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人群管理的“绥棱样本”

深化平安建设,重性精神病人管理一直是特殊人群服务和管理的难点和重点,也是社会治理的短板。

为减少精神病人肇事肇祸事件的发生,保护群众身心健康,黑龙江省绥棱县建立了全省第一家县级重性精神病救助管理中心,通过为弱势群众提供多层次多样化救助服务,探索出了一条深具绥棱特色的重性精神病人救助管理工作体系。

 

在绥棱县阁山精神病医院,能在办公室见到护士长孟令超的次数并不是很多,绝大多数时间,她都待在封闭的病房中,和重性精神病人在一起。

31岁的孟令超已经习惯于面对这些平时看上去和正常人并无二致,但发病时极易肇事肇祸的特殊人群。每天精神高度集中自不用多说,被病人打几拳、骂几句、吐唾沫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

3年来,面对特殊的工作环境,孟令超从未后悔自己的选择。她留下来的原因很简单:“病人得病是没有选择的,我们要以平常心来对待,关爱精神病人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

因为工作表现突出,孟令超被评为绥棱县“十佳”白衣天使,并获得“最美绥化人”的殊荣。

近年来,绥棱县政法委高度重视重性精神病人这一特殊人群的管理和服务,并将重性精神病人救助管理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范围。在这一要求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绥棱县建立起一整套多层次、多样化重性精神病人救助管理工作体系,种种举措为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福音。

院内外无缝对接

201311月,由绥棱县政法委牵头,以阁山精神病医院为主体,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社区康复机构为依托,绥棱县重性精神病救助管理中心宣布成立。

经过深入调研、详细排查、沟通协调、精心策划,绥棱县排查出患有重性精神疾病患者1094人,将其全部纳入重点人员管理,并及时录入全国精神病信息系统,将87名可能肇事肇祸的重性精神病人收入中心救治。据不完全统计,中心采取有效措施救助贫困的重性精神病人2800多人(次),既为弱势群众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救助服务,又保护了群众身心健康。

在绥棱县卫生局局长袁宝成看来,该县对于精神病人的救助和管理,更是一个立体的工作体系,从排查到收治到救助再到后期治疗,贯穿救助和管理的全过程。

受条件和床位的限制,阁山精神病医院目前仅能容纳100名病人,住院人数仅占排查出患有精神病患者总数的十分之一。对于尚未发病的病人医院也都登记在案,县卫生局和公安局会组织专门人员随访跟踪,平均一年要随访四次,对于病人的用药、治疗给予指导。

现在阁山精神病医院内设有全天候监控,30多名护士及护工24小时轮流值班,每半小时必须巡视一次,管理非常严格。

据了解,该医院收治的病人除家属主动送来的之外,一般多由公安部门和民政部门送来,其中以分裂症等症状比较严重的重性精神病人为主,他们中有的是危害社会治安的,也有危害他人安全的,更有无家可归没有监护人的病人。

即使是没有监护人的病人在绥棱县也不用担心出院后的生活。社区以及农村村委会都掌握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第一手资料,在医院,这些患者将得到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及辅助治疗。接受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待病情平复,医院会和民政部门、社区以及村委会进行无缝对接,病人出院后,医院还会对病人进行跟踪走访,指导后期用药。

纳入平安重头戏

“精神病人既是特殊群体需要服务,又是一个‘强势群体’需要管理,有肇事肇祸倾向的重性精神病人更是影响社会和谐和稳定的‘定时炸弹’。”绥棱县阁山精神病医院院长高军说。

高军进一步解释,说他们是“强势群体”,是因为我国刑法第十八条有明确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和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产生的危害行为,经过法定程序鉴定,不负刑事责任。

由于重性精神病患者随时都可能突然发病,其造成的后果不可预料。出现幻视、幻听等症状就意味着发病,一旦发病,他们有的在马路上嬉笑乱跑、阻碍交通;有的追打妇女儿童、残害邻里,有的打砸派出所和机关单位,有的甚至杀死亲人……

