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改革精神全力推动“平安光明”建设
深圳市光明新区,以改革求突破、以创新求发展、以拼搏求跨越,不断推进国际化、现代化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建设,以改革精神全力推动“平安光明”建设。
深圳市光明新区
2014年是深圳市光明新区改革发展历程中关键的一年,也是该区的“群众路线年”“改革创新年”“平安建设年”。该区以改革求突破、以创新求发展、以拼搏求跨越,强力推进国际化现代化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建设,以改革精神全力推动“平安光明”建设工作实现了新跨越。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一切人类努力的伟大目标在于获得平安、幸福”。扎实推进平安建设,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暨平安创建各项工作,既是深圳市光明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更是确保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
光明新区始终把“平安光明”建设作为一项首要政治任务来抓,把组织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基本理论和方针政策摆在突出位置,引领全区各界以最大限度汇集起辖区各单位在“法治光明”“平安光明”建设中的工作合力,做到部署到位、推进有力、务求实效。
今年年初,在该区综治委召开的平安建设暨楼长表彰大会上,光明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要求要继续将平安创建工作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及年度计划,作为党政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落实人员、经费。此外,该区继续完善综治领导责任制、目标管理责任制、表彰奖励和责任追究制度。光明新区组织人事部门在考核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及评优评先时,均征求综治部门意见。纪检监察机关在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情况时,把综治责任人履行综治维稳责任能力及工作绩效也列入了考核的重要内容。
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光明新区在成立之初,已明确了打造“平安光明”“法治光明”的目标,将树立法治理念、营造平安环境作为全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快建设“平安光明”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光明新区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经济总量不断增加,民居环境不断优化,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随之而来的是,流动人口管控压力增大、治安形势日趋复杂,社会管理面临巨大考验。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条件不断得到改善的同时,民主法治意识、政治参与意识、权利义务意识普遍增强,对于社会公平正义、辖区平安和谐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如何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保障辖区治安环境、保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一直是该区党工委、管委会常抓不懈的工作之一。该区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面履行职责,坚持奋发有为,使平安创建工作基础进一步夯实,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凝聚力、号召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走“技防”特色路,建智能平安区。光明新区扎实推进“技防”建设,推动平安视频监控再上新台阶。自“平安光明创建行动”启动以来,该区围绕平安创建工作目标和要求,多次协调推进,在各办事处、光明公安分局等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扎实推进技防建设及平安视频监控建设。制定并以新区管委会的名义下发了《平安光明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工作方案》,成立了“平安光明”视频监控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目前,新区各单位已建、已规划在建一类视频点1200个、二类视频点7527个;已建、已规划在建三类视频点12264个,其中政府出资建设164个,业主自主出资建设12100个。
深化楼长制品牌,打牢出租屋治安管理防线。“楼长制”是光明新区创新社会管理服务机制、完善基层群防群治网络、构建新型邻里关系的一项创新举措。自该区“楼长制”被纳入市2012年“风景林工程”项目,并在全市推广后,光明新区继续以深化楼长制为目标,筑基础、强管理、抓培训、建制度,通过一系列措施,拓宽群防群治工作思路,打牢出租屋治安管理防线,从而实现了实有人口管理的“四个根本转变”:由民警、综管员的“单打独斗”向群防群治的“千手千眼”转变;由粗放式、运动式管理向日常化、精细化管理转变;由单纯的治安防控向管理与服务并重转变;管理对象由被动管理向主动参与转变。该区公明办事处实行“楼长制”5年来,刑事警情总量持续下降,其中今年1至5月刑事警情1865起,同比下降26.83%,楼长制覆盖率达到100%。
