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预防灾害培训 推动法治保障进程

124日,在第一个国家宪法日,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民盟中央法制委员会、中国法学交流基金会等单位联合实施的“国家预防灾害培训体验和法治保障文化基地建设项目”赴河北省涿鹿县矾山磷矿小学开展预防灾害公益行活动。

中国法学交流基金会秘书长、基地建设项目负责人陈忱主持会议并讲话。他指出,近年来频发的学校踩踏致死致伤、火灾高楼逃生者坠亡等灾害事件,使得鲜活的生命逝去,令人触目惊心。此类灾害事件本可以避免,然而人们面对突发灾害,缺乏必要的应对技能。

如何提高人民预防灾害的意识和能力,如何将预防灾害纳入政府管理体制与机制,如何通过法治保障人们参与预防灾害培训体验法治化、常态化,是项目一直关注与讨论的关键。通过举办公益活动,提高受众防灾意识与防灾能力,特别是依法防灾的意识,非常必要。

中小企业合作发展促进中心、民盟中央法制委员会、张家口市法学会、涿鹿县司法局、涿鹿县教育局等单位领导,预防灾害项目专家与矾山磷矿小学500余名师生共同参加了活动。

活动现场,有关专家及项目工作人员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宪法与法律知识、防灾知识、防灾用品用具使用方法,师生认真聆听、积极互动。

现场发放给学生的480个防灾书包、发放给教师的70个防灾公文包以及550份《法律法规知识》,受到师生的热烈欢迎。

此次项目组为矾山磷矿小学赠送的防灾书包,将警用高科技反光材料带,制作在书包的双肩背带和书包外面,孩子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遇到不良天气或夜晚视线较差的区域,反光带就会发光,发挥如同白天一样的高能见度,顺利解决了孩子行走“看到”和“被看到”个人安全警示作用,能够很好地保护孩子的安全,预防危险发生。

参加活动的各方人员深感普及法律知识的重要性及开展预防灾害工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如何将预防灾害培训体验纳入政府管理机制与体制,如何通过法治保障让预防灾害培训体验法治化、常态化,再次成为与会人士思考的问题。

该项目计划在全国学校、厂矿、企业、社会公益团体等单位举办近百场防灾公益活动,提高民众法治观念及预防灾害意识与能力,特别是依法防灾观念,预防灾害,呵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