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影院探索影片分级

 

  在新疆乌鲁木齐中影国际影城,13岁以下儿童不能观看《京城81号》《暴力街区》等渲染血腥暴力的影片,这被媒体解读为“新疆影院实行电影分级”,引发电影界和社会关注。

 

“第一个吃蟹人”在广州

    8月先后上映的惊悚片《京城81号》和动作片《暴力街区》在新疆乌鲁木齐中影国际影城并非“畅通无阻”,13岁以下儿童不能观看,这被媒体解读为“新疆影院实行电影分级”。由于我国尚未正式实行电影分级制度,此举引起电影界和社会关注。

    9月初,就在媒体纷纷报道“新疆影院实行电影分级”时,乌鲁木齐中影国际影城总经理姚林给广州烽禾影城总经理马建行打电话说:“不好意思啊老马,你们原创的东西,被媒体报道成我们首创的了。”

    在接受本社记者采访时,姚林说,乌鲁木齐中影国际影城并不是部分媒体报道的“国内首个电影分级的影院”,由于广州地处改革开放前沿,乌鲁木齐中影国际影城的工作人员曾经去广州参观学习,电影分级的做法他们取经自广州。

    据姚林介绍,中影国际影城在新疆一共有三家影院,根据集团发展的需要制定了一套“服务升级计划”,电影分级是其中一项内容。今年“六一”,正值全国学习贯彻“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之时,新疆伊宁铜锣湾和开发区的两家影院率先施行了电影分级。今年83日,乌鲁木齐市有家长带孩子观看《京城81号》后感到不适,这同时也影响了影院的其他观众。姚林说:“当时我们就想,是时候了,乌鲁木齐也赶紧实施分级吧。” 

    中影国际影城把影院上映的影片分为G(所有年龄观众都适宜观看)和PG-1313岁以下儿童父母会受到严重告诫)两个级别。据影院前台售票人员介绍,影院液晶显示屏上显示上映影片的分级情况,在观众购票时,售票人员也会提醒家长该影片可能不适合儿童观看,告知其影片中涉及暴力、色情内容。

    姚林说:“一般观众都会配合。当然,这并不是一项强制规定,如果家长强行要带领儿童观看PG-13级影片,我们也没办法。”姚林认为,影院对电影进行分级只是对家长起到告知的作用。

分级标准是难题

    被姚林取经的烽禾影城分布于广州,隶属于中影数字院线。其实他们早在两年前就已经在全国率先施行电影分级制度。经理马建行发现,由于我国大陆地区目前没有影片分级制度,许多家长在带孩子观看电影的时候,不知道影片是否适合儿童观看,而儿童的不良反应则影响到其他观众。

    马建行于是尝试制定《烽禾影城电影分级制度》,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制定了“PG-13”标准。马建行解释说,所谓的“PG-13”包含两个概念:13岁及1.3米以下儿童。对于年龄把关,姚林认为这确实是一件尴尬的事情,因为儿童没有身份证,影院无法对儿童的具体年龄进行判断,只能通过售票员个人经验判断。而马建行的“PG-13”标准则是以身高为标准进行判断。

    按照观看年龄对电影分级的做法来自日本。现行日本电影分级制度是1998年制定的,一共分为G级、G-12级、R15+R18+四级,其中,后三级均对观看影片者的年龄进行了要求。电影分级制度相对成熟的香港和台湾地区也积累了不少经验。香港电影分级制度包括三级:适合任何年龄的人观看;儿童不宜观看;只准18岁(含)以上年龄的人观看。台湾电影分级制度说明性更强,包括普遍级、保护级、辅导级和限制级。

    实际上,电影分级只是一个参考值,它根据影片的内容来规定和划分适合观赏的年龄段,初衷是为了保护儿童和青少年。但是有时候,在商业利益面前,电影分级制度无能为力。很多片商不顾电影分级制度,一味向青少年观众推销暴力、色情电影。马建行认为分级制度没能大范围推广的主要原因是,影院担心票房,在经济利益面前,影院就无法顾及社会责任。

