搭乱接、非法储存使用易燃易爆物品、消防设施停用等消防违法行为,对检查中发现的火灾隐患及消防违法行为采取直接处理与督办属地处理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全面形成高压整治态势,全区形成了消防工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支队还联合直属派出所、安监、城管、属地乡镇以“北四村”等重点区域为重点,加大打击力度,先后拆除违法违章建筑约120万平方米,清理“三合一”“多合一”场所120家,清理废品回收站点、木器加工作坊320余家,查封无照幼儿园、“六小”单位86家,有效地净化了外来人口聚集区等重点薄弱区域消防环境。

    从今年9月份昌平消防支队将北四村作为全国消防治理的试点时起,支队在北四村派驻一辆消防车,停留了3个月。一方面能及时出警,另一方面也在推动镇政府和村委会进行道路治理,打通消防车通道,一旦有事,消防车能在第一时间开到发生事故的点上去。

    事实证明,这种多警联勤攻坚排查整治城乡结合部区域火灾隐患,有效破解了瓶颈性消防安全问题。以前的北四村,村口进都进不去,现在都用隔离带隔开,进出都有道。北四村的流动人口也得到有效控制,目前人口为六七万人,并继续呈下滑态势。

    下一步,昌平消防支队将紧紧围绕今冬明春社会面火灾防控工作的具体部署,抓紧抓好城乡结合部重点区域消防安全管控工作,对公安民警、政府工作人员、鳏寡孤独、老幼病残等群体开展面对面宣传教育,重点把安全用火、用电、用气的措施讲一遍、教一遍,普及知识,灌输防火安全思想,提高弱势群体防火安全意识,扎实推进今冬明春社会面火灾防控工作,严防有影响或小火亡人事故发生。

    “此外还有200多个施工现场、上千家劳动密集型企业也是我们下一步消防整治检查的重点。”昌平区公安消防支队防火监督处处长杨善志说。

    “说实话,我们不去查,这个场所可能也不会发生问题,但我们去检查后,给他解决了问题,把隐患排除,这个场所因为我们的努力,经我们的工作,就会变得更加安全,让老百姓放心。”对于不断增加的工作,杨善志有着自己的理解,新工作的挑战非但没有给他带来压力,相反却让他有些兴奋。

官兵心火也需救

    灭火、防火、抢险救援、社会救助是消防官兵的主要职责。

    但消防兵并不能干一辈子,如果不能在规定的年限内升迁,就要退出现役,返回原籍。

    这份工作又是充满风险的,有困难就要上,有危险就要向前冲,可以说随时都要冒着生与死的危险。当了13年消防兵的胡永刚深有感触。他说:这份工作荣誉感很高,属高危职业,每年都会有一定的伤亡。

    然而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消防员也是社会上收获好评最高的职业之一。APEC和十八届四中全会期间,让胡永刚印象很深的是,当时工作任务特别重,但期间发生的好人好事特别多。一个负责宣传的科长,在做完阑尾炎手术后顾不上休息,几天就来上班。有的消防员推迟婚期,有的生病也不休息。

    “说实话,消防员的工作是比较辛苦的,但选择了这份职业,党和人民既然把这份神圣的职业交给我们,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必须无条件做好自己的工作。”刘付祥说。

    32岁的刘付祥是昌平支队永安消防中队指导员,而在十八九岁的消防兵面前,他又是老大哥。

    刘付祥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从总队到支队再到中队,都非常重视团队建设,并会不定期对官兵进行心理辅导。这是因为消防官兵在日常工作时,部队采取封闭式管理,训练强度大,抢险救援时遇到大量与死亡有关的惨烈场面,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为此,刘付祥还去考了国家心理咨询师三级证书。刘付祥说:辅导内容包括如何克服火灾现场恐惧心理、如何度过想家心理以及如何坚持吃苦精神等。通过心理辅导,年轻的一线消防兵很快就跨越了瓶颈期,全身心投入到训练中来。

    “把训练当工作,把灭火当事业。”在实战化练兵的间隙,消防官兵们还会学唱革命歌曲,组织文娱活动,接受教育。

    刘付祥说,所有这一切,无一例外都是为了凝聚队伍士气,激发队伍活力,提升消防官兵的战斗力与向心力,进而打造一支“基础标准化、训练实战化、作战规范化、队伍专业化”的消防队伍,忠诚可靠,一心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