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好法治中国建设大文章
鲍绍坤
(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兼秘书长)
在法治建设开启新阶段之际,《民主与法制》社对今年《民主与法制时报》主办的《深度》栏目重点选题策划进行了全面系统地回顾整理,并从中辑选了一批优秀作品刊印成书,这对于加强法治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具有积极意义。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陈冀平同志亲自题写了书名,这既是对本书出版发行的热烈祝贺,也是对《民主与法制》社、《民主与法制时报》进一步做好法治宣传的殷切期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出发,就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做出新的部署,将法治中国建设提升到新的高度。十八届三中全会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做出具体部署。即将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建设法治中国,指明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方向和道路,顺应了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的关切和期待,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做好法治宣传工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政法媒体作为党在政法战线的主要喉舌,作为党和国家在民主法治建设领域的重要舆论阵地,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切实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大力宣传报道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真正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为法治中国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我们应当看到,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经济社会转轨转型,现代传播技术迅猛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更加活跃。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人民群众对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期待越来越高,希望享有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也使新闻工作的质量日益面临更大的考验。我们要从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高度,认清肩负的责任,保持清醒的头脑,进一步增强做好法治宣传工作的自觉性坚定性,进一步提高媒体采编能力和传播能力,更好地发挥政法媒体在宣传党的主张、服务政法工作、弘扬社会正气、促进社会和谐中的重要作用,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值得欣慰的是,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历史潮流中,作为中国法学会所属的中央级法制类新闻媒体,《民主与法制时报》秉持“主流、权威、影响力”的办报目标和“好看、有用、重要、专业”的编辑方针、“国际视野、法治精神、兼容思辨”的办报理念,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充分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努力为中心工作服务、为法学法律工作者服务、为广大读者服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是近年来,《民主与法制时报》以发展为主题,深化内部管理体制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调整版式、版序、版面设置,并主动设置议题,做好工作策划,开展专题、深度报道,进一步提升了法治宣传报道的感染力、公信力和影响力,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和一致认可。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如果说使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责任则要求这个时代的人、尤其是青年人勇敢地担负起应当承担的使命。仔细翻阅这本书,我情不自禁地回忆起我在《民主与法制时报》调研时,看到的二十多位编辑记者饱含激情工作的场景。这是一个年轻的群体,怀揣理想、朝气蓬勃的群体。在这些青年人眼中,每一个选题报道都是民主与法治领域的共同关注,是他们新闻职业道德的重要表现方式,是法治中国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缘于此,他们立足实践,奋发向上,以一种不可言喻的热烈的追求,努力征集新闻线索,以一种不可遏抑的新闻理想,不断寻找和尽力呈现新闻真实的论据,并努力彰显出属于年轻人的那种舍我其谁、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的事业崇高而神圣,我们的责任重大而光荣。我希望,《民主与法制》社、《民主与法制时报》能够以本书的出版发行为契机,牢牢把握法治宣传工作的根本任务和着力点,牢牢把握法治宣传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基本遵循,乘势而上,锐意进取,更加扎实有力地做好法治宣传,书写好法治中国建设这篇大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传递正能量、做出新贡献!