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案”法官邱波
邱波称自己为“法院工作人员”,但他办理过的案件全国人民耳熟能详。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受贿系列案件、原新华人寿保险公司董事长关国亮挪用资金案、蒙京华26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都是大案要案。
这位37岁的法官,已经从事刑事审判工作15年了,现任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刑二庭代理审判长。法庭上,无论面对的被告人是“省部级”的贪官,还是乡痞街霸;无论是难啃的疑难“骨头案”,还是备受社会关注的“焦点案”,他都一视同仁,尊崇法律,坚持把一件件案子办成“铁案”。
根据统计,邱波办过的刑事案件无一被上级法院改判或者发回,无一错案。他先后获得北京市“首都政法先锋”、北京市政法系统“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争创奖”、北京法院“模范法官”等荣誉称号。今年被推荐为“全国优秀法官”候选人。
秉承忠诚 奠基人生航向
邱波出生于军人家庭,部队大院独有的环境和氛围使邱波很早就学会了独立,作为军人的父亲对他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军人的天职是遵守命令,忠于军队。”邱波告诉记者,父亲少言寡语,一涉及军命更是“令行禁止”。这种童年的生长环境使他读懂了什么是忠诚。“那时候小,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现在想起来,小时候我的信仰就已经扎根了。”邱波说。
1999年,邱波从中国政法大学毕业,成为北京市二中院刑二庭的一名书记员。工作没多久,他直接投入了中国股市第一案“中科创业案”的审理。542册卷宗堆成一堵“墙”,笔录只能手写,连续五六天的庭审,“累得很,手指弯曲困难,甚至想过退缩。”他说。
刑二庭的老法官白波是邱波的师父,师父的“怪癖”改变了邱波的想法。白波每次出差,都会专门到当地的法院门口拍纪念照,每个案子审结后将审理报告和判决书装订成记录册。“师父对我说,当法官要尊重和敬畏自己承办的每个案子,尊重这一神圣的职业。”邱波告诉记者,师父的“法院情结”深深感动了自己,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他都不自觉地模仿师父的说话和行事。师父“一身正气、勤奋敬业的传承和提携”使邱波逐渐适应并热爱上了刑事审判工作。
父亲的教育、师父的指导都帮助邱波奠定了最初的人生航向,15年来始终不渝。邱波认为,作为法官,信仰就是对法律的尊崇,对公平正义的尊崇。“岗位可以改变,信仰绝对不能动摇。”邱波对记者说。
注重细节 让证据说话
7年的书记员历练,培养了邱波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曾经轰动京城的“黑纸变美元”案件是一起涉外大要案,两名被告人分别来自两个国家,一人讲法语,一人讲西班牙语。6天的庭审,主审法官和公诉人的每一句询问,都必须经过两名翻译分别翻译成法语和西班牙语。
合议庭所有人都为该案的书记员邱波捏了一把汗,生怕庭审笔录出现闪失。两国大使馆还要求每周会见一次被告人。这让邱波忙得像个陀螺,然而再琐碎的细节,他都能安排得井井有条。庭审结束时,邱波几乎一字不落地记满了200多页笔录,甚至还准确无误地对每一名被告人的陈述进行了归纳和小结。庭领导夸奖他“是个干刑事的好料!”
2006年秋,邱波成为了一名法官。尽管之前有了7年的法院工作经验,但当他真正坐在法台上,直面形形色色的被告人时,心里依然感觉如履薄冰。邱波对记者说:“刑事审判是惩治犯罪和保障人权,让犯罪分子罚当其罪,而且事关人的自由权、财产权甚至生命权。在罪与非罪、此罪彼罪之间不能有模糊地带。”
2006年底,原新华人寿保险公司董事长关国亮,被保监会查出涉嫌违规使用资金130亿元。当时是“国内保险业第一大案”,邱波作为主审法官承接了这块硬骨头。
面对关国亮10年商业运作的云山雾罩,130亿元财务账目流向纷繁复杂,邱波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办得确凿漂亮。
经过调查审理,邱波利用自己创造性的“一线三极致”工作方法,最终判决关国亮有期徒刑6年,同案犯马跃涉嫌职务侵占罪罪名不成立,认定无罪。
邱波向记者描述了他的工作方法。“一线”就是从言辞证据勾勒案件事实,从客观证据修正犯罪事实,从全案证据精炼犯罪构成事实。“三极致”则是在对证据材料审查时“对单个证据的审查精细到极致、对多个证据的审查比对到极致、对证据链条的审查周延到极致”。
特别是马跃的无罪判定,邱波牢牢把握住“证据裁判原则”,连续3天仔细查看证人证言、各类证据材料,仔细回顾庭审细节。最终说服了合议庭,认定马跃职务侵占罪证据不足,不构成犯罪。
有同事提醒邱波,定罪量刑虽然是法官的裁量权,但判决无罪的少之又少,务必要谨慎。但邱波认为,无论大案小案,法官都不能放过任何一个证据和细节,要通过证据的审查最大限度地还原客观事实。邱波对记者说:“刑事案件的证据一旦哑巴,定罪和量刑必然失当。要办铁案,必须让每个证据都开口说话!”
