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融入百姓间

河北任丘市议论堡法庭践行群众路线纪实

    河北省沧州任丘市法院议论堡人民法庭,几年来,凭着不懈的努力,先后获得了“全国指导民调工作先进单位”“五好法庭”等诸多殊荣,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交口称赞。

把细节装在心里

    像所有基层法庭一样,立案是议论堡法庭的“第一站”。面对文化层次参差不齐的当事人,法官们有时一个问题讲解数次,直到当事人明白为止。不管能否立案,法官们都要向当事人释明,“不能让当事人带着疑虑、带着怨气离开”。

    都说打官司是个“磨”人的活,当群众摊上官司,他们最关心的是公平和效率。为此,议论堡法庭针对离婚、借贷、买卖合同等六类典型案件制订了庭审提纲,由承办人开庭时参考适用。并针对六类案件制定了裁判文书参考样式,以此提高裁判文书制作效率。对新收的案件,法庭全部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并要求2个月内审结。转普通程序案件,则严格控制在法定审限内。从立案到结案,法庭还总结出诉前调解、立案审查、庭前准备、开庭审理、诉讼调解、文书制作、释法答疑、卷宗归档等8个关键节点,对每一个节点均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了责任,并层层落实到人。

    “我们要经常做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当事人,我需要什么?这样,我们才能把每一个细节真正装在心里。”这是在每周一上班前例行的庭务会上,在通报完办案进度、总结完一周工作后,庭长布置的另一项不成文的工作。

用真心打开心结

    “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多年来,议论堡法庭的法官们总是“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压低嗓子”,真心实意为百姓排忧解难。

    今年325日,议论堡法庭正在开庭审理王某某诉王某离婚纠纷一案,庭前,双方均来了多名亲属到场。庭审中,双方互相指责,当庭吵闹,使庭审无法正常进行,承办法官当即宣布休庭。庭下,办案法官仔细分析了此案双方当事人的矛盾焦点。之后,法官牺牲休息时间,多次走访双方当事人,耐心倾听他们的讲诉,让他们把“冤屈”都倒出来。抚平双方激动情绪后,法官又联系当事人所在村领导一起给当事人做释法明理工作。与此同时,法官还找到当事人刚刚大学毕业的儿子,给他讲解法律规定,让其去做父母的工作。经过一系列的付出,双方当事人终于达成调解协议,和平分手。

    村民徐某与姜某两家本来关系不错,由于徐某在争议土地上建起了猪棚,而姜某斗气在该土地上耕种了庄稼,双方闹得不可开交。此事经村、乡两级调解了两年都无结果。去年7月份,法庭受理案件后,办案法官多次到当事人家中做工作,并先后三次到长势茂盛的庄稼地里测量,当时,猪棚的恶臭让当事人都受不了,但承办法官却全然不顾。看到法官如此为自己的纠纷费心费力,当事人深表惭愧,很快,双方都主动让步,平均分配了争议土地。

    “看到剑拔弩张的当事人能平平静静地离开,是我们最快乐的事!”庭长王艳说。

把矛盾化解在源头

    6月的一天,议论堡法庭突然来了一群不速之客。原来,任丘市长丰镇某村19岁的寇某跟随建筑队给一房主干活时,不慎从高空摔下,当场死亡。寇某是家中的独苗,父亲残疾、母亲患病,顶梁柱突然离去,一家人几近崩溃。

    事故发生后,因赔偿问题不能妥善解决,死者亲属情绪激烈,将尸体抬到房主家中闹事。村委会、镇政府相关人员很快介入,做包工头、房主、雇主和事故人四方的安抚及赔偿工作。

    然而,由于在赔偿数额、责任分担及赔偿比例上难以把握,调解人员陷入茫然。于是,他们想到了法庭。

    庭长王艳向几方当事人分别了解了情况,厘清了几方的法律关系、分析了事故责任划分、详细计算了赔偿数额,并指导镇政府调解人员、村干部定下了调解方案。之后,在法庭,王艳又指导镇调解员及村干部做几方当事人的工作。经过释法明理、对死者家属、责任人耐心劝导,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很快,死者家属拿到了33万余元赔偿款。

    2003年以来,法庭几易法官,但大家都共同遵循着一个原则,那就是:强化指导民调力度,从源头化解矛盾。

    此外,议论堡法庭还不定期对不同人群进行专题讲座,为民间调解提供法律援助和智力支持。去年1110日下午,庭长王艳、副庭长田亚辉主动联系,为议论堡乡、村两级计生专干、妇联主任、妇女儿童维权志愿者60余人讲解了如何依法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等法律知识,让妇女干部明了如何调解农村婚姻家庭、财产继承、赡养等纠纷。

    立足农村审判,议论堡法庭的法官们多年来如一日,默默耕耘,他们接待服务热心、排忧解难真心、一视同仁不偏心,他们将自己全部地融入了天地百姓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