不同于城市,在农村,此前无人管理的精神病人很多,他们时不时出现在田间地头,病发时又杀又砍。

很明显,如对他们救治不力或管控不严,轻则扰乱社会秩序,重则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可预知的危害。

鉴于此,绥棱县委县政府确定把重性精神病人服务和管理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范围这一原则,由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当地政府的重视程度从重性精神病救助管理中心的组成人员即可见一斑,组长由绥棱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成贵担任,下设副组长、成员、办公室主任及副主任。

排查是加强管理的前提条件,在排查患有精神疾病患者方面,阁山精神病院副院长乔玉军和同事就曾救过这样一位女性患者。2013年冬天的夜晚,天寒地冻,绥棱县刚刚下过一场雪,乔玉军和同事骑车下班路过通往乡下的一条岔道,看到前面不远处有一名正在向前走的女子。

“过去看看,这个人肯定精神有问题。”同事观察细致入微,因为在寒冷的冬天里,他发现该女子竟然穿着一双拖鞋。

面对询问,这名女子一直用手指向天空说:我是外星来的,要到月亮上去!说话时,二人同时看到:该女子的手指已经冻坏。再往下看,女子的脚已经冻伤,走路还一拐一拐的。

二人赶紧拨打110,并继续跟踪了半个多小时,直到该女性的家人赶到。家属证实该女子患有精神疾病离家出走令家人十分着急。女子的亲属向乔玉军等千恩万谢,一场可能发生的悲剧因医院工作人员的职业敏感而避免。

多部门合作机制

“一人有病全家受穷”。由于病程比较长,复发率高,花费药费最多,精神病患者不仅自身丧失劳动能力,还拖累整个家庭,令病患家庭苦不堪言。2012年《精神卫生法》的出台,使社会对精神病人的管理上升到了法治轨道。

为了能够更加有效地救助重性精神病人,绥棱县委、县政府创造性地采取户籍随迁、药费统筹、低保覆盖、无偿救助的措施,成为这项工作中的最大亮点。

“绥棱县精神病患者全部纳入医保。县公安局在今年年初还出台这样一项政策,所有无人监管、重性贫困精神病患者的户口可以调到我们阁山乡,是为了让那些户籍不在我们这里的患者也能及时享受低保和本地政策,病人不用花一分钱。这方面政府部门也为我们开了绿灯。”阁山精神病医院院长杨军说。

当地党委政府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原则下,绥棱县委、县政府还发挥综治办、卫生局、公安局、民政局、财政局、发改委、残疾人联合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县妇联、教育局、乡镇政府、社区及村委会、县精神病院的各自优势,将之纳入到重性精神病人救助管理工作体系中,形成合力。

在救助和管理重性精神病人这一工作体系中,几个部门则各有分工:综治办负责协调督导各部门落实重性精神病人收治管理工作任务,并对各部门相关工作开展及有关事项的办理情况进行督察督办,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卫生局承担精神卫生日常管理工作;公安局与卫生局共同负责对有肇事肇祸倾向精神病人进行全面深入的排查,对危害公众安全的肇事肇祸精神疾病患者依法进行现场处置并把所有精神病人的户籍纳入重点人群管理范围;民政局承担贫困精神病人参加城镇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的费用,并承担城镇医保和新农合未报销部分费用,负责贫困家庭重性精神病患者信息认定和医疗救助工作等等。

201311月绥棱县重性精神病救助管理中心成立以来,中心已对全县辖区内1094名重性精神病人建立健康档案,并按规定随访了4376次,下乡发放宣传资料万余份。

“精神病人杀人肇祸是可防可控的,对精神病人的管理事关一方和谐与稳定,这项工作要当作一项民生工程来抓,更要建立长效机制!”绥棱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成贵表示。

如今,绥棱县登记在册的精神病患者都能得到医疗救助和用药指导,而一旦发病也能得到医院及时有效的救治,县重性精神病救助管理中心真正成了精神病人的康复之家。在绥棱县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许多家庭贫困的重症精神病患者及家属又重新点燃了生活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