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与刽子手,在废除科举与酷刑后

    1118日,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出品的话剧《秀才与刽子手》作为“第六届戏剧奥林匹克”的入围剧目在北京长安大戏院献演。

    话剧《秀才与刽子手》是上海话剧艺术中心2006年制作的作品,由资深制作人李胜英制作,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黄维若编剧,著名导演艺术家郭小男执导,以现代黑色喜剧的形式和略带怪诞的手法,冷峻地剖析了封建文化形态对人性的扭曲。至今共演出80余场,曾受邀赴俄罗斯、韩国、越南及中国台北等地展演。

    《秀才与刽子手》最核心的人物是两个封建社会国家机器最核心部分的执行者,一个是政治权力选拔制度下的秀才,另一个是用血腥暴力维持法律权威的刽子手,全剧讲述的是他们在面对废除科举与酷刑这一影响中国社会发展的两个重大事件的个人遭际。

    1905年的秀才徐圣喻,虽说困顿科场十数载,家徒四壁,孤身一人,却越考越来劲,痴迷其间。住在街对面的刽子手马快刀,视斩人剐人为精妙无比的事业。徐秀才对马快刀避之如鬼,马快刀对徐秀才却崇仰备至,因为徐秀才浑身上下从骨肉到筋络都长得健悍而精彩,所以常来接近他。这一日,马快刀正央徐秀才写信,却传来了朝廷废除剐绞等死刑方式,并停止科举的消息。两人同时感到世界迎面崩坍。

    痛哭一番后,马快刀深觉不能剐人腰斩,只能砍头,了无意趣,便辞了工,可又浑身不自在。其妻栀子花知之甚深,劝他开了肉铺,只盼能在刀与肉之间找到些微快乐。不料马快刀割肉竟妙境无穷,成了本地一大景观,十分红火。而徐秀才好不容易当了私塾先生,却被东家盘剥折辱,愤怒而归。在东家激怒及马快刀诚邀之下,走投无路的徐秀才做了肉铺伙计,竟从此有了真正的生活感受,与年轻寡妇也有了情感波澜,听马快刀说割肉的诀窍,也顿悟了文章学问的至理。他与马快刀成了至交。后来徐秀才成了割肉的好手,马快刀也能看唱本了。

    本剧编剧表达了一种黑色幽默的意境。剧中所有的人物,包括木偶扮演的人物,他们从来不觉得自己可笑,从来不觉得自己怪异,从来不觉得自己做得不对,他们真诚地相信生活就是这样。在这种真诚背后,却读出了难以言说的辛酸与苦涩。

    高级喜剧的着眼点在于发自天性、内在的幽默。秀才与刽子手,他们的命运与生活是彻底悲剧性的,但本剧却以喜剧的形态将其表现出来。两个小人物,以“两个废除”为背景,提供了极致性的命运特征,展示出话剧中纯正的中国式黑色幽默。

    《秀才与刽子手》是编剧黄维若雪藏了多年的剧本,特点十分鲜明,并且排演难度很大。导演郭小男热情地向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制作人李胜英推荐了5个剧本,李胜英在通读了5个剧本后,独独相中了《秀才与刽子手》。他凭着多年的制作人经验,慧眼识珠,迅速同作者黄维若取得了联系,向他购买了演出版权。

    为了合理性地表现这样的怪异和荒诞,《秀才与刽子手》采用了人偶同台的表演方式,除了徐秀才、马快刀及马妻栀子花3个主要角色外,其余角色皆由“偶人”演出。戏中的“偶人”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木偶,而是由演员穿上特制的硅胶服装、戴上特制的面具,利用不同面具的转换来表演各种不同的人物,以期通过真人、偶人两种完全不同门类的演员的混合,增加戏剧的舞台表现力。

    该剧参加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本奖的评选,获所有专家全票通过,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当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本奖,随后剧本又获上海文艺创作优秀单项成果奖。

    (作者就职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本版图片为话剧《秀才与刽子手》剧照,由剧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