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岁于振东义务服务社区18年
山东青岛八大湖街道成立“帮到家”服务队
在青岛市南区八大湖街道高邮湖路社区,84岁的社区志愿者于振东总是忙个不停,为居民修锁、磨剪刀、更换门窗、清除卫生死角……一次,邻居家的门关不紧了,他立刻从家里找来工具和材料,给人家把门修好。
18年来,于振东一直这样热心各种公益服务活动。在他的带领下,高邮湖路社区越来越多热心人开始参与其中,为居民们提供水电维修、理发、修锁、修防盗门、义诊等服务。
今年8月27日,为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八大湖街道相应成立了“帮到家”志愿服务队,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
建社区文明巡访团
1996年,于振东搬到高邮湖路社区后,就开始主动找社区居委会主任,“有什么事尽管说,我会帮着干”。退休后,于振东开始天天到社区上班,虽不是在编的社区干部,但他总把为居民办事当做头等大事。
2003年4月起,于振东等离退休老党员、老干部、老工人自愿组建了青岛市第一支社区文明巡访团,他被推荐为文明巡访团团长,在社区议大事、做小事、管闲事、纠错事、夸好事、谈心事,上为政府分忧,下为居民解难,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
2009年,八大湖街道开展社区创建和谐楼院活动,于振东带领文明巡访团为居民更换门窗、粉刷楼道、喷楼梯扶手油漆、安装防盗门、配置居民报箱、清除卫生死角。在他的带领下,高邮湖社区的和谐楼院楼道雏形基本形成,温馨提示语随处可见,院内树木成荫、红花绿叶、四季常青,居民认领绿树参与意识也明显增强。
为迎接青岛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于振东还多次走访社区居民家庭和社区成员单位,使创建工作家喻户晓。创城期间,他带领社区党员干部,每天早上7点到下午5点在南京路与江西路路口值勤。
由于过度劳累,时年79岁的于振东在帮助居民搬家具时不小心腿受伤,末梢神经感染不能动住进了医院。住院期间,他还一直惦记着创城工作。宁夏路213号楼某户开了个饭庄,圈起公共绿地占为己有,还把民用电线用于商用,隐患重重。经多次劝阻无效,执法人员实施了强拆,随后社区人员去收改装费,户主硬是不肯交。于振东腿伤没有完全康复,就去饭庄找店主,希望店主能配合创城和社区工作。他发现店主的岳母经常在店里,就去与她拉拉家常,都是70多岁的年纪,沟通起来很容易,于是从以前的苦日子说到现在的幸福生活、邻里和睦。最终,老人被感动,让女婿当场缴清了费用。
有求必应的于主任
平时左邻右舍,不管是谁家有了困难,都愿意找于振东帮忙,而他总是有求必应,热心相助。高邮湖路社区还以他为典范创建了“有事找于主任”的党建品牌。
有着60年党龄的于振东为方便居民,自制了爱心卡,将自己的电话、住址、特长等印在爱心卡上。居民有困难,他就随时提供帮助。
有次,一个小朋友拿着爱心卡找上门,问:“您是于爷爷吗?我家住巢湖路,我妈妈是残疾人,腿脚不便,不小心把剪刀掉到水泥地上摔得不好用了,妈妈让我找您帮忙。”于振东二话不说,带上工具立即赶到小朋友的家里磨剪刀。
这样的小事情,于振东自己也数不清做了多少。他78岁大寿时,儿女们都回家为他庆贺。生日宴会即将开始,于振东电话突然响起,原来是住在远洋船员学院家属楼的一位居民家里厨房、厕所下水道堵塞,水已经流到楼下。这位居民从爱心卡上知道于振东后直接打了电话过来。于振东立刻赶到了这位居民家里,先疏通好了厕所下水道,又抢修厨房下水道。由于天气炎热,于振东体力不支,一会儿就满身是汗,腰酸背痛。结果等他把下水道修好,已到了晚上。
18年前,于振东刚搬到这个小区,因为年久失修,楼里很多公共窗户的玻璃都已破碎。一到冬天,寒风就往楼道里刮,不仅楼道经常被刮得尘土飞扬,而且居民家中就算有暖气也觉得不暖和。看到这一情况后,于振东有些坐不住了。没退休前,他一直从事机械组装的工作,还是8级高级焊工,他想能不能拾起自己的老手艺给楼里的公共窗户“美容”一下。
说干就干,第二天他就拿出自己的工具当起了“美容师”。最初修1到3层的窗户时,因为楼层不高,于振东也没有觉得很吃力。可当修到更高的楼层时,他心里有些打颤了。为了保险起见,他用绳子绑住自己的一条大腿,另一头则拴在楼梯的扶手上。用这样的“土办法”,每个楼层的12扇窗户都被他修好了。最后他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把整个小区5栋楼共300扇窗户都修好了。
“当时正好是12月份,有时候手刚拿出来没多久就冻僵了。”于振东说,虽然天有些冷,但是看看修好的窗户心里美滋滋的。刚一修好窗户,就有居民见到他一个劲道谢,因为他的帮忙,大家可以过个更暖和的冬天了。
如今81岁的妻子李桂兰也非常欣慰,她知道老伴每天张罗着帮街坊四邻排忧解难,觉得很踏实。
打造“帮到家”服务品牌
18年间,于振东“送走”了五届社区主任,自己也想着该“退休”回家了,但是新一届社区主任不放人,“您帮了上一届,就要再帮帮我。”“既然社区信任咱,那咱就干下去,作为老党员,我听组织安排。”于振东说。
作为八大湖街道“帮到家”服务中心志愿者的一员,于振东总是忙碌在社区里的各个角落。每月在社区服务中心都会举行“帮到家”的“便民服务大集”活动,而这也成了于振东最忙的时候。每到这时,他就会带着自己的各种工具帮助有需要的居民修门锁、家电等,或者拿上磨刀工具,帮居民磨刀。于振东家中的三个大抽屉被各种工具塞得满满的,桌子上还放着一个居民送来的台灯。“这个台灯坏了,这不刚刚修好。”于振东笑着说。
最近,于振东发现有些和他年龄差不多的老人身体不太好,不方便出门理发,他打算学习这门技术,帮助他们理发,让社区“帮到家”的服务理念能够更好地实现。
八大湖街道办副主任刘乐余说,社区正是因为有了像于振东这样的“热心肠”,才让社区的服务工作做得这么好。接下来,他们还将进一步提高“帮到家”的服务品质,充分发挥社区里老年义务志愿者的力量,挖掘更多的像于振东这样有热心、责任心、耐心的志愿者。
刘乐余表示,街道“帮到家”活动最近推出了一项新的服务,为居民们制作便民服务卡。“第一批制作的卡上有社区民警、市政电话等,方便居民生活遇到困难时能够第一时间联系有关单位。”刘乐余说。第一次试点发放后,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随后街道工作人员对便民服务卡又改进了一次,增加了有线电视、供暖、供气、八大湖街道办事处值班电话等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办公职能电话。
“我们已印制了4万多张便民服务卡。”刘乐余说,接下来他们会逐一发给社区居民,争取一户一张,更好地服务于居民,将“帮到家”的服务品牌打造得更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