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的改编,成功的尝试

儿童剧《植物大战僵尸》

 

改变游戏的消极元素

最近,北京儿童艺术剧院股份有限公司将一个美国的电子游戏《植物大战僵尸》改编为儿童剧,该剧已经完成了在北京舞台的演出,将展开全国巡演。

客观来说,儿童剧《植物大战僵尸》剧本还有些粗糙,在舞台声像处理和儿童观众参与和互动等方面还有改进余地,但这个大胆改编的尝试意义已经得到认同,并通过演出得到了孩子们的肯定。

北京演出现场的气氛十分热烈,孩子们热烈呼应台上代表正义的花果蔬菜抵御僵尸进犯的战斗。随着剧情进展,较小的孩子们也变得勇敢起来,最后也能拿起塑料球抛向僵尸,参加战斗。

应该说,改编电子游戏为舞台剧的意义远不止于让孩子们有勇气与妖魔战斗。舞台剧的改编减弱了甚至否定了电子游戏中的消极因素,从而突出了原游戏里较微弱的意识形态正能量。

随着电子科技和网络的发展,本世纪在西方特别是美国,电子游戏流行并很快波及全世界。这类游戏不但受到孩子们和青少年喜爱,成年人中也有不少被吸引。因此,电子游戏的设计、制作和销售很快形成一个庞大的市场经营体系,盈利多多。

虽然这类游戏为消费者提供了娱乐,并对开发孩子们的智力、提高头脑灵敏度,甚至丰富知识面都有一定益处,但它们也以类似赌博的巨大的吸引力让不少孩子着迷而废弃学习。如果家长失控,其副作用也很令人痛心。如何更好地利用这类游戏,弱化游戏胜负的赌博性发挥其正能量,至今还是几乎无人问津的一个议题。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西方的影视、小说、戏剧和游戏虽然有很强的盈利目的,但制作者仍要顾及一些道德底线。比如他们的电影在暴力和色情的噱头之外,也要扬善惩恶,也宣扬勇敢、忠诚、信誉等基本道德理念。在游戏中这类道德关照远不如影视,但不能说没有。特别是《植物大战僵尸》比单纯赛跑或找宝藏的游戏就更富有意识形态因素。但它处理意识形态含义的办法是象征性的,往往在人们玩游戏时不被意识到。

首先,因文化差异,这里的“僵尸”与中国人头脑里的可怕僵尸是两码事,它更多地与万圣节西方孩子们过节的道具连在一起。因此可以看到,在游戏设计中,那些僵尸的头型和缺牙的嘴巴很像万圣节使用的南瓜雕刻的鬼脑袋,类似我国百姓熟悉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植物大战僵尸》游戏里的好人、坏人设置也为西方百姓司空见惯。这些僵尸在游戏里只是个符号,它们来自墓地,代表死亡和黑暗。而作为僵尸对立面的植物,在游戏里来自一个园子,里面茂盛地生长着瓜果蔬菜,它们代表的是生命和光明。

游戏还设计了园中的向日葵为所有植物提供能量,如果玩游戏的人忘记及时给向日葵输入能量,园中的植物得不到向日葵的能量就会枯竭,也就不能打败僵尸。这里的向日葵很明显象征了太阳,因此游戏里潜在的教育内涵是西方永恒的善与恶、黑暗与光明、生命与死亡的对立和斗争。然而,原游戏中胜负不定的特点极大地弱化了它的教育意义。北京儿童艺术剧院把这个游戏改编为儿童剧搬上舞台后,原来寓于游戏里的教育内涵就浮现出来,而通过观剧的孩子们参与战斗的互动安排,可以让孩子们获得团结一致战胜黑暗和邪恶的教育,并体会胜利的快乐。

游戏《植物大战僵尸》的原文是“Plants vs Zombies”,其中,“vs”可以翻译为“大战”,但更确切的应该是“对阵”。所以,原游戏的设计是两方对阵,有输有赢,并不强调植物一方的胜利。这也是游戏之所以是游戏的特点。但是,经过北京儿童艺术剧院改编后,舞台剧去掉了游戏输赢不定的可能。我们看到的是蔬菜瓜果个个勇敢地战斗,豌豆射手不断发射子弹、巨大的南瓜像个拳击手、大蒜发射刺鼻的液汁,还有满身带刺的仙人掌、坚硬的坚果、棍子般的玉米,他们组成一个保护家园的团队,最后击败了胆敢进犯家园的僵尸。在这个意义上,舞台剧给了这个游戏以正面教育孩子的作用,并因此把孩子们从无休止地操作游戏来争输赢的“游戏瘾”里解脱出来。

改编受到版权方首肯

笔者在观剧前与负责此剧运营的北京儿童艺术剧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东先生交流,得知他们的改编也得到了美国持该游戏版权的公司的首肯。他们的改编虽受到原游戏版权的一些限制,但还是有不少自主创作的余地。有自主创作的可能也是王东先生策划此剧的先决考虑。

持版权的美国公司欢迎改编,因为这样一来这个游戏就会得到更广泛的宣传。对我们的改编者而言,这个尝试也很有意义。首先,它是国内首次把游戏搬上舞台,编导者在剧中实际结合了游戏、话剧、魔术和电影这4种不同的艺术类型,并且大量使用了三维影视、声光等高科技手段。因此,在艺术表现手段创新方面是有可圈可点之处的。其次,如上所说,这一尝试削弱了游戏的输赢机会主义性质,突出和强化了该游戏的正能量教育内容。因此舞台版的《植物大战僵尸》做到了洋为中用,是在市场经济无孔不入的当下,采取既适应市场又抵制其不良影响的一个举措,值得肯定。此外,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在全球经济和商贸政策上,一直强调互惠双赢。可以说,这次北京儿童剧院改编美国游戏并搬上中国舞台就体现了合作和双赢的精神。

综上所述,在祝贺《植物大战僵尸》舞台剧上演的同时,我们期待北京儿童艺术剧院进一步完善这部游戏剧,提高其质量,并总结这一尝试的宝贵经验,以产出更多有利我国社会主义大目标并受儿童喜爱的优秀剧目。

(作者康式昭历任《前线》编辑,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文化处处长,北京市文联党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文化部政策法规司司长,中国社会主义文学会理会长,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版权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杂文学会常务副会长,北京文艺学会副会长,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

本版组图为儿童剧《植物大战僵尸》剧照,由北京儿艺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