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店“虚拟女友”热销 专家提醒严防个人信息泄露
“虚拟女友”本来只是日本漫画家杜撰出来的连载漫画,然而近日,虚拟女友却成为网络界新兴的一种业务,甚至在电商平台成为热销商品,而其中存在的法律风险却少有人问津。
记者在国内某知名购物网站输入“虚拟女友”四个字,能够搜到多达1368个商家有售,价格从每小时3元到包月1500元不等,平均每天10~30元的价格比较普遍。
从商家的销售简介来看,“虚拟女友”可以提供包括聊天、人工叫醒、问早晚安、聆听课业烦恼、工作烦恼等。记者以男性客户身份询问了几家业务量较大的店主,店主告诉记者,他们这种服务属于正规经营,完全不违背国家法律法规,只提供男女双方的部分联系方式,从中收取中介费用,并且保证不提供非法服务项目,哪怕是客人口出污言秽语也会被拉至黑名单永远无法联系。实际情况究竟怎样?记者通过网店的购买记录,联系到了两位买家。
社交圈封闭导致虚拟情感需求
买家小哲(化名)告诉记者,他是北京某大学的大四学生,由于学校的理工科专业占绝对主导地位,身边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大学三年都没有谈过恋爱,加之自己性格内向,社交圈比较小,身边接触异性的机会少之又少。
“我们班里只有4名女生,时常上课都见不到人。一个暑假在车间实习,大概已经有三四个月没有跟老妈以外的女性说过话了。”小哲表示,由于大四面临找工作、考研升学等压力,经常烦躁又无处倾诉,特别需要一个朋友听他说说话。
无意间小哲在网上了解到这种虚拟女友的服务业务,抱着玩玩看的心态购买了一次,结果从此上了瘾。据小哲自己不完全统计,从今年7月份开始到现在的2个多月间,小哲先后在同一个网店购买了32次“虚拟女友”业务,总共花费600余元,这是他半个月的生活费。
当记者询问小哲其家人或者朋友是否知晓此事时,得到了否定的回答:“这种事情怎么能跟家里说啊!”
小哲告诉记者,“虚拟女友”除了满足自己的倾诉欲以外,有时候还是获得自尊心和虚荣心的有效工具。特别是在他这样的理工科学校,能够找到女朋友一般会被定义为比较优秀或者出众。
记者联系的另一位买家也是一名生活在北京的年轻人,小石(化名)在某IT企业做技术研发人员,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程序员”,而小石自己更愿意称自己为“码农”,意思是写代码的农民工。
小石并没有向记者透露自己的真实收入,不过他表示通过几年来在北京的打拼,现在的工作收入确保自己在北京租房、养车并不困难。甚至小石自己也有一个即将领证的未婚妻。但是由于平时工作压力很大,未婚妻工作也非常繁忙,小石选择了向网上“虚拟女友”倾诉自己的苦水。
据小石自己回忆,在有限的三次交易过程中,他已经向“虚拟女友”透露了自己真实姓名、年龄和工作单位。“这都是在不经意间就完成的,因为一聊起天来戒备心就比较低了。”
由于已经跟未婚妻共同生活了一段时间,小石发现对方身上有一些自己并不喜欢的毛病却又无法直言,所积攒的生活抱怨和不开心,都会以20元的价格一股脑抛给对面不认识的姑娘。
网络虚拟情感产业链初现端倪
由于这个行业入行并没有什么明确的门槛,记者邀请一位女性朋友假装想要加入某家“虚拟女友”的行业,该店铺并没有直接拒绝。朋友被告知每天陪聊的报酬为5~10元不等,但需要先上缴一定的服务保证金,然后进行培训,还要尽力拉一些朋友入行。等到自己拥有一定量下线的时候,就可以以陪聊经纪人的身份将业务进行外包或者转租。
由于在申请聘用的过程中询问问题过多,记者的朋友并没有通过第一轮的选拔,但是网络“虚拟女友”产业链似乎也已经初露端倪。
记者联系的这家“虚拟女友”商店建立自2010年中旬,店铺中只出售“虚拟女友”“虚拟男友”“电话叫早”三种服务。据记者观察,近些天来每天成交量都有非常明显的上升,截止到记者发稿时,最近1个月销售记录已达879次,半年内的销售业绩也在3000余次。
据另一家“虚拟女友”的销售老板向记者暗示,从业的“虚拟女友”可以提供超过语音聊天以外的更多服务内容,但需要先支付费用后再谈。在记者的追问下,店主又开始矢口否认刚才说过可以提供其他服务的话,说只是为了吸引客源所做的夸张宣传。
至此,对于店家支持或者默许手下“员工”私自扩大“经营范围”的行为是否真的属实,记者已无从查证。不过这种以免费网络平台来谋利的工具,确实让人大开眼界。
除了“虚拟女友”以外,卖家一般还同时提供“虚拟男友”服务,据记者从几大热门卖家的销售记录中统计,“虚拟男友”也存在一定的市场和销量,甚至在客户评价方面还好于“虚拟女友”。“虚拟男友”还支持视频验明正身,以确保服务人员的相貌水平达到女性消费者的心理预期。
法律风险与个人风险不容忽视
记者在未付费的情况下请小哲联系之前的“虚拟女友”,等待了3个小时都没有得到对方任何回应。记者也试图添加小哲“女友”的微信和QQ,也没有得到通过。从其资料可以看出,注册人的手机、照片等个人信息都是空白,且用户等级非常低,基本可以确定是新注册的QQ和微信号。
据记者了解,像小哲这样社交圈范围狭窄的大学男生还有相当一部分群体。他们也希望能够从“虚拟女友”处寻求慰藉。
值得注意的是,小哲进行聊天的手机微信和QQ都是自己长期使用的,如果添加对方为好友又没有明确限制其权限的话,那么“网络女友”就取得了查看其空间的权限,而这些信息一般来说都是真实的,所以“虚拟女友”就可以轻松了解其QQ空间里所有个人的生活内容,获得大量个人信息,其中包括读取照片、家庭住址等等。
本身就是IT从业者的小石也深知这样随意添加QQ、微信的行为,对自身信息安全有很大的风险。小石告诉记者:“我曾经也是一名黑客高手,进入目标计算机挂马、种肉鸡实现键盘录入记录、实时监控深知远程控制对我来说都不是难事,也就是因为自信对方没那么大本事破我的电脑,我才同意玩这个游戏的。”
但是小石同时告诉记者,由于本身“虚拟女友”就带有一定的情感互动性,很容易让人在聊天中放松警惕,即使对方不使用任何黑客技术,但从聊天中套取个人信息也并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记者就此问题咨询了律师,律师告诉记者,这种交易行为本身并没有违反我国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但是由于此类交易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一旦出现侵权行为,在调查和取证阶段会产生非常大的困难和阻力。所以律师建议公众尽量避免这样的虚拟交易,以规避可能由此带来的法律风险和个人人身财产安全损失。
曾经互联网广泛流传着一个笑话: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对面的是个人还是条狗。
同样,打着“虚拟女友”旗号的“陪聊者”,我们也无法证实究竟是店主宣称的20岁小姑娘,还是心里另有预谋的其他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