    烽禾影城对电影分级的提示体现在全过程,从网站的影讯信息提示到买票过程中的人工提示,再到检票口检票人员的提示。马建行专门做了统计,施行电影分级以来,PG-13级电影的观看儿童下降到了5%。也就是说,只有5%的家长不顾及影片对儿童的影响,强行带领儿童观看。

    在施行电影分级制度以来,两家影城的票房都受到了影响,但总体影响不大。中影国际影城集团领导在回应新疆的探索时也表示:“分级要适当,不能影响到电影的票房。”

    事实上,被影院划分为限制13岁以下儿童观看的电影很少,到目前为止,乌鲁木齐中影国际影城仅对《京城81号》《暴力街区》和《床下有人》三部影片进行限制,因为他们都涉及惊悚、恐怖和暴力画面,不适合儿童观看。在马建行看来,电影分级对于票房的影响其实很小,相比于损失的经济利益,保护青少年儿童的社会意义更大。

同行难响应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影视管理处处长赵飞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因为国家还没有出台电影分级制度的法律法规,所以他们并不打算在整个新疆地区推广这种电影分级模式。但是,他建议有条件的影院可以自行“试水”。

    赵飞说:“新疆三家影院的做法一方面为成年人观影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也是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这三家影院进行电影分级也贯彻了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的精神,净化银幕环境,减少暴力思想对观众的灌输。”他希望影院在对电影分级时要加强宣传,让买票的家长知晓情况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另外,在管理方面也要更加细化,继续探索一个更合理的分级制度。

    目前,中国电影正处于飞速发展期,据今年上海电影节官方数据显示,2002年至今,中国影院增长4.2倍,银幕增长11.8倍,票房增长24倍,2013年中国电影票房更是突破200亿元。在“致未来五年的电影院”主题演讲中,有专家预测未来5年中国可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的电影大国。

    相比电影产业的迅猛发展,中国电影管理制度进步的幅度明显落后。北京国盛影业总经理高军形容:“中国电影市场是一白遮百丑……我们只看到了票房,看不到票房下的诸多问题。” 

    中国内地舆论探讨“分级制度”话题由来已久,导火索是1999年引进美国影片《拯救大兵瑞恩》,该片场面残酷,令许多小观众受到惊吓,在上海放映时,还令个别有心脏病的老年观众受刺激而入院急救。当时影界人士就认为,如果再不对电影放映实行分级制,很有可能对社会治安形成威胁,还会影响民族文化的发展。

    但是这股呼吁的声音持续到2010年就暂停了。2010819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文化体制改革发布会上,电影管理部门领导郑重表态:关于电影分级制的讨论“可以停止了”,中国“不适宜推进电影分级制”,原因是“管理跟不上”“不适合国情”等等。

    当时的观点认为,从理论上讲,电影分级观看可以保证不同年龄、不同层次观众的需求,但在实践中还没有看到非常成功的经验,包括国外一些电影发达的国家,在管理过程中,市场还存在很多难以有效控制青少年观众进入市场、进入影院、进入网络、进入网吧看电影的情况。

    两年后,北京电影学院教授、著名导演谢飞在微博上发表《呼吁以电影分级制代替电影审查的公开信》,再一次引发舆论热潮。他在公开信中强调,将现行的行政管理式的电影审查,改变为“法律制约、行政监督、行业自治自律的电影分级制”,是改革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就在同一年,马建行在广州用实际行动“悄悄”施行起电影分级制度。在大胆创新的广州,这一举措并没有引起媒体的太多关注。“说实在的,没有那么高的境界想要推动制度的变革”,这是姚林在回应施行电影分级制度初衷时的表态。马建行也持有同样的观点,他说:“每个人的认知不一样,我们就是想做好自己的事儿,在自己有限的能力范围内以实际行动为青少年做点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