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担当 积极投身法治实践

张文显在第九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上要求

 

1010日,第九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在杭州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300多名专家学者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与行政诉讼”为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文显要求广大青年法学法律工作者勇于担当、积极投身法治实践。

中国法学青年论坛是由中国法学会主办面向全国青年法学法律工作者的高规格、多学科、宽领域的学术交流平台。据中国法学会有关负责人介绍,第九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的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行政诉讼”主题是在中央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确定的。举办这届论坛是为了引导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深入研究司法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良性互动关系。中国法学会为此开展了大型主题征文活动。

在论坛开幕式上,张文显代表中国法学会希望广大青年法学法律工作者树立理想信念、坚定法治意志。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忠实的建设者和捍卫者;希望广大青年法学法律工作者勇于担当、积极投身法治实践。

张文显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党和国家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法治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广大青年法学法律工作者要树立为法治而献身、为社会而存在的精神,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满怀对法治事业的热爱和执着,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法治中国建设的伟大实践中,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以积极的态度和坚强的毅力去追求法治文明的实现。

张文显强调,即将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为主题,在我们党执政历史上当属首次。这次会议对中国的法治建设和国家治理现代化将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希望广大青年法学法律工作者抓住机遇、积极推进学术创新。敏锐捕捉法治建设对法学理论研究的需求,主动开展法学研究,主动攻坚克难,积极开拓新的法学研究领域,创新法学研究方法,提高理论创新和学术创新能力,既要高屋建瓴、拨云见日,又要善于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法治事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法学理论支撑。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庭长赵大光在开幕式上宣读了最高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江必新的讲话稿。江必新指出,要站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高度对行政诉讼法的历史使命进行系统性反思和整体性设计,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制约司法能力的体制性、机制性和保障性障碍;同时,对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和法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以问题为导向进行周密设计和科学修改;全面加强行政诉讼的功能,实现解决争议、救济权利与监督权力的平衡,促进行政审判水平提高,确保法律统一实施。

浙江省委副书记、省委政法委书记、省法学会会长王辉忠出席了论坛开幕式。他表示,浙江省将把本次论坛的成果学习好、运用好,更加注重发挥司法对公权力的制约作用和对国家治理的保障作用,加快推进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本届论坛组委会通过全国征文活动遴选产生的12位主报告人,与来自最高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浙江省检察院、杭州市中级法院,以及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的知名专家学者,针对“国家治理现代化”“行政诉讼制度完善”“行政诉讼与其他治理方式”等三个专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交流。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中央与地方事权关系的法治化、授权立法、法院治理与司法绩效改革等焦点、难点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为完善行政诉讼制度、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言献策。

最高检副检察长、二级大检察官李如林,浙江省高院院长、二级大法官齐奇等也出席了论坛。论坛开幕式由杭州市中级法院院长翁钢粮主持。

在论坛开幕式上,还举行了第九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主题征文和第二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颁奖仪式。第二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的评选活动是今年4月由中国法学会启动,面向未满40周岁的青年法学法律工作者在20138月至20147月间正式出版或发表的著作,强调中国问题和理论联系实践,促进我国青年法学人才培养机制的进一步完善。组委会评出优秀作品若干件,并以中国法学会的名义进行颁奖。

在这次颁奖仪式上,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副会长孙琬钟希望通过“董奖”,发掘出更多的青年理论骨干,学习、传承和发扬董必武的法治思想,积极投身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学思想的研究中来,引领更多的法学法律工作者积极参与正在进行的“法治中国建设”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