深入开展平安建设,大力推进“平安细胞”创建。新区今年共确定创建11个平安社区、25所平安校园、1所平安医院、92个平安细胞工程创建示范点,提前实现了辖区所有医院等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平安细胞创建全覆盖。同时,该区加大了平安宣传力度,提升平安创建知晓率。通过专业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推进重点区域整治,全力开展“幸福社区”和“平安宜居小区”创建,强力推进实有人口服务管理机制建设及综合治理规范化建设等工作,该区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上下狠招、猛招、绝招,成效明显。
光明新区相关负责人指出,当前新区平安创建工作面临着重要发展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建设法治中国,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的号召,以励精图治的坚定信心,吹响了建设“法治光明”“平安光明”的时代号角。在法治建设、平安建设领域作出了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的工作部署,明确了新任务,提出了新举措。
凝心聚力 改革创新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法治光明”“平安光明”建设,光明新区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当前新区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矛盾和问题集中出现,机遇和挑战并存,法治建设、平安建设在新区群众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影响更加凸显。“法治光明”“平安光明”建设的任务仍然繁重而艰巨。对此,光明新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及中央、省、市政法工作等会议精神,加快步伐不断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水平。
汇集民智,改革创新,打造一流队伍是关键。光明新区整合资源、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支素质过硬、堪当重任的能适应新形势下社会治安工作者队伍。从2007年开始,新区大胆创新,对光明办事处辖区内的治安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实行治安联防队伍“五个统一”(即:统一招聘、统一培训、统一装备、统一执勤、统一管理)规范管理,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协助公安机关开展治安防控,保护辖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通过6年多的实践,该区办事处治安联防队伍基本实现了规范化、专业化,在辖区社会治安防控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该队伍编制350人,实际在编320人,下设9个治安联防中队,分别进驻9个社区(其中翠湖联防中队在岗30人),各中队队员人数都在30至50人之间。该队伍自组建以来,先后协助公安机关破获各类刑事、治安案件220余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600余人,做好人好事110余件,接受企业、居民赠送锦旗25面,累计在辖区各项应急处置、信访维稳等事件或专项整治中出动队员28000余人次。
创新推出联合执勤岗,三个动作加强路面治安防控。为解决光明新区目前治安岗亭、移动警务室、路面观察哨、临时卡点等相对固定的路面执勤点效用单一、重复投入、科技含量不高、警力不足等问题,该区积极发扬探索创新精神,主动思考、大胆尝试,协调政府相关部门以联合岗为依托,通过整合路面治安资源、整合路面治安力量、整合监督检查机制三个动作,联手开展路面治安防控。自推出联合执勤岗防控机制以来,新区各类路面违法犯罪得到有效遏制,“两抢”警情大幅度减少。2014年春节期间,“两抢”警情仅发3起,同比、环比分别下降62.5%、57.1%。2月份以来,共发案25起,同比下降37.5%,环比下降43.2%,拉动刑事警情同比下降15.8%,环比下降34%,首次改变了以往节后治安大幅反弹的状况。
全面开展“群防群治点”建设,“微改革”带来“巨效应”。深圳市光明公安分局南凤派出所辖区位于光明街道,管辖面积约26.55平方公里,实有人口55000人,是光明新区的门户区。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市政道路网的逐步完善,人流、车流、物流呈几何倍数上涨。这给该所的治安防控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和挑战:一方面,治安不稳定因素迅速增长,治安形势日益复杂;另一方面,治安配套措施建设相对落后,警力资源增长缓慢。今年以来,南凤派出所锐意改革,全面开展“群防群治点”建设,营造“一个门岗一个堡垒”的警民联手、群防群治高压氛围。目前,该所辖区已连续5个月实现“两抢”零发案,各类警情均下降70%以上,群防群治工作成效显著。
光明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叶健德表示,该区自成立以来,治安形势不断向好,但仍要正确看待当前的治安形势,理清差距,深刻认识辖区治安状况的复杂性,广泛发动群众,加强领导,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大对综治工作的投入,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进一步整合治安资源,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同时,必须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最大限度凝聚起全区的智慧和力量,扎实工作,以改革精神奋力推动平安创建工作实现新跨越,不断谱写“法治光明”“平安光明”建设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