在审理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受贿系列案件过程中,邱波的压力很大。他说:“像天天在走钢丝,没有退路,更不能有一点闪失。”为了确定涉案金额,邱波先后奔赴北京、上海、太原等地100多家银行、证券营业部,冻结关联赃款赃物等资产30多亿元,审理报告就撰写了10万多字。
每一笔资金的确定都是一次证据的落实,这让邱波始终脚踏实地地办案。
不向强势低头,不对弱者转身
在邱波审理过的刑事大要案中,有多名上到部级下到科级的被告人,更有强权势力的“黑老大”。2008年,邱波审理了北京市房山区王氏兄弟敲诈勒索一案。该案涉及被告人23人,作案1996起,受害人1572人,具有黑恶性质,在房山区以及毗邻的河北涿州一带可谓臭名昭著,民愤极大。
对此,邱波没有犹豫和退缩,他对记者说:“当年在法大读书的时候,江平老师那句‘只向真理低头’的呐喊一直铭记心底,法官是正义的化身。”为了能集中精力避免干扰,邱波在法院的会议中心待了20多天,每天工作到深夜,制作并核算了近百张表格,最终分清了每个人的犯罪数额、地位、作用,所有被告人都罚当其罪,其中有两人因数额较低、作用轻微被定罪免刑。
普通的刑事案件中不乏身世可怜、情有可原的被告人,但邱波认为法律不能因个人改变,但同时他也对记者表示,法官不是冰冷的办案机器,要依法惩戒,更要惩教结合,帮助其回归社会。
被告人韩宇(化名)伙同他人抢劫手机,作案时刚满18周岁。一审被判处3年有期徒刑。从一审的定罪量刑看,判决没有问题。但邱波通过韩宇的辩护人了解到韩宇从小父母离异,因缺少家庭温暖而误入歧途。邱波亲自到韩宇所住的社区调查了解他的实际情况后,作出了缓刑的判决。
邱波对记者说,韩宇的抢劫行为是重罪,是应当接受法律处罚的。但在共同犯罪中又有酌情从轻的情节,符合社区矫正条件。“韩宇年纪还小,人生的路很长,社区矫正更有助于他回归社会。”当邱波亲自将韩宇领出看守所,在外等候的家属感动得泪如雨下。
肩担千钧 铁汉柔情
在审理关国亮的案子时,由于关国亮的特殊“地位”,社会上各种议论不绝于耳,各种质疑甚嚣尘上。甚至各种专家意见也纷纷占据了各大媒体的头条。
面对舆论的巨大压力,在最初的1个多月,邱波不看电视、不看报纸,也不上网,拒绝一切外界干扰,以确保自己保持独立的思维。最终,该案在邱波的主审下尘埃落定,各种臆断和猜测立刻噤声。
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前夕,邱波审理了闻名京城的蒙京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该案作为典型的涉众型经济犯罪。被告人多达26名,犯罪数额2.9亿多元,投资人2900余名,卷宗933册,会计账册15箱。
如此大的阅卷量,邱波此前从未遇到过。更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案子刚刚转到法院,一批又一批的投资人便轮番到法院门口聚集群访,最多时达400多人。
接待大厅里人满为患,接待信访变成了邱波的全部工作。人少时,面对面讲道理;人多时,站在法院的大台阶上手持扩音器一个个解答问题。两个月过去了,邱波接待来访30多次,阅卷和撰写审理报告这些事关审判的核心工作,他只好留到晚上和休息日去做。
巨大的信访压力和超负荷的工作强度导致邱波严重失眠,甚至患上了脱发症。书记员很心酸,邱波反过来安慰她说:“没事,几天又长出来了。”
在邱波看来,法律是无情的,但公正确实是有温度的。每次接手案子,第一次提讯被告人或见到被告人家属时,邱波开口第一句话总会这样讲:“我叫邱波,负责审理这个案子。从现在开始,任何人以任何不正当理由向你提出不当要求时,请不要理睬。我以法官的名义向你保证,我会自始至终公正审理这个案子。”
无论提讯还是开庭,当被告人陈述或者辩护人发表意见时,邱波始终坚持“三不”原则,即语言不打断、目光不漂移、笔下不停记。让被告人和辩护人有充分的表达机会,对法官有正确的回应。邱波甚至还会去暂看室和被告人聊几句,观察和安慰他们的情绪,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鼓励他们放下思想包袱,以真实的自己面对庭审,相信法院的公正。
由于二中院的特殊性,死刑案件都在这里进行一审判决。邱波对记者说,尽管可能会判决一个人死刑,但他对此却感觉没那么大压力。“就像看病一样,无药可治的时候,要做出决断,只能告诉患者结果。”邱波对待死刑案件时,始终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作为法官,道德情操和心理素质要精英化,处理问题不卑不亢,这很重要。”他对记者说。
邱波读书时曾是学校篮球队的队长,现在也是法院篮球队的队长。他认为,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更重要的是,运动的酣畅淋漓能排解工作的压力和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