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藏卫视筑起援藏友谊桥
编者按:《西藏诱惑》是西藏卫视一档介绍西藏人文地理的深度社会栏目,今年12月,该栏目制作了6期系列节目《为爱远行》,介绍援藏干部工作,该访谈节目筑起内地和西藏的友谊之桥。12月1日晚,西藏卫视《为爱远行》播出了北京援藏助产士宋征的故事。
在拉萨市妇幼保健院,有一个来自北京妇产医院援藏助产士宋征,她是第七批援藏医疗队成员,是西藏第一个专业的助产士。宋征自2013年7月援藏,从那时至2014年7月,她轮值夜班62个,接生新生儿112例,协助指导分娩261例,参与产妇抢救4例,参与新生儿复苏抢救17例,复杂伤口缝合16例。如今,一年的援藏工作结束,她主动要求留下,“再援一年”。
和所有的援藏医生一样,宋征也是“舍小家,顾大家”飞越千山万水来到了青藏高原,刚到拉萨的3天里,宋征每天的血氧饱和度只有75%,整天睁不开眼睛也吃不下去饭,3天就瘦了7斤。
刚刚度过初上高原的不适应,宋征就到拉萨市妇幼保健院报到,入藏第3个月,她主动申请进入夜班轮值,因为根据产科的特点,夜班的产妇分娩量比白班多,只有值夜班才能帮助更多的产妇,同时可以指导助产人员工作中的技术细节,以提高现有助产人员的助产技能。
每一个援藏医生来到西藏之后都有一个相同的职责——“传、帮、带”。宋征与妇幼保健院领导协商后,建立了定期讲课制度,搭建起一个让同行间相互交流、学习的沟通平台,更好的提高医疗技能。
在宋征的眼里,她所需要做的工作还不止这些,由于医疗条件的限制,很多在内地医院的产科医疗服务如“三早”措施在拉萨得不到有效的实施。由于医院的环境条件所限,“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的措施在临床实践中被迫简化了。宋征开动脑筋,费了一番心思,与科领导商量,将产房中的设施、设备进行重新规划,挪动产床、新生儿辐射台、婴儿秤原本的位置,并在产房增加了空调,这样大大提高了产房的环境温度,令新生儿出生后体温丧失减缓,使得“三早”措施得以正确实施,提高了母乳喂养成功率。
为了缓解待产过程中产妇的不适感,宋征主动与北京的医院联系,为拉萨市妇幼保健院添置了音乐播放器,让产妇在柔和的音乐中迎接新生命的到来,这项举措成为拉萨市妇幼保健院“真正为产妇着想和服务”的亮点。为了方便工作,宋征还向藏族同事学习藏语,成为第一个用藏语与患者交流的援藏医生。
随后,宋征又建立“晨课”和“病历分析”制度,并结合现阶段的临床实际情况编辑并制定此“五大”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使助产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得到受援单位的一致好评。
2014年7月,宋征一年的援藏工作完成,但她迫切想尽早在拉萨市妇幼保健院建一间设施和制度均完善的产房,她又主动申请再援藏一年。她说:“我发现在藏区,没有正式的助产士,即使是在城关区条件较好的中级以上医院也只是由护士代替助产工作,而基层县里就只有医生辛苦代劳,所以藏区真的很需要相关的助产专业培训,以提高母婴安全率,降低新生儿围产期死亡率。我愿意将我的所学和临床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藏区的助产工作者,践行一名援藏干部全心全意为藏区人民的宗旨,为藏区、为百姓、为同胞们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作者就职于《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